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家庭干预

王井泉;孟宪春;马风霞

关键词:
摘要:当某一家庭成员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或被确诊为精神病后,此时家庭其它成员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心理反应.了解首发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并及时进行家庭干预,是社区防治康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对于病人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日康复、减少复发率和致残率都有重要意义,忠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为验证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奥曲肽对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差别,随机观察了129例患者,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奥曲肽分别治疗41例、42例及46例.结果发现,垂体后叶素组、生长抑素组及奥曲肽组有效率分别为61.0%、64.3%及89.1%.奥曲肽分别与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且生长抑素与奥曲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垂体后叶素.以上结果提示:奥曲肽疗效确切,止血效果优于生长抑素及垂体后叶素,而生长抑素的止血效果与垂体后叶素无明显差别,但奥曲肽与生长抑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王业建;李新月;邢武;郭长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膝关节骨坏死1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

    Ahlback(1968)首次将自发性膝关节坏死作为一个临床病理名称进行报告,认为该病系一相对少见的疾病.目前该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主要理论同其它部位骨坏死一样,是血液供给障碍造成的骨梗塞[1].

    作者:王鑫;宋晓航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误诊为心绞痛研究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误诊为心绞痛的原因,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分析6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胃镜所见、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结果:误诊时间长38mo,短8d.胸骨后疼痛5例,剑突下疼痛1例;胃镜发现食管黏膜正常4例,食管黏膜充血水肿、齿状线模糊2例.食管24小时pH监测总分高205.60,低20.50,平均95.43,24小时pH小于4.00的时间长649min,短56 min,平均156.11min.结论:对诊断为心绞痛而按心绞痛常规治疗后无效应行胃镜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以免误诊.

    作者:黄映淮;吕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M4及M5的化疗疗效观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作者:左小兵;吴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浅谈审方与合理用药

    调剂工作中的审方行为是实施医学综合信息支持的药学监护的有效措施.他既能体现医院药房优质服务的功能性,又能保证处方合理用药的科学专业性;既反映了药师的综合素质,又折射出药学监护的丰富内涵,成为保证调配处方质量的用药实践.

    作者:邱惠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B型超声在药流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从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共对140例要求药流的患者在药流前、药流中、药流后进行B超检查,旨在探讨B超在药流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舒红;靳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临床心理学在整体护理中的意义

    整体护理是近年来我国推行的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模式,其核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整体的、身心的、高质量的护理.

    作者:刘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久治未愈伤口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工人,因冠心病1年于2000年2月6日住进我院,医生查体时发现患者左足跟部有约2.5×1.5cm的瘘道,并有大量脓性渗出液,足跟部肿胀、疼痛,站立行走困难,询问病史了解到此伤口系15年前车祸所致,曾多次在儿家大医院治疗,均未治愈,并建议截肢,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后除给予冠心病药物治疗外,给予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

    作者:刘玲;张林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小儿静脉穿刺的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增多,父母对独生子的过于宠爱,因而对护士静脉穿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因此,作为门诊治疗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针率.根据十几年来的穿刺工作经验,就穿刺过程中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率谈几点体会.

    作者:赛来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妇科消炎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2001年10月2002年9月采用中药消炎栓对11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赵秀玲;吴世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初治涂阳肺结核全程督导短程间歇化疗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全程督导短程间歇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本区1993年-1996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病例2年随访观察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学复发率为3.8%;X线复发率5.5%.结论: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督导短程间歇化疗效果良好,管治措施可行.

    作者:劳洛彬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心肌酶谱变化的探讨

    为了探讨心肌酶谱变化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总结分析了本院1999年4月-2001年8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例中的30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頔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成骨细胞凋亡与骨质疏松

    从线虫到哺乳动物,从胚胎到发育到个体成长,从生到死机体内大多细胞以凋亡的方式死亡.Carl Vogt首先发现这种死亡方式,1972年Kerr重新将这种死亡方式命名为凋亡[1],并且逐渐在形态学、生化、分子生物学等不同角度得到逐层深入认识.

    作者:倪国华;李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喉结核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

    据多方文献报道,近几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反映于耳鼻咽喉科领域尤以喉结核为多见.由于多方面原因又常易被忽略或延误诊治,现就我科自1998年10月-2002年11月共收治的21例喉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引起重视,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使α-2b干扰素(安福隆)300万U,每日1次肌注,连用15天,然后改用300万U,隔日1次,疗程为半年,治疗组在干扰素应用15天时加用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为1年,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来诊或通讯方式随访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及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两组均出现1例严重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而被迫停药,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从治疗开始到1年时,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44.4%,85.1%,14.8%.对照组相应指标为17.8%,50%,50%.两组对应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治疗中发现2例HBsAg阴转者.结论:拉米夫定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野毒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迅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促进HBeAg和抗-HBe的转换.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组.

    作者:韩忠厚;王玉华;顾乾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博尔泰力注射液治疗38例慢性丙肝疗效观察

    博尔泰力普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我们采用博尔泰力(苦参素)注射液即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雪婷;白宪光;罗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我院植物药的应用及经济学分析

    中医药学是祖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取得了极为壮观的发展,尤其在当今世界,化学合成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对机体的肝、肾、心、脑及造血器官功能等有损害,并有致癌的危险性能,人们对此有了重新认识,回归大自然、运用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防治疾病、滋补营养、康复保健、延年益寿已成潮流.据统计,在现有上市药品中,属于天然来源的约占四分之一,其中植物药材占了大多数[1],使用也更普遍,因此有必要对植物药的应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作者:王丽华;王佩;李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非激素消炎镇痛药治疗癌痛疗效观察

    癌痛多发生在癌症的中、晚期.发生机理复杂,包括癌本身引起、抗癌治疗引起、癌症病情恶化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以及与癌症无关的其他伴发病引起.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

    作者:訾华浦;张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手术室器械护士工作体会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虽然也是从事护理工作,但其工作性质与其它临床科护士的差别却很大.

    作者:鲍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对早期妊娠终止方式选择的意向调查

    目的:探讨非意愿早期妊娠妇女在知情后做出终止妊娠方式的意向选择及对不同生育史妇女其选择方式进行可接受性情况调查.方法:选择能自主选择人流、药流者744例.告知可选择终止妊娠的方法及其优缺点,让其做出自己的意向选择.结果:744例早孕妇女中434例选择人流术,310例选择药流术(占58.33%和41.67%).人流术仍为意愿选择的主流.可能与无痛人流的开展有关.药流术在有以下几种生育史妇女中更愿意接受:未产妇、首次要求流产者及≥3次流产经历者.结论:许多因素能影响患者的选择.人流术的高成功率,快捷加之麻醉技术的应用等,使选择人流术的病例有所增加.同样随着药流成功率的提高,无创伤性等优点也影响人们的选择.调查表明,患者在知情后做出选择能符合其心理要求,对提高医疗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将有所帮助.

    作者:屠爽;顾丽君;钱林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