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一琼;柯玉枝
目的 观察湿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48例接受化疗的患者,采取干预前后对照法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实验组经外周静脉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后采取湿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81.25%,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12.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热敷联合喜疗妥可预防化疗性静脉炎.
作者:朱玉萍;梁立敏;毛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054例地震伤员破伤风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打破常规的医疗程序,由专人负责,对凡是有皮肤损伤的伤员,常规进行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对984例皮试结果阴性和22例可疑阳性的病人,给予TAT1500IU皮下注射,48例TAT阳性的病人,给予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50IU肌肉注射,并实行分区治疗.认为地震后伤员多,工作量大,现场培训志愿者,可使救治工作顺利完成.
作者:魏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30例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包括根据其临床特点观察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检查,特殊治疗以及转归的护理.认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由于治疗的特殊性,护士的护理水平不能总是停留在常规护理,而应更深层次去分析治疗的原因,找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才能保证有效治疗与护理在同等水平上发展.
作者:黄开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老年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认为制订一套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并实施,是使老年患者掌握有关病情、治疗的信息,自我护理知识与技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谭明秀;陈盛智;戴小红;胡桂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49例汶川地震转诊伤员爱心病房的护理管理体会,包括接诊前管理、接诊时管理和入住后的管理三个方面.认为接诊大批量灾难伤员需全院统一管理;做好充分的人员和物质准备;制定合理流程;严格质量控制;重视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作者:高竹林;李乐之;黄金;赵丽萍;付桂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回顾性总结42例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及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多种方式的临床护理.认为密切观察与精细的护理有助于降低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赵玉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本院对新护士上岗前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体会,培训内容包括成立规范化培训组织,重视素质培养;加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树立整体护理观,能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强化责任意识;组织急救演练,提高急救能力;加强语言技巧培训,提高沟通能力.认为高素质、高水平、技术精湛的护理团队,是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
作者:苏晓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和体会.包括查找风险原因,规范护理规程和护理操作,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认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风险缺陷的发生,达到预防风险发生的目的 .
作者:孙宝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879例献血反应,对其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献血频次、献血量、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认为献血反应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岳凤玲;余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产褥期失去新生儿产妇的心理护理,包括因种种原因在产褥期失去新生儿的产妇往往有不同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认为细致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此类产妇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作者:吴琼娅;丁晓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5例木僵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包括饮食环境,大小便观察,心理护理等一般护理,同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如褥疮与肺部感染的护理.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好转或痊愈的关键.
作者:陈志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包括充分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晓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1月间151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5例患者,对照组76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进行一般护理,比较2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刘树青;李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地震灾区野战条件下病区被服管理的体会,包括病区被服发放与回收,库房被服管理,污染被服处理三个方面.认为野战洗涤车具备快速洗涤、消毒、烘干的特点,能够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于红梅;何红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1例因地震导致脑外伤,脑挫裂伤并脑血肿患儿的护理体会,包括昏迷期护理和意识恢复期的护理.认为在昏迷期间的全方位护理与意识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对患儿的治愈起到积极作用,康复训练对患儿后期的恢复意义重大.
作者:袁媛;陈君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6例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护理.包括严格进行手术前护理和准备,特别是心理护理和有效控制眼压,术后加强对眼部包扎的护理和对羊膜移植片、前房和眼压的观察,认真做好出院指导和出院后随访.认为手术治疗的成败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
作者:李玉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 2组患者第28天吞咽障碍分级的比较结果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即康复护理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对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予以康复治疗后,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18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包括环境、疾病、治疗、护理所致的心理特点,采取的护理对策包括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进行饮食、休息、活动指导,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及心理护理.认为根据结核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杨智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9例AIDS合并肺结核的护理,包括个人防护、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为患者提供信息、情感及物资支持,促进行为改变,建立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认为系统全面的身心护理可使患者坚持配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郦桂青;彭凤玲;张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为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方法与技巧.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食物返流、吸入性肺炎、胃潴留、腹胀、便秘等.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时掌握一定方法与技巧,可有效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包明丽;周颖;王惠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