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前列腺切除术中止血的对照观察研究

梁发;白志明;刘振湘;黄义;张冲;吴万文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 蛋白胶, 止血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前列腺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以25例常规手术为对照,对29例前列腺增生症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缝扎前列腺动脉止血后,于前列腺窝注入生物蛋白胶的方法观察效果;结果:发现应用生物蛋白胶组术后出血,术后冲洗液转清时间均对照组缩短;结论:在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有止血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在大月份流产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终止早孕(停经49天),已众所周知,但在大月份流产的应用尚不够理想.我院于1999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米索前列醇加钳刮术终止10-14周妊娠2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美娥;林晓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曲美他嗪是近年来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的代谢类药物,是第一个经选择性抑制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用于治疗心绞痛的药物.

    作者:庞晓婷;芦莹;花丽敏;王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在心绞痛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在心绞痛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方法:10例心绞痛患者单剂量口服100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美托洛尔的浓度,以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以静止心率和血压变化为指标反映美托洛尔的B受体阻断作用.结果:心绞痛患者体内美托洛尔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 (0 16h)、 Cmax、Tmax、T1/2Ke分别为945.35±421.00ng@h/ml,187.00±71.08ng/ml,1.11±0.40h和3.68±0.39h.血药浓度与心率下降呈正相关,对降压作用不明显.结论: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室开放模型,但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加强美托洛尔血药浓度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赵磊;文爱东;张三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程陪产在产房的实施及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在我国广泛开展,我院分娩室推行了全程陪伴护理,试行以来,护理质量有所上升,医患纠纷及难产率明显下降,受到广大孕妇及家属的好评.

    作者:王雷红;金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 8例,均于伤后2 4 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 T)控制在33-35°C,持续7-1 0天.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ⅠC P)、血糖、血气、血电解质.对照组46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C,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根据G O 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 C P、高血糖分别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及电解质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愈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尹夕龙;林源泉;仪立志;贾军;许亦群;张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3C-尿素呼气试验(UBT)值与老年胃癌

    目的:分析老年Hp感染患者UBT值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消化科就诊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性别不限,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根据胃镜下表现分为胃炎组、溃疡组(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组.对其中呼气试验阳性的患者进一步抽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并计算两者的比值PGⅠ/Ⅱ.分析3组之间差异.结果:共252名患者入选,其中有214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在3组患者中,溃疡组UBT值和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高,而胃癌组低.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值<0.01.并发现当UBT值低于20‰时,胃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3.458(1.751-5.342).结论:低UBT值与老年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必须提高警惕.

    作者:夏俊;陈星;姚健凤;于晓峰;赵尚敏;王根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CT引导下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工人.因消瘦7年,全身骨痛4年,反复发热、呕吐2周入院,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消瘦,体重在1个月内下降近10kg,伴乏力、纳差、口干、反应迟钝、精神不振、大便秘结.

    作者:陶(弓山又);邹大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我院自1992年4月起采用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8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蔡晓棠;沈汉斌;张少炎;徐立勤;陈卫东;储峻峰;杨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非甾体抗炎药的消化系统副作用及进展

    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的基本、常用的方法.疼痛的药物治疗常选用镇痛药、镇静药、安定药、抗痉挛药、血管活性药及中草药.

    作者:王长峰;谭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口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心房纤颤42例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4%,80岁以上高达20%.

    作者:王春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制剂室改革的走向

    随着药品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医院制剂室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已经从政策法规上严格限制医院制剂室的生产,如在卫生标准、硬件设备、甚至生产品种等方面,而医院如何适应当前的改革形势,如何分流改革后的精简人员和合理的利用现有仪器设备等已经成为医院制剂室改革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庞晓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50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前S1抗原与HBVDNA的关系分析

    乙型肝炎在我国是高发的传染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死亡率很高,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危害.而乙肝病人血清HBVDNA阳性,说明体内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作者:袁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致哮喘1例

    患者,男,42岁,工人,因持续高热3天,于2001年10月21日入院,在院外按上呼吸道感染已静滴青霉素、病毒唑治疗2天.入院后查体:T39°C,P108次/min,R20次/min,血压13/10kPa.

    作者:张桂英;范廷英;杜桂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IGF-1、VEGF动态表达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幼龄成骨细胞移植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因子VEGF、IGF-1动态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将SD乳鼠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移植到SD老龄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折愈合不同时相的标本:IGF-1、VEGF及IGF-1mRNA、VEGF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实验组:成骨细胞移植后可在受体骨折部位局部生存,生长繁殖,VEGF、VEGFmRNA在7d左右可见有阳性表达的细胞,14d有分泌高峰;IGF-1、IGF-1mRNA在3d左右可见阳性细胞,7-10d有分泌高峰,峰值持续至28d.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分泌高峰.结论:VEGF、IGF-1的动态表达对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敬;徐栋梁;张惠忠;丘钜世;张萌;梁惠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臀产儿分娩方式与预后的影响观察

    臀位是临床常见的异常胎位,占妊娠足月分娩分数的3-4%,多见于经产妇,因胎头比胎臀大,分娩后胎头无明显变形,往往娩出困难,新生儿死亡率>头先露3-8倍;采取何种分娩方式才能改善臀产儿的预后,是当前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三种臀产儿分娩方式(臀牵引、臀助产、剖宫产)与臀产儿预后的影响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玉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液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病人关节腔滑液内IgG类蛋白组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心法分离纯化各关节炎病人关节滑液内IgG类蛋白,对其进行双向电泳及专业分析软件分析、比较.结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变关节炎病人的标本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后发现在pH8.0-9.5之间、MW14.4-50KDa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关节滑液内IgG类蛋白有明显差异.

    作者:赵春霞;韩利刚;尹浩波;黄轶;华超;蔺凯;李文汉;徐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输尿管结石ESWL失败的原因分析

    我院1989年-2002年先后使用美芝JT-ESWL-Ⅲ型机和HB-ESWL-Ⅴ型机治疗输尿管结石3283例,13例失败改行输尿管镜或开放手术取石.分析失败原因如下.

    作者:熊泽安;朱欣;田方兴;陈士祥;张先觉;李金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M3)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快速的诊断方法和临床佳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自1973年3月-2002年5月经住院确诊为M3患者124例,合并DIC 33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M3并发DIC其出血症状为突出,若并发脑出血病死率高达100%(15例均死亡).简便、快捷、实用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有血小板计数(异常率97.0%)、3P试验(异常率91.1%)、D-二聚体检测(异常率93.3%)、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率78.8%)、纤维蛋白原定量(异常率87.9%).对M3的治疗以维甲酸联合DA(或HA)方案治疗缓解率较高,达68.8%,且较合理.治疗DIC的方案以抗血小板药联合抗凝药或抗凝药联合抗纤溶药或仅用抗凝药均补充血制品的疗效较高(治愈+显效率可达57.1-62.5%).结论:M3患者若出现明显出血症状,就应作DIC方面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早作出诊断,选择高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温春光;罗绍凯;李娟;邹外一;郑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的应用

    众所周知,医院感染病人是在本身具有基础疾病的前提下,因为内汲性、外汲性、侵入性等因素的作用下,而继发了医院感染.抗菌药物的运用是治疗感染病例的唯一选择.

    作者:费新潮;朱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口服甲氰咪呱加甲硝唑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2例

    发性口腔溃疡(以下简称RAU)是常见的口腔粘膜病,一般人群发病率不低于10%,具有周期性复发的规律,目前因其病因尚未明确迄今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我科于1998年始用口服甲氰咪呱加甲硝唑治疗RAU82例,并以传统方法治疗RAU46例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芩荣基;刘卫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