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绵绵;陈素兰
总结了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护理,包括溶栓前的护理和溶栓后的护理.认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护理技术简单,值得临床院前急救及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韩丽娟;于涛丽;于永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腹腔镜设备及手术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腹腔镜设备的管理、手术器械的管理、使用中的细节管理、腹腔镜器械的管理制度.认为采用正确的灭菌、清洗、保养方法,专人管理,规范操作,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腹腔镜管理制度,使仪器、器械耗损减少,极大地降低了医疗成本,保障了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巨会萍;蒋亚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实习的男女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康奈尔问卷对26名女护生及23名男护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接受调查的49名护生心理状态接近于亚健康水平.其中,男护生的M分显著高于女护生.而女护生的P分显著高于男护生(p值均<0.05).结论 男女护生均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学校及医院领导重视与关心.
作者:冯莉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76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89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半年后观察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健康教育组血压总控制率为97.75%(87/89),对照组总控制率65.52%(57/87),2组对照有显著差异性函<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控制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有效途径,高血压患者应坚持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并用.
作者:谢俊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点,包括焦虑恐惧、抑郁自卑、自尊心理、幼稚心态和感觉异常,并提出了护理对策.认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护理人员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其顺利渡过手术关,得到大程度的康复.
作者:韩彩娟;杨红梅;王改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泵雾化与超声雾化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 将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成泵雾化组50例和超声雾化组50例,2组患儿均在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再加泵雾化或超声雾化辅助治疗,雾化药液均为博利康尼1.25mg~2.50mg+布地奈德0.5mg~1.0mg.结果 泵雾化组在有效改善肺通气、提高治愈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超声雾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泵雾化能更迅速将雾化药液随患儿吸气进入气道,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痰液粘度,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王桂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49例儿童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护理体会,包括心理、卫生、饮食、健康指导.认为精心的手术前准备和细致手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卢玉平;梁桂英;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35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严密观察病情,针对不同部位的合并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治疗休克,预防呼吸道、肠胃道等并发症,认为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作者:黄艳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327例(541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全身情况评估、眼位配合训练,术前准备,术后休息,生活护理及专科护理,认为加强白内障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对于保障患者手术成功和术后痊愈出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多丽萍;徐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综述了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包括住院阶段的诊断及康复护理、出院前的康复护理、出院后的康复护理,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同时使家庭其他成员参与康复护理可使患者及家庭能尽早摆脱病痛及沉重的负荷,使患者大限度地从身体的残障中尽快恢复,尽早回归社会.
作者:陈梅兰;陈素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种深静脉置管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将209例气管切开患者分成2组:股静脉套管针留置组(A组)102例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107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一次、二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3.7%、80.4%,高于B组的42.1%、63.6%(χ2值分别为9.80和7.17,p均<0.01).B组局部感染和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8%、5.6l%,高于A组(p<0.05).结论 股静脉套管针留置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法.
作者:孟燕;杨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住院病人的告知流程,包括入院告知,疾病相关知识的告知,检查与消费的告知,重点环节的告知和出院告知.认为告知流程的实施督导了护士主动告知,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服务过程,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意外与纠纷,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何杏宝;程晓丹;何金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的护理经验.包括对确诊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立即采取洗胃、催吐、导泻、心理护理等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认为医护密切配合,及时明确诊断,迅速采取洗胃措施,合理应用解毒剂阿托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极为重要.
作者:丰汝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探讨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导管堵塞的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置管后穿刺口渗液和出血.认为PICC导管可以留王超过1年,但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作者:梁爱珍;贺春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用于产科交接班的作用.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量化管理的方法,制订<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应用于产房与爱婴区的书面交班.选择2007年5月~2008年4月的883例顺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21例和观察组462例.对照组未使用<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观察组使用<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比较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医嘱执行情况、护患纠纷等相关护理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的应用,有利于护士全面、准确掌握产妇及婴儿情况,规范交接班,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减少了环节上的薄弱点,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车晓惠;洪小娟;梁玉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性评估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意识与认知、视觉、精神因素、药物因素.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及防范能力.
作者:李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毁损伤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难题,其治疗首选截肢,给患者身心造成残酷的打击.保全肢体治疗是集显微外科、创伤骨科为一体的高难度医疗技术,治疗效果不尽理想.本科于2008年3月24日收治1例毁损伤患者行保全肢体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邱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分析了21例脑卒中后呃逆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护理对策,包括呃逆出现前、出现后、消失后3个阶段的动态的、全方位的护理.认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呃逆的发生,并对稳定病情、促进康复有一定意义.
作者:聂碧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病人因素、药物因素、社会因素,而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认为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提高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红梅;周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回顾性总结了46例恙虫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发热的观察及护理,焦痴溃疡的观察与护理,以及皮疹、淋巴结肿大及主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饮食护理等方法,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吴小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