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

熊晓春;甘丽

关键词:
摘要:剖宫产术为经腹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的手术,为产科主要手术之一,应用适当使母婴安全.但剖宫产术毕竟是一个较大手术,孕妇出血较多,个别还可损伤周围脏器,术后子宫遗留一疤痕弱点,还有可能发生感染及晚期产后大流血等合并症,因此,其术后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除按一般产后护理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1例心脏外伤的治疗体会

    我院1986年-2001年共抢救21例心脏外伤的病人,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石云;李献武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黄芪联合多巴酚丁胺用于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心病心衰15例,并与对照组¨例进行疗效对比,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测定,心功能、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也有改善.两药合用作用加强,时间短,疗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姬珊;伍英莲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本组17例病人.年龄30-55岁,平均42.8±6.9岁,<50岁者10例,≥50岁者7例.高中文化程度者5例,中、小学文化程度者12例.

    作者:段小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诊治进展

    虽然只有5%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会发生胰腺感染,但80%的急性胰腺炎死亡病例是由于胰腺感染引起的[1].胰腺感染不会自行吸收,只有手术或介入引流才能治愈,仅行保守治疗,死亡是不可避免的[2].相反,坏死性胰腺炎未继发感染,可经保守治疗治愈,如行手术,死亡率明显增加[3].因此,明确诊断有无胰腺感染,对指导外科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能平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军事航空作业人员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情况

    功能性胃肠病是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亦常见于航空作业人员中.本调查旨在探讨航空作业人员中功能性胃肠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张选斌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血培养分离出人苍白杆菌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患贲门癌,术后6年余,2003年2月18日因腹腔广泛转移癌和不完全肠梗阻入我院手术治疗,术后一直发热,38-39℃之间不退.血象结果WBC18.6×109/L;N89%;M3%;L8%.曾用三代头孢治疗无效.

    作者:任孔建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肝肾综合征研究进展

    肝肾综合征(HRS)是晚期肝病病人一个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肝硬化病人出现腹水1年内HRS的发生率为18%,5年内为39%,且预后不良,发生HRS后平均生存时间只有1.7周,10周死亡率达90%[1].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肝脏移植是治疗HRS唯一有肯定长期疗效的方法,本文就近几年来对HRS发病机理、预防、诊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小凤;张长法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浅谈街头无偿献血的特点及管理

    <献血法>实施以来,我站已完全实现了从有偿献血到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无偿献血已基本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广泛开展,街头采血已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采集方式.对此,笔者就街头无偿献血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两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作者:魏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南医大妇幼专业临床实习教学体会

    南京医科大学举办妇幼卫生专业本科班已有三届学生实习在我院进行.妇女保健部分是在我们妇幼保健所实习.

    作者:葛宁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阿尔采木氏病精神症状5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老龄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环绕着老年问题的有关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阿尔采木氏病(Alzheimer disease AD)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疾病,除了具有一般老年期病人的生理特点,躯体各器官机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等,还因为疾病所引起的精神异常症状及心理各方面的改变,本文通过收集总结53例阿尔采木氏病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提醒我们在治疗护理上除了注意其痴呆症状外,还要密切留意其它精神症状.

    作者:陈响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老年人胃癌临床误诊分析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胃癌患者增多,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由于老年人胃癌有其自身的特点,早期癌确诊率低,误诊率高达17.1%-42.8%[2].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999年收治70岁以上高龄胃癌患者65例,分析如下.

    作者:安泽武;王玉乾;王茹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胎盘血管瘤15例超声诊断及分析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良性毛细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常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约0.5-20cm.可发生在胎盘的各个部位,多数较小,埋于胎盘内,不易发现.发生在胎盘的胎儿面者,向羊膜腔突出,则超声易于显示.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或无包膜.

    作者:刘铭生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合持续冲洗引流疗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

    1996年以来我们使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合持续冲洗引流疗法共治疗83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刘东鹏;杨晓亮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11q23染色体异常与急性白血病

    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MIC分型逐渐成为白血病分型的主流,近的研究表明11q23染色体异常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特异性,其涉及的MLL基因是分子遗传学的基础,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及选择用药具有一定的意义.故本文就11q23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杨隽;王椿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中的溶栓治疗

    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由以往的在电子监护下对症状和并发症,尤其是对心律失常的及时处理,转变为早期的再灌注治疗,包括药物与外科手术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学的重要进展之一,现将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的满意效果探讨如下.

    作者:毋矿林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氧化亚氮镇痛在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N20)吸入镇痛法在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受术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02年8-10月门诊自愿要求行N2O吸入法镇痛(N20及O2各占50%的混合气体)的人流术妇女150例(实验组)同期选择常规人流术妇女15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实验组镇痛显效(无痛,轻度痛)63.34%,有效(中度痛)33.33%,无效(重度痛)3.33%,与对照组比较,前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后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宫腔深度无差异,出血量亦无差异(P>0.05),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无差异(P>0.05).实验组头昏发生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此镇痛法满意者占53.34%,不满意者占31.33%.结论:氧化亚氮吸入法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有一定镇痛效果,且不影响子宫收缩及出血量,是一种安全的镇痛方法.但尚有近三分之一患者对此镇痛效果不满意,存在一定局限性.

    作者:屠爽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社会心理因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抢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剖宫产毕竟是剖腹手术,而经阴道分娩更符合生理状况.

    作者:李梅舒;刘小红;张惠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口服PPA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20岁.因腹痛、腹泻4次,在家中自服PPA(山东新华制药厂)0.75g,15min后出现头晕、乏力、全身不适、发痒,以手心、脚心为著,大汗淋漓,随后晕倒意识消失急诊.

    作者:亓文栋;张仲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中不同阻滞方法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80例双上肢上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Ⅰ组C7-T1硬膜外麻醉组;Ⅱ组分段双臂丛阻滞组(一侧为腋路臂丛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臂丛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丛阻滞较颈段硬膜外更为安全可行.

    作者:丁明;姚树汉;王丙琼 刊期: 2003年第13期

  • 妊娠致瘢痕疙瘩1例报告

    患者,27岁,孕2产1,停经2416周,因计划外怀孕要求终止妊娠于2002年6月14日入院,自述怀孕1个月后左上臂发现一包块,无明显诱因,约黄豆大小,且逐渐变大,伴痒、痛,以夜间明显.

    作者:江成剑;郑必海;周先利 刊期: 2003年第1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