总结了16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加强桡动脉穿刺部位及其路径血管皮肤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桡动脉穿刺伤口及术肢有无异常,防止出血,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雪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一般术前护理,积极药物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调控,肾功能监护,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护.认为围手术期良好的针对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病人的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具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燕;魏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8例重度颅脑损伤的监护及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包括重度脑损伤后循环系统、颅内高压、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胃肠道等的监护和护理.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高,并发症的早期发现,积极防治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和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罗汝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156例因创伤致疼痛性失眠的骨科患者疼痛时间与失眠的关系,疼痛强度与失眠的关系,以及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对镇痛的态度及其对失眠的影响.结果 疼痛引起失眠主要发生在创伤后1~15d内;随着疼痛的减弱,失眠人数亦渐减少;部分失眠患者(29.6%)和医护人员(39.0%)认为要忍受疼痛.结论 护理人员应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和控制疼痛,改善疼痛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吴宏兰;沈海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72例重症胰腺炎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对胰周出血,胰瘘、消化道瘘,脓肿及巨大假性囊肿,感染的各种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认为早期治疗、早期护理对减轻重症胰腺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作者:王盛蓉;马莲芳;杨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168例人工全髋置换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全髋置换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等.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是减少全髋置换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谭晓珍;李筱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实验组60例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住院天数、卧床时间、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卧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穿刺点出血血肿的出现无明显差异,术后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樊君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包括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指导和医护沟通,科学管理.认为应切实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减少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
作者:李书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对340余名军队医院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的方法,具体为:首先由护理操作总示教员对全院操作小教员进行培训考核,达标后由操作小教员培训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后分为护士长、护士、助理护士3个层次分阶段进行考核.认为采取以点带面及分层次法进行护理操作培训,能极大提高护士学习热情,通过传、帮、带,使全院护士准确掌握护理操作流程,全面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作者:刘华华;勘萍;邓小凤;耿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主要包括体温记录表、医嘱单、家庭病床病案首页、诊疗记录、双向转诊记录单、家庭护理记录首页、健康教育指导表、协议书、患者沟通记录单、检验报告单粘贴单、护理巡视记录粘贴单和会诊记录单、委托书等.认为规范家庭病床病历书写在执行双向转诊制度、开辟社区健康教育新局面、强调维权意识、维护医怠双方共同利益方面作用很大,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持续性、可行性、协调性和科学性.
作者:龚淑梅;李瑞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和体会.包括查找风险原因,规范护理规程和护理操作,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认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风险缺陷的发生,达到预防风险发生的目的 .
作者:孙宝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42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包括治疗前的评估,治疗中的监测和处理,治疗后的观察和评价.认为做好评估、监测和评价是护士可供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保证.
作者:刘旺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临床工作中护患关系的特点,介绍了护患沟通的方式,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认为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佳;李任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目前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护理内涵质量和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方法 采用临床调研、问卷调查对医生、护士、患者进行了护理质量评价的调查.结果 现行的护理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全面反映和促进临床护理,缺乏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行为、健康教育等质量标准;重内部工作管理,轻患者感受和满意度的评价,无法概括护理质量的全部.结论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①建立护理人员绩效评价;②建立临床护理活动质量评价;③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评价标准;④注重护理结果评价.
作者:刘赛平;胡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手术室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包括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格,未严格执行常规制度和业务知识不足等,并提出了防范措施.认为强化安全意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落实查对制度,强化在职培训,能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华英;杜合英;陈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精细管理在口腔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包括重视细节管理,提倡人文关怀;查找安全隐患,制定管理措施;营造安全文化,感悟工作责任;细节管理执行力为先.认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应该引起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作者:戴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运用中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48~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获得完整数据.结论 加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监测,并且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数据.
作者:张淑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45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特点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急性期病人病房安置、病情观察、饮食护理以及恢复期活动休息、心理护理等.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性期和再发高峰期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重视出院后随访能有效的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再发率.
作者:周永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成人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40例,对照组12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卧床期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早期卧床过渡到坐位的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采用Fugl-meyer评定法时运动功能进行测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康复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 2组患者第28天吞咽障碍分级的比较结果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即康复护理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对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予以康复治疗后,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30例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包括根据其临床特点观察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检查,特殊治疗以及转归的护理.认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由于治疗的特殊性,护士的护理水平不能总是停留在常规护理,而应更深层次去分析治疗的原因,找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才能保证有效治疗与护理在同等水平上发展.
