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红琼
目的:剖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对比结果.方法:随机选取82例在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间到我院就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后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并对于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2例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有58例也通过了相应的病理诊断,诊断符合率为70.73%,21例患者出现伴肠上皮化生,占患者总人数37.80%,15例患者出现异性增生,占总人数的18.29%.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炎内镜下的症状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胃黏膜粗糙、胃黏膜变薄和以白相为主的患者来说,诊断符合率尤其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中黏膜粗糙、黏膜变薄、白相为主的症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率极高,两者并用可以使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更加准确,准确率获得提升.
作者:张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糖浓度恢复者占98.0%,大于对照组(78.0%),微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82.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和护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管功能与血液微循环,缓解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疗效理想.
作者:王锋;王晓燕;杨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吸烟与小气道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援藏部队健康体检者60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及非吸烟组,通过自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肺通气功能,比较分析吸烟组及非吸烟组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吸烟组小气道功能异常11倒,非吸烟组小气道功能异常2例,小气道损害程度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吸烟可导致肺功能损害,早期以小气道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并且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多,对肺功能的损害逐渐加重.
作者:马雪;刘萍;李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学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26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同时在住院初期做好生化检查、肝脏学检查、自身抗体检查以及免疫球蛋白检查.结果:不同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特点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身体血液循环经常出现各种抗体,同时伴有多种肝外的免疫性疾病.结论:在诊断中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学特征确定病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彭朝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ny syndrome,TOBS)的临床表现与诊治.方法:对16例经MRI或CT证实的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影像检查以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颞叶病变多见.结论:TOBS的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与基底尖部5支不同血管的血流分布相关,尽早进行头颅MRI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仲晓艳;杨春伍;刘爱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利用HPLC法测量双唑癣药水中克霉唑与益康唑的含量比重.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Bonus-RPUSP L60分析柱,规格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醋酸铵溶液,其规格为26: 76,甲醇-乙腈浓度为1.4%.试验中的检测波长为225nm,实验流速为1.0ml/min,实验中柱温为34℃.结果:克霉唑与益康唑浓度在6.6565 ~245μg/ml范围内,其浓度与峰位面积线性关系呈良性,平均回收率为99.58%,99.07%,其中RSD均为0.59%.结论:用HPLC法测量双唑癣药水中克霉唑与益康唑含量,方法简便,操作可行.
作者:丛小松;程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对比宫颈环形电切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4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通过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法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切除淋巴结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并发症中,观察组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的15%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均有一定疗效,且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优于宫颈环形电切术,更值得推广.
作者:卞荣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创伤指数(TI)在院前急救患者伤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226例严重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和转运途中的病历资料,对受伤部位、创伤类型、循环状态、呼吸状态和意识改变5个项目进行TI评分.结果:院前急救患者TI以0~7分为主,占71.68%,8~18分的患者占19.91%,>18分的患者仅占8.4%.不同分数段的患者院前紧急处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TI> 18分与8~18分的患者入院后收住病房和ICU治疗的比例明显增加,病情危重程度及病死率也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创伤指数(TI)在院前急救中能及早发现潜在危重患者,TI≥8分时,对患者行严密监护,对减少死亡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怡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3.7%,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动态颅内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前来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有脑出血的患者204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观察组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动态颅内压监测,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治疗后30天、治疗后9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治疗后30天、治疗后9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测联合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治疗脑出血的结果显著优于采用单一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法,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江;宋立格;靳晓丽;张军良;李政荣;李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利多卡因宫颈穴封在绝经后妇女取IU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铯经后妇女取IUD74例作为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多卡因宫颈穴封以减轻患者不适,同时取76例单纯用米非司酮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米非司酮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纯用药.
作者:王华春;杜春秀;杨晓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96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6.25%,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能够增强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谢孔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2HRZE(S)/4HR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在复治肺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140倒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咳嗽、乏力、发热和盗汗的平均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平均改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灶吸收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空间闭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HRZE (S)/4HR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复治肺结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田中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以论述缓释制剂毒理学为目的,查阅国内外文献,归纳、整理,论述药物体内暴露量、聚合物传递装置毒性、脂质体传递系统毒性、毒性评价的试验设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杜会强;王晓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卒中后遗症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中药与针灸理疗相结合、并辅以情志治疗(心理疏导),根据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中医治疗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辨证论治方案,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辨证施治,200例患者中有186例明显好转,另有14例无明显治疗效应,有效率迭93.0%.结论:中医治疗卒中后遗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珍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Gluma脱敏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楔状缺损所致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患者的564颗因楔状缺损所致牙本质过敏症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Gluma脱敏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治疗97例(287颗);对照组:直接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87例(277颗).治疗后观察即刻、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疗效,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后即刻、1个月、3个月及6个月Gluma脱敏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组较单纯使用复合树脂充填组有效率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远期效果稳定.结论:Gluma脱敏剂联合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楔状缺损所致牙本质过敏症较其单一使用复合树脂充填有更好的疗效,且远期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邓;黎朗;曾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增加组织管理,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室内卫生,加强检验器材、仪器表面、医用垃圾的消毒处理.结果:通过上述各项管理与预防措施,使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得到控制.结论: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是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龚林芳;柏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微型钛板用于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65例,回顾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采取微型钛板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65例患者创口I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优良率为100%,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张口度恢复正常.微型钛板固定良好,骨性愈合恢复,未发生钛板、钛钉断裂或脱落等现象,无排异,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颌面部骨折患者采取微型钛板治疗,固定可靠,安全有效.
作者:陈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3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时间段的50例疤痕子宫合并宫内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了解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了孕产史、既往割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既往剖宫产术前术中异常情况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结果:在孕产史方面,实验组人工流产≥2次的27例,割宫产≥2次的17例,对照组人工流产≥2次的11例,剖富产≥2次的15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既往剖宫产予宫切口缝合方式方面,实验组单层缝合31例,对照组单层缝合1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既往剖宫产术前术中异常情况方面,实验组胎膜早破12例,胎盘早剥4例,人工胎盘剥离7例,臀位剖宫产20例,对照组胎膜早破6例,胎盘早剥9例,人工胎盘剥离13例,臀位剖宫产2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孕产史,胎膜早破以及既往割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都是导致割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0例)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结果的总满意度、SAS和SDS评分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张荣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