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康复护理对尘肺患者肺功能影响探讨

李艳华

关键词:肺康复护理, 尘肺, 肺功能, 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康复护理对尘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尘肺患者11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根据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以及生命质量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肺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应用于尘肺患者中,起到了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显著作用,可以考虑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渗透率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渗透率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模式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管理,回顾分析建立品管圈管理模式前后静脉输液渗透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静脉输液进行管理后,静脉输液渗透率也得到明显降低,(x2=4.2792,P=0.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渗透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育红;孙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及术后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研究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及术后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之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手术护理质量的评价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术前护理评分、术中以及术后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心率波动和血压波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满意度9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各项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严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剖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对比结果.方法:随机选取82例在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间到我院就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后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并对于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2例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有58例也通过了相应的病理诊断,诊断符合率为70.73%,21例患者出现伴肠上皮化生,占患者总人数37.80%,15例患者出现异性增生,占总人数的18.29%.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炎内镜下的症状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胃黏膜粗糙、胃黏膜变薄和以白相为主的患者来说,诊断符合率尤其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中黏膜粗糙、黏膜变薄、白相为主的症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率极高,两者并用可以使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更加准确,准确率获得提升.

    作者:张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本文对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自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肿瘤患者68例,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4)和干预组(n=3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脑瘤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脑瘤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文文;赵盼盼;闫静;杨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探究

    目的:对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意义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之上采取双心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患者冠心痛特异功能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冠心病特异功能状态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痛患者采取双心护理干预进行治疗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并改善患者的冠心病特异功能状态,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帆;崔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凉解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凉解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凉解汤配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哆音消失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解汤合千金苇茎汤配合西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较单用西药用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吴永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指数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临床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将正畸患者按托槽类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粘接SmartClip自锁托槽,对照组粘接Victory series托槽.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6周、12周、18周检查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两组牙周指数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试验组在粘接矫治器后6周、12周、18周牙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自锁托槽相对传统托槽对牙周健康的不利影响更小.

    作者:鲁颖娟;刘擘;常少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各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

    目的:深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各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在入院5d后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蛋白量、CK-MB活性、肌红蛋白(Myo)以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等心肌标志物浓度,然后借助ROC分析各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的临界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在不同时间段各个心肌标志物测定值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与其他心肌标志物不同,cTnT的诊断窗口期更长,临床应用价值也相对更高.

    作者:王家安;律洁;秦燕;张敏;田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患沟通对住院患儿家长焦虑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过程中的沟通时患儿家长焦虑状态的影响以及沟通方式与患儿家长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患儿,将未进行护患沟通的90例患儿家长定义为对照组,将已进行护惠沟通的90例患儿家长定义为实验组.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将两组患几家属的焦虑状态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做对比.结果:经对比可知,实验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P<0.05.结论:合理的护患沟通能够改善患儿家属的焦虑状态,使其对护理过程更加满意,建议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作者:李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分娩期胎心监护与羊水污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临产后羊水污染用胎儿电子监护仪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与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胎心监护仪对临产后进行监测分娩且羊水污染的孕妇519倒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胎心率宫缩图(CTG)不同评分与新生儿及分娩结局.结果:CTG10分羊水污染215例,新生儿青紫窒息31人、苍白窒息1人、剖宫产66人;CTG9分羊水污染112例,新生儿青紫窒息16人、苍白窒息3人、剖宫产35人;CTG8分羊水污染119例,新生儿青紫窒息20人、苍白窒息4人、剖宫产38人;CTG7分羊水污染36例,新生儿青紫窒息2人、剖宫产8人;CTG6分羊水污染31例,新生儿青紫窒息6人、苍白窒息1人、剖宫产10人;CTG5分羊水污染5例,新生儿青紫窒息1人、剖宫产1人;CTG4分羊水污染1例,无新生儿窒息、剖宫产1人.结论:临产后行电子胎儿监护,胎心率宫缩图(CTG)评分异常与羊水污染新生几结局相关,可给予干预性治疗,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

    作者:崔远萍;聂朝红;祝玉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妊高征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妊高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妊高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妊高征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更高(P<0.05).结论:对妊高征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夏卫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新生儿PICC堵管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新生儿发生PICC堵管的原因,探讨新生儿PICC堵管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需要使用PICC导管治疗的新生儿80例,其中40例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并以此为对照组,另外40例新生儿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使用PICC发生堵管的情况和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生堵管3例,对照组发生堵管11例,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导管置管时间为(57.6±20.1)天,对照组PICC导管置管时间为(45.7±23.9)天,观察组患儿的PICC导管体内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PICC导管堵管现象以及延长置管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大力推广.

    作者:李成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报道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130例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中为主要的是过敏反应,相比其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主要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是β内酰胺类.结论:在临床对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必须要熟悉各种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到合理用药,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作者:刀美英;张成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孕母妊娠高血压对新生儿多系统的影响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孕母妊娠高血压对新生儿多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100例母亲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新生儿作为实验组,收治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另选择同时段我院收治的10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头围、Apgar评分、产前异常率、并发症发生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原始反射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各项身体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经对比证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母妊娠高血压对新生儿的各项系统会产生影响,可能造成新生儿生长发育迟缓、神经发育异常、内分泌系统紊乱等,血液黏滞度和心功能也不正常.

    作者:罗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血压控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规律用药、定期血压监测、合理运动、相关知识掌握率等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有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刍议《黄帝内经》之失眠

    对《黄帝内经》关于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发生病变的原因,以及其相关治法方药的认识进行讨论

    作者:林梅;陈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系统地观察,目的是引起医学领域的重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50倒患者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年龄都在15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31.23±13.54)岁,而葡萄膜炎的发病年龄则是16岁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34.14±12.32)岁.其中之前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35例患者就诊后被确诊为葡萄膜炎,15例之前被诊断为葡萄膜炎的患者确诊之后发现为强直性脊柱炎.对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后全部50例患者都得到了治愈.结论:临床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并发葡萄膜炎多发于中青年,特别是男性群体,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单眼有病灶,极易复发,拥有非常典型的临床特征以及非常明确清晰的确诊证据,如果能及时治疗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亚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常见皮肤病患者鳞状细胞癌抗原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常见皮肤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升高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 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904例,进行血清SCCA测定并分析.结果:银屑病和红皮病患者SCCA的阳性率>89%,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泛发性皮炎、湿疹的SCCA阳性率>59%.进一步对不同类型银屑病(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型)的SCCA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银屑病SCCA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SCCA值升高幅度看,红皮病型>脓疱型>寻常型>关节型,除红皮病型和脓疱型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现为角化、脱屑的皮肤病,SCCA值易升高,且SCCA值升高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血清SCCA值可以作为角化、脱屑性皮肤病痛情轻重的一项评定指标.

    作者:吴嘉宁;温伟为;王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后早期配合呼吸机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后,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术后接受非早期呼吸机治疗,研究组术后接受早期呼吸机治疗,每组56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虽然在接受手术前两组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术后2周时,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存活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康军力;闫左静;刘利;闫瑞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HE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HE染色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 200例石蜡切片进行病理染色,选取其中600例染色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观察HE染色对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找出HE染色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结果:染色诊断准确率易受病理技术的影响,在改善病理技术之后,HE染色达到了病理规定的标准.结论:不同的病理应当选择不同的制片方法及HE染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使临床治疗有可靠的资料供参考.

    作者:陈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