作者:黄开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3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应用镇静治疗后及时评估镇静深度,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加强气道管理,观察人机协调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COPD患者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耐受能力,减轻人机对抗,保证通气治疗有效进行.
作者:黎艳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3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召开高血压联友会,发放随访卡,加强心理疏导,提高认识,加强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护理干预.认为护理干预使门诊高血压患者的从医行为显著提高,血压得以有效控制.
作者:潘承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为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方法与技巧.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食物返流、吸入性肺炎、胃潴留、腹胀、便秘等.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时掌握一定方法与技巧,可有效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包明丽;周颖;王惠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3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经验,包括穿刺部位及血管的选择,严格无菌技术,封管液的选择和加强健康宣教.认为通过精心护理,静脉炎及液体渗漏的发生率降低,有效保护了血管,提高了输液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肖远琼;覃红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湿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48例接受化疗的患者,采取干预前后对照法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实验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后采取湿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81.25%,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12.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热敷联合喜疗妥可预防化疗性静脉炎.
作者:朱玉萍;梁立敏;毛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4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护理包括病房环境、基础护理、体温护理、呼吸护理、消化道护理、泌尿系护理、创面护理、加强营养和心理干预.认为细心的观察、精心的护理、严格的无菌操作,能够有效地预防感染,降低患者感染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陶桂兰;汪鼎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舒适护理在中老年男性患者导尿术中的应用,包括心理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体位舒适护理,操作时舒适护理.认为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导尿过程中获得舒适感、满足感和安全感,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王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1例因地震导致脑外伤,脑挫裂伤并脑血肿患儿的护理体会,包括昏迷期护理和意识恢复期的护理.认为在昏迷期间的全方位护理与意识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对患儿的治愈起到积极作用,康复训练对患儿后期的恢复意义重大.
作者:袁媛;陈君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879例献血反应,对其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献血频次、献血量、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认为献血反应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岳凤玲;余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老年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认为制订一套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并实施,是使老年患者掌握有关病情、治疗的信息,自我护理知识与技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谭明秀;陈盛智;戴小红;胡桂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545例剖宫产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术后病情观察及饮食健康指导.认为做好剖宫产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母婴安全、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菊花;徐伍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分娩对孕产妇生理、心理的影响,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404例足月妊娠住院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2例,时照组进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心理干预.对照分析2组孕产妇在不同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状态及产时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心理干预,整个产程中血压、心率较对照组稳定(p<0.01);焦虑量表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第二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心理干预能减轻临产孕妇在分娩时的应激反应,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王珍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患者疾病认知和健康行为建立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疾病认知问卷,于护理干预前后调查乳腺增生症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及健康行为的改变.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并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充分发挥健康体检中心在维护和促进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建立健康行为,达到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
作者:唐燕芳;陈润钿;刘少见;林暖君;林世伟;邓枢丽;李秀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快速血糖测定在新生儿中的运用,包括测定新生儿血糖的目的 、采血方法、诊断标准、效果评价及临床经验.认为快速血糖仪能很好地监测新生儿的血糖变化,有利于早发现危重儿、高危儿,避免延误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戴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0例心脏介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非临床路径组采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患儿及其家属对介入术知识的掌握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介入术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配合,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作者:张敏艳;许逢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的影响.方法 将426例新生儿分为2组,游泳配合抚触组210例,对照组216例,分别记录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院1周后体重;护理后进奶量;每日睡眠及大便次数.结果 新生儿出生第2天游泳配合抚触后第1次平均进奶量,游泳后第1次平均睡眠时间,游泳后大便平均次数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与半月体重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能促进进奶量、睡眠及大便的排放,有利于1周后体重的增长.
作者:李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的护理,包括操作前认真阅读钡剂灌肠造影X线片,根据狭窄长度和患几年龄自制灌肠器,用恰当的操作方法,术前7~10d用0.9%NS200~300ml通便灌肠;术前3d通便灌肠结束时遵医嘱给予药物行保留灌肠;术前晚及术晨用自制0.9%NS行清洁灌肠,认为上述灌肠方法可达到有效洗肠的目的 .
