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

谭晓珍;李筱芹

关键词:全髋置换术, 并发症,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摘要:总结168例人工全髋置换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全髋置换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等.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是减少全髋置换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预见性护理

    总结了260例运用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预见性护理,包括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应对问题,物品准备,机器的性能问题,潜在出血、凝血异常,继发感染及不良反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认为严密精心的顸见性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术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陈雪妹;朱芸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 2组患者第28天吞咽障碍分级的比较结果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即康复护理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对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予以康复治疗后,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门诊输液室的消毒与隔离

    总结了门诊输液室的消毒隔离情况,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强化输液室环境卫生管理;特殊病人分室输液;强化护理人员手的清洁;重视检测工作.认为做好输液室保洁和消毒隔离工作,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机会,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王淑萍;吉莹;杨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院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

    总结了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本院对院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包括志愿者的选择,志愿者的工作时间,志愿者工作职责和志愿者工作管理几个方面.认为规范院外志愿者的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熊洁;江良英;周汝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结3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经验,包括穿刺部位及血管的选择,严格无菌技术,封管液的选择和加强健康宣教.认为通过精心护理,静脉炎及液体渗漏的发生率降低,有效保护了血管,提高了输液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肖远琼;覃红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的影响.方法 将426例新生儿分为2组,游泳配合抚触组210例,对照组216例,分别记录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院1周后体重;护理后进奶量;每日睡眠及大便次数.结果 新生儿出生第2天游泳配合抚触后第1次平均进奶量,游泳后第1次平均睡眠时间,游泳后大便平均次数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与半月体重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能促进进奶量、睡眠及大便的排放,有利于1周后体重的增长.

    作者:李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论素质教育的长期性

    讨论素质教育中的长期性特征,认为素质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教育者的素质、社会素质、现代教育手段等相关条件,提出对素质教育的长期性应该有深刻的认识,所有的教育设计都应该做长远考虑的观点.

    作者:郑玉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OPD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

    总结了3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应用镇静治疗后及时评估镇静深度,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加强气道管理,观察人机协调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COPD患者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耐受能力,减轻人机对抗,保证通气治疗有效进行.

    作者:黎艳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0例心脏介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非临床路径组采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患儿及其家属对介入术知识的掌握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介入术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配合,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作者:张敏艳;许逢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地震灾区野战条件下病区被服管理体会

    总结了地震灾区野战条件下病区被服管理的体会,包括病区被服发放与回收,库房被服管理,污染被服处理三个方面.认为野战洗涤车具备快速洗涤、消毒、烘干的特点,能够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于红梅;何红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例地震伤致颅内伤的护理

    总结1例因地震导致脑外伤,脑挫裂伤并脑血肿患儿的护理体会,包括昏迷期护理和意识恢复期的护理.认为在昏迷期间的全方位护理与意识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对患儿的治愈起到积极作用,康复训练对患儿后期的恢复意义重大.

    作者:袁媛;陈君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42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试验组病人进行一系列健康指导,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宣教,观察比较2组病人术前、术后心率、血压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术前半小时心率、血压,术后半小时心率、血压、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稳定病人情绪,减少焦虑,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减少出血量,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李宗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

    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和体会.包括查找风险原因,规范护理规程和护理操作,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认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风险缺陷的发生,达到预防风险发生的目的 .

    作者:孙宝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街头采血车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结了879例献血反应,对其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献血频次、献血量、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认为献血反应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岳凤玲;余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的护理

    总结了1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的护理,包括操作前认真阅读钡剂灌肠造影X线片,根据狭窄长度和患几年龄自制灌肠器,用恰当的操作方法,术前7~10d用0.9%NS200~300ml通便灌肠;术前3d通便灌肠结束时遵医嘱给予药物行保留灌肠;术前晚及术晨用自制0.9%NS行清洁灌肠,认为上述灌肠方法可达到有效洗肠的目的 .

    作者:杨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1月间151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5例患者,对照组76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进行一般护理,比较2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刘树青;李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度颅脑损伤的监护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结了18例重度颅脑损伤的监护及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包括重度脑损伤后循环系统、颅内高压、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胃肠道等的监护和护理.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高,并发症的早期发现,积极防治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和改善预后情况.

    作者:罗汝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提高护理实习带教质量的措施

    总结了提高护理实习带教质量的方法,包括高素质的带教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培养护生的自信心;运用评判性思维带教;加强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师生沟通.认为护理临床实习十分重要,应切实提高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

    作者:韩秋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抗人体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总结了12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在给予输血、防治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人体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加强病情观察及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作者:杨红;谭亚蒲;李小琼;郑文莉;张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梯度压力治疗仪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应

    目的 探讨运用梯度压力治疗仪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与功能恢复作用.方法 将100例Ⅱ~Ⅲ期乳腺癌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2组均行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并由专业护士指导按照临床康复路径进行康复锻炼,试验组配合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护理.观察2组患肢周长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及内收的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结论 梯度压力治疗仪运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可明显降低惠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肢肌肉的疲劳,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友娣;邓芬;许平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