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尼尔雌醇治疗绝经期妇女取环临床疗效分析

邝美玉

关键词:
摘要: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器官出现萎缩,既往安放IUD者,应于绝经1年内取出.未按时取器者,如IUD嵌顿、取环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手术,易发生取器损伤.我院自1999年-2002年12月对已绝经2-10年的妇女术前7天口服尼尔雌醇2mg,常规取IUD98例,一次性取IUD成功率94.8%,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肛肠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

    围手术期的综合性护理,对外科急性病极大型手术病人来说特别重要,而且对肛肠病人的治愈率提高也甚为关键.我科自1997年6月-2001年6月收治肛肠病人430例,术前术后结合精心的综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霞;张洪军;李凤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吗丁啉加硫酸锌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68例分析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症.长期厌食要造成患儿生长滞缓,免疫功能低下,学龄儿童可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以前我们曾试用过许多方法治疗此症,但效果均不令人满意.

    作者:郑美村;张霞;李爱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中Hp感染状况以及肝纤维化的关联.方法:慢性肝病150例,采用放免法检测HA、LN及Ⅳ-C:金标法查Hp-cagA;14C尿素呼气试验采用HTY1001 HP测试仪,如≥100 qpm/mmol CO2判定为有Hp活动性感染;胃镜下取胃窦及胃体黏膜组织2块,行Hp的组织学涂片检查.结果:Hp在慢性肝病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慢性肝病组Hp阳性者血清HA、LN及Ⅳ-C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肝病中Hp阳性率明显增高;Hp感染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根除Hp治疗对阻断或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焦建中;聂青和;赵春林;吴永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对肺癌患者化疗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前,化学疗法是肺癌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大量化疗药物的应用,对病人的全身情况、营养、心理因素、有无感染等,进行正确的评估,使护士在制定护理措施和进行健康教育时注意这些问题.

    作者:符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成立新生儿病房的体会

    我科于2001年11月-2002年11月成立新生儿病房以来,共收治新生儿594例,与2000年同期相比增加病人192例,其中早产儿增加15例(2000年同期早产儿60例),早产儿治愈率由2000年的69.1%,提高到89.5%,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现将组建新生儿病房后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秀花;翟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产前经腹闻及胎心杂音新生儿死亡3例

    1病例资料例1,24岁,孕1产0,42W妊娠.1992年11月25日来院就诊,产前腹部检查:视诊,触诊,无明显异常.

    作者:王泽梅;朱世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酶处理微孔变性淀粉的研究现状

    近30年来,变性淀粉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开发的淀粉有上千种,年产量约300万吨,酶处理微孔变性淀粉(简称微孔淀粉)是一种新型的酶变性淀粉.它是将天然淀粉经过酶水解处理后,形成的一种蜂窝状多孔性淀粉载体.

    作者:齐红;刘波;陈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异丙酚对甲氧氟烷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异丙酚的抗氧化作用是否能保护或减轻甲氧氟烷麻醉所引起的肝脏损害.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7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异丙酚及甲氧氟烷麻醉;对照组予乙咪酯及甲氧氟烷麻醉.实验5天后取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细胞是否有明显变性、坏死.结果:实验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甲氧氟烷性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斌江;孙旸;胡晓云;云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PPI三联与铋剂三联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

    PPI三联与铋剂三联是分别以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为核心药再加以二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为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案.

    作者:高艳;方春华;王丹;余力群;何仁胜;喻德林;张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近年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

    我国自1975年减毒腮腺活疫苗问世后,相继给8个月后的小儿预防接种,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从而引起流腮流行规律及临床特点的变化.现将我院1994年8月-2002年8月按文献[1,2]诊断筛选760例流腮儿科患者总结分析,探讨近年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炳征;夏翠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进行了纯天然海洋生物材料制成的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对临床分离的4种细菌的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50为1.5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12.5mg@ml1,MBC50为6mg@ml1,MBC90为12.5mg@ml1、白色念珠球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梭状芽胞杆菌MIC50为6mg@ml1,MIC90为12.5 mg@ml1,MBC50为25mg@ml1,MBC90为50mg@ml1.结论: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作者:朱世真;杜平华;陈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与纤溶系统的临床分析

    本文以160例冠造阴性者作为对照,总结分析了125例冠造阳性者血清TG、TC、HDL-C、LDL-C、Fib的水平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冠造阳性组血清TG、TC、LDL-C、Fib均明显高于冠造阴性组;②在以年龄分组研究中,TG在各年龄段冠造阳性组均显著高于冠造阴性组,TC及LDL-C在≥45岁组增高,而Fib仅略高于冠造阴性组,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TG、TC、LDL C年龄与冠心病发生独立相关.因此,早期干预调脂治疗高TG、TC血症有益于冠心病预防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作者:田凡清;李三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肝功损害程度评价的意义

    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密切相关,一旦肝细胞病变,血中胆汁酸的浓度即发生改变,因此,胆汁酸代谢和排泄的改变,可反映肝功能异常.

    作者:方红;徐鹄鸽;杨敏;张晶;孙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应用氧载体透射治疗仪致胸闷1例

    患者,男,25岁,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于2002年9月急诊入院.3h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炎切除术,术中证实阑尾已穿孔.

    作者:王洪月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健康指导

    消化性溃疡除常见的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消灭幽门螺旋杆菌等综合治疗外,饮食治疗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如果能够加强饮食管理,合理安排食谱,满足胃部生理需要,对减轻疼痛、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作用.现分析如下.

    作者:曲维英;蒋春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性1例脑萎缩、食管裂孔疝、矽肺患者的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逐渐从疾病的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我们通过对病人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美荣;陈福芹;张凤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急性中毒规范化处置的初步探讨

    我科2001年3月-2002年9月抢救30例急性中毒患者,报告如下.并对其处置的规范化作初步探讨.

    作者:郝银丽;尚玉才;葛伟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生物人工肝的发展趋势

    临床上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 hepaticfailure,FHF)十分常见,病死率高达70%-80%,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1990年美国因肝衰死亡达27000人,其中10%为急性可逆性肝衰;我国每年死于急性肝衰的人类远大于此.

    作者:陈军;赵福广;陶文沂;刘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辨证熏洗治疗肛肠病592例

    自1997年以来,我科住院治疗肛肠病592例,辨证熏洗约14600人次,取得满意的疗效,摸索出一套辨证熏洗法,特作如下介绍.

    作者:张洪军;张红霞;宋洪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常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但采用股动脉须使患者床上平卧24h,且压迫止血有一定的难度,易出现出血及周围血管病变,这些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的产生[1].

    作者:马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