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西他滨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孙明月

关键词:脱氧胞苷/治疗应用, 脱氧胞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高温, 诱发, 胰腺肿瘤/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晚期胰腺癌患者44例,随机化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2例,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d1、d8,腹腔热灌注生理盐水500 mL+顺铂40 mg/m2,d2、d5、d9;对照组22例,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d1、d8+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d1~3,两组均21 d为1周期,接受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1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稳定率61.90%显著高于对照组稳定率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收益反应比较,实验组有效率85.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止痛效果明显。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与血清尿酸(UA)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的115例 AF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期住院及门诊的106例非 AF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血 UA 水平、心脏彩超数据(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用药史等。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 AF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血UA与AF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UA、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UA和hs-CRP水平与AF显著相关。结论 AF发生与血清高UA水平有一定关系。

    作者:薛艳华;陈学军;张德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喉罩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喉罩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应用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安全性。方法60例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后置入合适喉罩,联合高频喷射通气,比较通气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压(Paw)等参数。结果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置入喉罩联合高频喷射通气,PETCO2、PaCO2、Paw、分别由高频喷射通气前的(32.01±3.31)mmHg,(40.83±2.68)mm-Hg,(14.7±1.74)cmH2O 下降至通气后的(22.07±3.31)mmHg,(33.3±2.29)mmHg,(4.6±1.59)cmH2O;PaO2由(279.7±51.5)mmHg增至(311.78±46.4)mmHg。结论全凭静脉麻醉,采用喉罩联合高频喷射通气,能安全地应用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作者:陈娟;李琼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晚期胰腺癌患者44例,随机化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2例,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d1、d8,腹腔热灌注生理盐水500 mL+顺铂40 mg/m2,d2、d5、d9;对照组22例,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d1、d8+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d1~3,两组均21 d为1周期,接受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1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稳定率61.90%显著高于对照组稳定率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收益反应比较,实验组有效率85.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止痛效果明显。

    作者:孙明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脏直视术后房颤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并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干预的体会。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36例心脏直视术后发生AF的39例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静脉给予胺碘酮治疗,21例48 h转复成功,18例同位电复律,1~4 d后恢复窦性心律。结果影响患者术后发生 AF的因素是年龄>70岁、伤口疼痛、缺氧、术前心律异常、术前低血钾、心肺机使用时间、术中胸膜破裂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4d内全部恢复窦性心律。结论注意加强对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监护、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合理补液对预防其术后 AF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松;莘琳艳;佟晓丽;蔡伟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和力月西对老年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比较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力月西对老年患者行肝叶切除手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老年行肝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力月西组(M组),每组各20例。D组诱导时给予右美托咪定0.25μg/kg,术中以0.2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 h。M组诱导时给予力月西0.05 mg/kg。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恢复、呼唤睁眼、指令反应恢复和拔管时间,并记录术后不良事件(躁动、寒战、呛咳、恶心呕吐、心血管事件及镇痛无效)发生率。结果与 M组比较,D组自主呼吸恢复较快;D组疼痛词语等级量表评分(VRS)降低,镇痛有效率升高;D组 Glasgow 昏迷评分较高;D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两组寒战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M组比较,D组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叶切除手术诱导给予右美托咪定0.25μg/kg,术中以0.2μg/(kg·h)维持可减少术后躁动,恢复时间较短,苏醒质量优于力月西组。

    作者:骆佳;廖用琼;刘际童;梅习平;谭素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和呼吸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和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6月于本院进行择期手术 ASA Ⅰ~Ⅱ级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序贯法组和点斜法组各30例。序贯法组按照序贯法测定 ED50的要求进行测定;点斜法组按照点斜法测定 ED50的要求进行测定。观察记录给药前及给药第15、30、60 min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寒战发生率。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15、30、60 min时 HR、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 HR、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15、30、60 min SpO2、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 SpO2、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寒战分级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方法测定右美托咪定麻醉后寒战 ED50均为0.4μg/kg,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于麻醉后寒战 ED50的测定。

