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宁;温伟为;王玉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1例(62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视力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妊娠期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非妊娠期妇女,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比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情况.将这100例妊娠期妇女按照孕周分为孕早期组和孕中晚期组,对比不同孕周妇女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非妊娠期妇女相比,妊娠期妇女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与孕早期组相比,孕中晚期组妇女的心电图P-R间期缩短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妊娠期,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孕中晚期妇女,其心电图P-R间期缩短发生率高于孕早期.
作者:伍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盆腔炎通过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运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而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76%,P<0.05;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为4%,对照组为24%,P<0.05;在复发率上,观察组为8%,对照组为26%,P<0.05.结论:盆腔炎通过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升治疗疗效,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得到保证.
作者:刘雪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无创动态监测甘露醇结合通腑合剂治疗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脑梗死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通腑合剂和甘露醇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扰动系数、梗死灶周围低密度容积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脑水肿扰动系数、梗死灶周围低密度容积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动态监测甘露醇结合通腑合剂治疗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疗效肯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宋雪梅;方肖;苏俊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手术使用不同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麻醉效果并比较其安全性.方法:随机择取在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的高龄患者90例,按照不同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随机分为3组:BIS组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CSI组行CSI脑状态指数监测,对照组未提供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三组患者的入室、插管、切皮、缝皮四个时间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统计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根据数据结果探讨不同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对高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BIS组、CSI组患者的4个时点HR、MA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IS组与CSI组无明显差异.②BIS组、CSI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IS组与CSI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BIS监测和CSI脑状态指数监测,均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的麻醉深度,同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降低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利于患者苏醒,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麻醉效果可靠,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胡利平;徐晓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泵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预后.结果:试验组治疗后FPG,2hPG及餐后高血糖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有效率高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结局.
作者:孟海军;邹瑾;张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程C反应蛋白(hs-CRP+常规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2014年因呼吸道感染收治入院的326例患者(其中细菌性感染患者156例,病毒性感染患者102例,支原体感染患者68例),在入院期间的血常规及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患者与病毒性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患者相比,其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比率都明显升高.结论: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作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的诊断指标.
作者:王晓瑞;李彦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对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20倒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产科开腹手术9 035例,其中泌尿道损伤的20例,发生率为0.22%,其中输尿管损伤12例,膀胱损伤8例.经阴道修补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只要及时治疗,严格手术,绝大多数可以治愈.
作者:房家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老年人健康分级管理工作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本市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其开展老年人健康分级管理的情况,深入访谈机构负责人,询问其对该工作的看法.结果:已经实施老年人健康分级管理的共9家,达到了90%的开展率.主要以年龄作为分级标准的2家,主要以健康状况作为分级标准的仅1家,采用健康状况结合年龄分级标准的6家.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级评估工具均为社区卫生办公室软件中统一的评估量表,根据具体的分级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目前在服务对象、服务网络、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逐渐开展,完善了健康服务工作,使老年人的健康知识知晓度与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注重宣传,筹集资金,真正为老年人服务.