作者:杨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抢救病人时简易呼吸器面罩充盈程度影响抢救效果,为了保证面罩充盈度用血压计气囊充气效果非常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回顾性总结42例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及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多种方式的临床护理.认为密切观察与精细的护理有助于降低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赵玉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98例接受术前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在放疗前、中、后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及对其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根据其治疗不同阶段所发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密切观察其对采取措施后的反应.认为接受术前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不仅要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还要做好放疗前、中、后的护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对放射治疗所产生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认为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对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能帮助其达到心理和生理的佳状态,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唐晓;王庆喜;何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在给予输血、防治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人体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加强病情观察及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作者:杨红;谭亚蒲;李小琼;郑文莉;张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内科常见慢性疾病健康教育时机与技巧,包括优势内容递增法,教育学规律理论方法,达标理论,行为改变策略和全程健康教育.认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建立健康行业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市副高级以上职称干部的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副高职称干部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以及慢性病防治措施,提高副高职称干部健康水平,降低副高职称干部死亡率.方法 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副高级职称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对常见病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338人进行体检,共栓出各种疾病患者252人,检出率74.56%,检出疾病达12种.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副高级职称干部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以及慢性病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作者:黄世新;孟霞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选择年龄在50岁以上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0例,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一般卫生宣教,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促进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雷义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维持性血液透析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说明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透析指导,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认为健康教育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十分重要.
作者:季忠惠;肖景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专职健康教育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64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病人实施专职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比较2组病人对相关疾病认知优良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对相关疾病认知优良率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专职健康教育在病人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收效较好.
作者:林梅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42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试验组病人进行一系列健康指导,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宣教,观察比较2组病人术前、术后心率、血压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术前半小时心率、血压,术后半小时心率、血压、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稳定病人情绪,减少焦虑,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减少出血量,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李宗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帮助有健康需求的肿瘤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由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提高其生活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参加肿瘤患者康复俱乐部的会员开展内容及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发放问卷表,评价俱乐部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会员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会员对俱乐部工作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满意率从89.71%上升到99.13%(p<0.01).结论 建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健康意识,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体现,是一种可行的服务模式.
作者:黄翔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产褥期失去新生儿产妇的心理护理,包括因种种原因在产褥期失去新生儿的产妇往往有不同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认为细致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此类产妇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作者:吴琼娅;丁晓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56例(75只眼)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焦虑恐惧、悲观失望和行为改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认为应重视眼外伤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作者:刘秀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18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包括环境、疾病、治疗、护理所致的心理特点,采取的护理对策包括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进行饮食、休息、活动指导,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及心理护理.认为根据结核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杨智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提高护理实习带教质量的方法,包括高素质的带教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培养护生的自信心;运用评判性思维带教;加强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师生沟通.认为护理临床实习十分重要,应切实提高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
作者:韩秋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增加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趣味性的措施,包括环境设置、开展实验课分组竞赛、角色设置、情景再现、互动式真人模拟等方法.认为增加护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十分必要.
作者:柯一琼;柯玉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3年高职大专护理专业<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进度安排,具体阐述了每个章节的重点讲授内容.认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学习思路,真正使学生领悟学习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作者:董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产科查房中的应用方法与成果.认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加强护士自学能力,激发护士学习兴趣;能培养护士创造性思维,提高护士逻辑思维能力;能促进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值得推广.
作者:毛菊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本院对新护士上岗前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体会,培训内容包括成立规范化培训组织,重视素质培养;加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树立整体护理观,能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强化责任意识;组织急救演练,提高急救能力;加强语言技巧培训,提高沟通能力.认为高素质、高水平、技术精湛的护理团队,是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
作者:苏晓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用梯度压力治疗仪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与功能恢复作用.方法 将100例Ⅱ~Ⅲ期乳腺癌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2组均行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并由专业护士指导按照临床康复路径进行康复锻炼,试验组配合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护理.观察2组患肢周长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及内收的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结论 梯度压力治疗仪运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可明显降低惠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肢肌肉的疲劳,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友娣;邓芬;许平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外加0.5%的络合碘外敷治疗感染伤口的疗效.方法 对62例感染伤口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外加0.5%的络合碘外敷1次/d.而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换药法处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时间短(p<0.01).结论 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加络合碘外敷治疗感染创面效果显著.
作者:兰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门诊输液室的消毒隔离情况,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强化输液室环境卫生管理;特殊病人分室输液;强化护理人员手的清洁;重视检测工作.认为做好输液室保洁和消毒隔离工作,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机会,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王淑萍;吉莹;杨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有效预防及控制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本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198例,调查并分析其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抗生素应用等因素有关.结论 医院感染与年龄增长、住院时间延长和抗生素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应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亚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5例木僵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包括饮食环境,大小便观察,心理护理等一般护理,同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如褥疮与肺部感染的护理.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好转或痊愈的关键.