    作者:卢剑华;孙宜萍;孙瑜;刘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常见不良反应探讨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各科室2438张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选取抗菌药物的处方468张,并对抗菌药物处方分析。结果本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20%(468/2438);抗菌药物使用前三位的科室为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和普外科,使用率分别为44.44%、30.56%、29.45%;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为主,所占比例分为26.67%、16.67%、16.67%;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不合理使用率为10.47%;诱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腹泻、腹胀、心悸等。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使用情况,医院应制定措施对抗生素的临床使用进行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作者:陆晓霞;陈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由下肢神经病变和下肢缺血引起,经常合并感染。据《美国医学会杂志》一文披露,中国成年人有近12%患有糖尿病,而前驱糖尿病的患病率大约为50%[1]。据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示[2],全国糖尿病患者超九千万人,其中约三分之一患者有并发足部感染风险。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病率也急剧增加,其中就包括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溃疡相关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住院和截肢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成为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

    作者:王昕怡;王晓霞;舒磊;李明泉;赵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正常双胎晚期妊娠孕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正常双胎晚期妊娠孕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正常值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用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本院758例正常双胎晚期妊娠孕妇血清 NT-proBNP水平,并根据孕周不同进一步将758例正常双胎晚期妊娠孕妇分为3个亚组,即 A组(孕28~31+6周)、B组(32~35+6周)、C组(≥孕36周),并比较三组NT-proBNP水平。结果正常双胎晚期妊娠孕妇NT-proBNP水平为(60.44±42.02)pg/mL,A、B、C三组血清NT-proBNP值分别为(29.55±25.49)pg/mL、(86.28±54.25)pg/mL、(66.69±31.44)pg/mL,A组与B、C组比较,A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B组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组测得正常双胎晚期妊娠孕妇 NT-proBNP水平,样本量较大,其结果可以初步确立正常双胎晚期妊娠孕妇NT-proBNP参考值的范围。

    作者:游一平;李晨辉;唐雅兵;王诗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Wnt2 b和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Wnt2 b和β-caten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4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Wnt2b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Wnt2b 和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3%、6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2.5%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3,P<0.05);Wnt2b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β-catenin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癌侵犯神经相关(P <0.05);且 Wnt2 b 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340,P<0.05)。结论 Wnt2b和β-catenin在胃癌的进展、分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作者:杜维;杨利民;聂长庆;龚慧;胡丹妮;黄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督导式健康教肓对脑卒中的预防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督导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效果和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玉田镇19例及县城外6个乡镇9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两组患者分为玉田镇观察组、玉田镇对照组、县城外观察组、县城外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有计划的督导式健康教育,玉田镇与县城外的对照组患者均只发放脑卒中相关治疗的健康宣传册。随后记录并评估4组在宣教前后1个月对焦虑状态(采用汉密尔顿 HAMA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 Barthel Index 指数评估)、生活满意度、功能独立性(采用 FIM指数量表评估)、实施前后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并进行比较与总结。结果玉田镇、县城外观察组实施督导式教育后与各自教育前、本地对照组教育后比较,H AMA 评分、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IM指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危险因素发生率均下降,县城外观察组教育后与其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督导式健康教育可以有助于患者主动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家属对患者的监督性,积极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李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GFβ1869T/C和915G/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遗传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TGFβ1869T/C 和915G/C 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遗传相关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TGFβ1869T/C 和915G/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遗传相关性的研究,而后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后利用 Stata 9.0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TGF 869 T/C 基因多态性显著性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但TGFβ1915G/C 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亚洲人群中TGFβ1869T/C基因多态性能够增加患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 TGFβ1915G/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发病无相关。

    作者:伍继初;罗参香;欧阳泽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提高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治疗和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12月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30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58 min,术后平均住院3~9 d。术后5~7 d拔除肾造瘘管,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 EMS治疗复杂肾结石安全高效,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术中配合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手术治疗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BBC)的临床病理特点,探寻其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5月之间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湘潭市中心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0~Ⅲa期108例 B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同时期的2575例0~ⅢA期原发性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UBC)患者将作为对照组。结果108例0~Ⅲa期BBC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SBBC)43例,占同期全部0~Ⅲa乳腺癌的1.6%(43/2683)。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在 BBC 中年龄、家族史、小叶癌成分以及硬化性腺病的存在是SBBC的独立危险因素。双侧乳房全切手术是BBC患者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结论对原发性 SBBC 而言,无论是临床还是病理方面,目前都无法给出明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原发性 SBBC的诊断仍需要在临床以及影像学诊断的基础上,结合病理学检测结果。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双侧乳房需要细致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以及密切的常规随访。

