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丽;吕丽娟
随着医疗科学的飞速发展及现代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旧的落后分光光度比色,旧的手工生化操作已被先进的简便,快速,微量,准确的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所代替,它是临床检验的一次革命.
作者:田雪琴;彭拥君;蔡玮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形成定量关系.方法对6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及l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进行检测.并对其在32例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与血管形成定量关系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发现膀胱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3.2%(43/68),强阳性表达13例,其中深肌层浸润癌强阳性表达8例,对照组10例正常膀胱粘膜VEGF表达均为阴性.低分化和浸润性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和表浅癌组(P《0.01,P《0.001).有血管浸润性癌组VEGF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浸润癌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癌组VEGF阳性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血管形成定量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VE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且与膀胱癌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表达和微血管计数(MVC)在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自然病程和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特别在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方面VEGF表达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孟庆泽;刘德海;赵守元;张同全;孙明祥 刊期: 2004年第18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这一,目前治疗宫颈糜烂有多种方法,我科采用奥平栓加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高秋霞;李福娥;符国如 刊期: 2004年第18期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为一名现代护士应该具备的文化科学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等几个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作者:张宇琦;段雪峰;王晓梅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63例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结果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与休克脑缺氧、脑水肿、钠失衡、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期高热等原因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小儿烧伤惊厥发生的原因,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对防治小儿烧伤惊厥的发生十分重要.
作者:王伟琴;程怀正;陈审;刘潮波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适形调强技术用于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综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月-2002年3月间共采用IIMRT技术治疗17例局部复发鼻咽癌.利用电动多叶光栅静态调强放疗,利用治疗计划系统进行正常组织受量分析.随访观察近、长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单次PTV90%等剂量线剂量为1.8-2.OGy,PTV平均总剂量为6014cCy,脊髓平均大总剂量为3516cGy,腮腺两侧腮腺平均剂量2046cGy和2058cGy.随访时间内所有患者均存活,局部控制率(CT+PR)为82.3%.随访至2004年3月,三年生存率52.9%,唾液腺功能6个月评价Ⅰ级29.4%(5/17),Ⅱ级58.8%(10/17),Ⅲ级11.8%(2/17).结论初步证实IMRT用于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并进一步提高整体疗效.本组病例数较少,确切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作者:邢力刚;于金明;卢洁;于勇华;李宝生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败毒胶囊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以shim-pack ODS(4.6×150mm,5 μ m)为固定相,甲醇-0.1%磷酸(82:1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8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0.27 μ g,r=0.9998;0.05-0.22 μ g,r=0.9996;0.06-0.27 μ g,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RSD=0.37%:98.9%,RDS=0.69%;98.1%,RDS=0.57%(n=6).结论本方法可作为该品种质量控制依据.
作者:苏彦斌;张凤荣;苏彦文;刘震凌;姜茁松 刊期: 2004年第18期
1概况遗尿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仍不能控制排尿,夜间甚至白天尿湿床铺,并且每周超过两次,连续半年以上.偶尔夜间尿床,持续时间短,不是遗尿.
作者:曾昭成;仲兆银;金鑫玲;宋明媚;高琳娜 刊期: 2004年第18期
醋酸地塞米松是一种常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了该品种,其鉴别是有机氟反应,含量测定和含量均匀度均是紫外法.由于其专属性不强,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进行技术造假,曾有报道用醋酸泼尼松假冒醋酸地塞米松片.笔者在药品监督抽查检验中,发现了5批醋酸地塞米松片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检验符合规定,针对性地增加高效液相色谱法项目进行检验,却发现含有一种不是醋酸地塞米松的未知物,也不是醋酸泼尼松.为了确认其真实成份,又增加红外分光光度和气质联用法,终确认这种未知物的真实成份是-贝诺酯.贝诺酯是一种解热消炎镇痛药.因其乙醇溶液紫外吸光谱与醋酸地塞米松乙醇溶液一样在240nm波长处有大吸收,利用这一特点,只要再添加少许氟化物,就可以制出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检验完全符合规定的假醋酸地塞米松片.
作者:钟向红;何作民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无禁忌证的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经手背静脉推注2mg/kg异丙酚诱导麻醉,待病人意识及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麻醉师全程监护.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采用传统人流方法操作.观察两组病人R、BP、HR及SpO2变化情况、麻醉效果,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R、即、HR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中呼吸加快、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术中较对照组安静,无痛苦手术操作时间短(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方法简单、麻醉效果好,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
作者:张丽君;吴栓柱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疾病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的急症、重症,又是常见症[4],平均死亡率达10.0%-20.0%.我院急诊科从1995年4月-2003年10月共收治112例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健华;王金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肱骨髁间骨折比较少见,不到成人骨折的1.0%[1],随着交通、建筑业等的迅猛发展,致伤因素愈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该骨折在临床上并不鲜见.我院自1994年1月-2004年1月,利用交叉克氏针弹性夹持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吕跃进;陈明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大中医院已广泛开展,我院近两年也开展了此项手术,但仅用于子宫脱垂患者.现将我院开展的10例子富脱垂经阴道切除的手术方式及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卿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人工流产术给受术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如精神过度紧张,宫颈扩张及子宫收缩痛.为了减轻人工流产的痛苦,我们应用异丙酚麻醉,实践证明人流术中用异丙酚镇痛效果显著,对术后子宫收缩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现将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右室流出道增宽与心脏退行性变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室流出道增宽者共153例,其中《65岁者有62例,≥65岁者有91例,占同期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老年人的49%,并将右室流出道增宽者分为A组(《65岁),B组(≥65岁),分析两组人群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关系.结果A、B两组间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所患疾病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组较A组右室流出道有显著增宽(P《0.01),右室内径增大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右室流出道增宽可能提示一种退行性心脏改变.
作者:刘云兰;黄涛;刘志;曾照丽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2004年收治的11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采用HBO治疗为主,统计其有效率.结果HBO治疗总有效达98.2%.结论轻度病人症状消失,促进昏迷病人清醒,降低迟发性脑病及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莹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影响患者适应全口义齿行为,影响患者对义齿评价的有关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期望和个性.
作者:冯颖;张颖;郑南;关亮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寻找对肠型放射病有防护作用的药物.方法小白鼠接受850cGy照射,在不同时间给不同剂量的5-甲氧色胺盐酸盐(5-MOT)后,观察30天活存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照射前10s或10,腹腔注射1.0mg/鼠5-MOT后小鼠能提高活存率73%左右.结论5-MOT对肠型放射病有防护作用.
作者:牛小羽;骆传环;黄荣清;肖炳坤 刊期: 2004年第18期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钢板、髓内针固定、尽管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存在有感染、骨髓炎、骨不连、骨肉萎缩及临近关节僵硬等弊端[1].自1998年7月以来,我院对伴有软组织毁损的28例患者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就这些病例的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患者,女,35岁,住院号:82095,因左颈前肿物2个月,于1995年6月13日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原发灶3cmX3cmX2cm,质硬,无红肿,术后病理为甲状腺髓样癌.术后1个月在我院行左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术中见左甲状腺叶已切除,左颈内静脉旁、颌下副神经组及锁骨上淋巴结散在肿大,直径0.5-2.0cm,质韧、硬不一.术后病理,清除淋巴结(2/13)查见转移性腺癌,来自甲状腺.
作者:韦光胜;朱慧 刊期: 200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