作者:陈志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80例农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差的原因及护理体会,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文化背景及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制约及本身健康条件,护理措施包括进行规范管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作用,定期电话回访,认为政府社会全面、有力、长期的支持与参与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自觉性的重要举措.
作者:黄佑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6例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护理.包括严格进行手术前护理和准备,特别是心理护理和有效控制眼压,术后加强对眼部包扎的护理和对羊膜移植片、前房和眼压的观察,认真做好出院指导和出院后随访.认为手术治疗的成败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
作者:李玉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36例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营造良好生活休息环境,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健康指导.认为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作者:张伟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1月间151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5例患者,对照组76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进行一般护理,比较2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刘树青;李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包括充分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晓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60例运用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预见性护理,包括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应对问题,物品准备,机器的性能问题,潜在出血、凝血异常,继发感染及不良反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认为严密精心的顸见性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术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陈雪妹;朱芸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9例AIDS合并肺结核的护理,包括个人防护、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为患者提供信息、情感及物资支持,促进行为改变,建立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认为系统全面的身心护理可使患者坚持配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郦桂青;彭凤玲;张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讨论素质教育中的长期性特征,认为素质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教育者的素质、社会素质、现代教育手段等相关条件,提出对素质教育的长期性应该有深刻的认识,所有的教育设计都应该做长远考虑的观点.
作者:郑玉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提高学龄前患儿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的价值.方法 50例学龄前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访视组和对照组.访视组术前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访视,对照组不进行访视.观察2组患儿进入手术室的表现和入室前、后血压和脉搏变化,术后随访统计2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访视组自愿进入手术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入室后血压上升、脉搏加快的例数显著高于访视组(p<0.05);访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访视为患儿提供一个亲切的手术环境,消除了患儿家长的顾虑,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和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于会群;陈雪玲;李娟;郑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医源性感染,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和心理性危害.并提出了自我防护措施,如改变工作流程、防止意外损伤、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调整心理状态等.认为应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强防护知识和技巧,改善防护环境三方面着手,减少医院感染,促进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王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054例地震伤员破伤风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打破常规的医疗程序,由专人负责,对凡是有皮肤损伤的伤员,常规进行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对984例皮试结果阴性和22例可疑阳性的病人,给予TAT1500IU皮下注射,48例TAT阳性的病人,给予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50IU肌肉注射,并实行分区治疗.认为地震后伤员多,工作量大,现场培训志愿者,可使救治工作顺利完成.
作者:魏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地震时神经外科病员的安全管理,包括稳定情绪,就地避震;震后迅速采取多种方式转移病员及急救物资;做好病员转移后的管理.认为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保证了全科37名病员的安全.
作者:顾建华;邓天芳;谢凤菊;卢怡;王艳;杨光琳;雷敏会;尹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地震所致烧伤的特点,包括烧伤原因,烧伤年龄分布,烧伤发生地点,烧伤部位,受伤后急救情况及心理状态特点,并提出了烧烫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认为应普及地震中自救常识及烧伤现场处理知识.强化安全意识,避免次生灾害.
作者:陈碧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49例汶川地震转诊伤员爱心病房的护理管理体会,包括接诊前管理、接诊时管理和入住后的管理三个方面.认为接诊大批量灾难伤员需全院统一管理;做好充分的人员和物质准备;制定合理流程;严格质量控制;重视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作者:高竹林;李乐之;黄金;赵丽萍;付桂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地震期间大批伤员的紧急处理与护理管理方法,包括第一时间建立院内室外急诊救护站,在室外急诊救护站设立无菌物品发放点,重视消毒隔离管理以及引导和组织志愿者参与医院救护活动等.认为护理应对突发群体伤亡事件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是:熟悉应急预案的流程,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实施科学分诊,安置伤员;维持急救秩序;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充分利用援助的人力资源达到目标的实现,可每年定月组织各类应急预案专题的学习讨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作者:龚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本院对院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包括志愿者的选择,志愿者的工作时间,志愿者工作职责和志愿者工作管理几个方面.认为规范院外志愿者的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熊洁;江良英;周汝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地震灾区野战条件下病区被服管理的体会,包括病区被服发放与回收,库房被服管理,污染被服处理三个方面.认为野战洗涤车具备快速洗涤、消毒、烘干的特点,能够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于红梅;何红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