作者:李晓菊;李雪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切除配合纤维胆道镜治疗70例肝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中痊愈患者24例(68.5%),好转8例(22.9%),无效3例(8.5%),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14例(40.0%),好转11(31.4%),无效10例(28.6%),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切除和纤维胆道镜技术治疗胆道疾病,临床上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结石残留率低,是比较理想的肝切除手术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激泉;田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TMPRSS4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40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快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组织中TMPRSS4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TMPRSS4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TMPRSS4 mRNA水平为(7.28±2.15)、蛋白表达水平为(2.03±0.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TMPRSS4 mRNA水平为(0.74 ±0.17)、蛋白表达水平为(0.46±0.18).结论:TMPRSS4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均有表达,且在正常组织中含量较低,高含量TMPRSS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肿瘤细胞的浸润、迁移,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卿;匡晓琴;李勇;王三富;郑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颈带口外弓联合自锁与非自锁固定矫治器矫治青少年骨性Ⅱ类(倾向)伴牙列拥挤患者时,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搜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间,骨性Ⅱ类(倾向)伴牙列拥挤患者,矫治计划为应用口外弓联合固定矫治器患者共计29例,平均年龄11.52岁(9~14岁),均为汉族,其中应用自锁矫治器组13人,非自锁矫治器组16人.分别取矫治前后患者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相关数据行对比研究.着重对29例患者矫治前后上颌突度(NA-PA)、上颌位置(S-Ptm)、上颌长度(ANS-Ptm)、Ptm-6、SNA、SNB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NA非自锁组A点明显后移(P=0.006 <0.叭)、ANB(P=0.027< 0.05)、NA-PA非自锁托槽组减小更加明显(P=0.017 <0.05)、Ptm-6自锁组远中移动距离更大(P =0.032 <0.05)、Ptm-ANS非自锁组减小的更加明显(P=0.024< 0.05).结论:①固定矫治器联合低住口外弓矫治时,非自锁组较自锁组对上颌骨失状向生长抑制显著;②自锁组较非自锁组磨牙远中移动显著.
作者:张晓雨;丛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开展品管护理活动前组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RICU现存的管理缺陷,确定品管小组,展开系列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使RICU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护士理论及操作技能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了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陆永珍;岳彩霞;方立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渗透率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模式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管理,回顾分析建立品管圈管理模式前后静脉输液渗透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静脉输液进行管理后,静脉输液渗透率也得到明显降低,(x2=4.2792,P=0.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渗透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育红;孙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西医治疗)与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各29例,比较两组的疗效、肠梗阻解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①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肠梗阻解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方面均有显著缩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显著,能促进肠梗阻症状的解除与肛门排气,可推广使用.
作者:谢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98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咽拭子MP-DNA检测,若结果显示为阳性,则需要再用颗粒凝集法对血清MP-IgM进行检测.结果:98例患儿的MP-DNA阳性率为58.16%、MP-IgM阳性率为45.92%,不同年龄段的MP-DNA和MP-IgM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MP-DNA和MP-IgM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不同感染部位患儿检测MP-DNA和MP-IgM的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支气管炎MP-DNA和MP-IgM阳性率高,上呼吸道感染MP-DNA和MP-IgM阳性率低.结论: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与肺炎支原体存在密切联系,对于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给予及时的MP-DNA和MP-IgM检测有利于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作者:李文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为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过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对根据个体情况不同给予及时适当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方法与结果.结果:对照组100例患者经过适当护理之后,48例症状减轻或痊愈,52例患者病情没有改善甚至加重.观察组100例患者经过及时适当的护理后,95例症状减轻或者痊愈,5例患者病情没有改善甚至加重.结论:小儿肺炎的护理方法关系到患儿的健康,需要及时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护理.
作者:董宇莉;古丽努尔·吾赛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应用食管引流型喉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气管插管辅助治疗,观察组应用食管引流型喉罩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麻醉诱导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喉罩)拔除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应用食管引流型喉罩的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可行性强.
作者:刘朝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创伤指数(TI)在院前急救患者伤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226例严重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和转运途中的病历资料,对受伤部位、创伤类型、循环状态、呼吸状态和意识改变5个项目进行TI评分.结果:院前急救患者TI以0~7分为主,占71.68%,8~18分的患者占19.91%,>18分的患者仅占8.4%.不同分数段的患者院前紧急处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TI> 18分与8~18分的患者入院后收住病房和ICU治疗的比例明显增加,病情危重程度及病死率也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创伤指数(TI)在院前急救中能及早发现潜在危重患者,TI≥8分时,对患者行严密监护,对减少死亡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怡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增加组织管理,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室内卫生,加强检验器材、仪器表面、医用垃圾的消毒处理.结果:通过上述各项管理与预防措施,使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得到控制.结论: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是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龚林芳;柏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