    作者:李双洋;杜豆;刘命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近胆囊旁肝癌的微波消融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近胆囊旁肝癌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就诊本科室的近胆囊旁肝癌患者65例为观察组,病灶共65个,选择同期位于肝实质内的肝癌患者50例为对照组,病灶共55个。均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统计消融结果。持续随访3~24个月,观察肿瘤的灭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消融效果均较好,一次消融成功率、辐射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复查,4个病灶局部肿瘤进展,其发生率6.15%(4/65),疗后3个月,肿瘤完全坏死率89.2%(58/65);对照组局部肿瘤进展发生率9.09%(5/55),肿瘤完全坏死率94.5%(52/5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仅部分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未经特殊处理,自然消退,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23%(45/65),对照组发生率76.00%(38/50),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近胆囊旁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平盛;刘晟;钱国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oll样受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 ICU 病房中的一种高致死率疾病。心肌损伤是脓毒症重要表现之一,并且研究[1]表明其与脓毒症致死率明显相关。随着近十几年来科技手段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上逐渐揭示了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一些发病机制,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学说正是其中之一,它也是当今脓毒症心肌损伤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TLRs和脓毒症心肌损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竞;罗苑苑;林新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皮下引流对腹部污染切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腹部Ⅲ类切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皮下置引流管)150例和对照组(皮下不置引流管)150例,比较两组间切口感染率,愈合时间的差异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但甲级愈合切口的拆线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各出现切口疝1例,均无切口崩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皮下引流管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对甲级愈合切口拆线时间无明显影响。

    作者:段家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外来器械管理中开展品管圈(QCC)活动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1~6月在外来器械管理中应用后的工作质量(清洗消毒,外来器械完好,外来器械准备差错)与2013年6~12月应用 QCC前相比较。结果应用 QCC后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不合格率、外来器械不完好率,外来器械准备差错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外来器械管理中应用 QCC有助于提高外来器械管理的工作质量。

    作者:沈周敏;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凋亡因子Apaf-1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及Ki-67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 Apaf-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及Ki-6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大肠癌(肠癌组)、腺瘤(腺瘤组)及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标本,每组各100例,免疫组化 SP 染色方法检测 Apaf-1表达,并分析其与Caspase-3、Ki-67相关性。结果肠癌组、腺瘤组及正常组中,Ap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00%、88.00%、95.00%;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83.00%、91.00%,肠癌组中 Apaf-1、Caspase-3阳性率低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 <0.05);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26.00%、8.00%,肠癌组中Ki-67阳性率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Apaf-1与Caspase-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45,P <0.01),与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61,P <0.01)。结论 Apaf-1、Caspase-3、Ki-67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展过程,推测大肠癌患者 Apaf-1受到抑制,进而Caspase-3活化减少,肿瘤细胞增加。

    作者:毕大明;董艳玲;吴金朋;王雪宁;胡二斌;郑建国;刘娜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52株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研究本地区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的耐药状况、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沙门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值,使用 PCR 法和DNA测序法检测头孢菌素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沙门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本地区肠炎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占59.9%(91/152)。所有被测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萘啶酸的耐药率高(86.2%),其次是氨苄西林(59.9%)、氯霉素(36.2%)和四环素(34.9%)。46.1%(70/152)的沙门菌对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其中鼠伤寒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比肠炎沙门菌高(85.2%>31.9%)。对头孢菌素耐药的14株沙门菌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均为blaCTX-M型,其中7株为blaCTX-M-55,4株为blaCTX-M-14,2株blaCTX-M-3和1株 blaCTX-M-15。91株肠炎沙门菌分成23个PFGE型,27株鼠伤寒沙门菌分成15个 PFGE 型。PFGE 型别存在多个克隆系。结论本地区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产 bla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沙门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中沙门菌的 ESBLs 基因以 blaCTX-M-55型为主。沙门菌 PFGE 型别多样,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夏梦;张智洁;刘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