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蒋丽萍

关键词:瘢痕子宫, 剖宫产
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特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孕妇30例为试验组,同期首次剖宫产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剖宫产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粘连发生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具有较高的风险,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适当改良手术方式对于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4例自愿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人工流产手术.对照组不给予麻醉药物,观察组给予异丙酚麻醉.结果:观察组的无疼痛比例(100.00%)高于对照组(12.77%);观察组的出血量>30ml的比例(2.13%)低于对照组(23.40%);观察组使用≥6号的扩宫器的比例(8.51%)低于对照组(5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中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可减少出血量,减少患者的疼痛,减少扩宫器的使用频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颅内支气管源性囊肿3例分析

    目的:发生于颅内的支气管源性囊肿极为罕见,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颅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病例,探讨其临床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截至2013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例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行开颅手术,2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后2周囊肿复发再次手术全切.随访时间为16个月至6年.所有3例患者均仍存活,未见囊肿复发,未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均大于90分.结论:支气管源性囊肿属良性病变,治疗方法主要为开颅手术切除,且必须全切除.全切患者囊肿复发率低,预后较好.对于复发者可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柯炎斌;陆永建;方泽鲁;曹国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及并发症探讨

    目的:分析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6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临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0.0%)明显优于对照组(5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护理方式针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反应情况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围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对阑尾炎手术患者心理及并发症有良好的控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何凤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的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脱失和促进保持的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随机选取50名医院的患者,单独对每位患者展开调查,根据结果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影响MMT脱失的原因包括,美沙酮和MMT相关知识的认知错误、心理失调、贫困等;促进MMT保持的原因包括,患者家属支持、用药合理等.结论:应加强MMT知识的宣传,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单位的设置.

    作者:刘彬秀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内服血竭、土鳖虫、南通蛇药片,外用血竭、乳香、没药、地龙、黄芩研成细粉外敷治疗带状疱疹50例(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72%,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作者:朱宇;朱京虎;黄丽君;陈亚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128层CT与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128层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均行128层CT扫描,其中35例并行MRI检查,分析以上患者128层CT扫描及MRI的表现.结果:128层CT扫描显示62例中有59例骨皮质或者骨小梁中断,而35例并行MRI检查中27例见骨皮质下或松质骨内T1WI低信号带,余8例未见T1WI低信号者对应的CT均提示骨皮质中断;35例的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或128层CT所示骨折线周围的片状高信号水肿.结论:128层CT在骨皮质细微骨折显示上效果优于MRI,建议将128层CT作为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彭泽学;魏仁国;李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单胎足月分娩初产妇,并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后者按传统的保护会阴方法分娩,比较两组的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程度.结果:试验组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中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有效降低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裂伤,分娩效果好.

    作者:王燕芳;钱夏柳;詹泽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西医康复对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疗效初探

    目的:以中医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疗法,大限度地降低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发生率,为我省各级各类医院提供方便有效的技术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卒中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临床路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与中医康复治疗方案相结合.结果: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路径组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方案与中医康复治疗方案相结合对卒中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甘露;陈安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射频温度和针尖长度对射频热凝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射频热凝治疗时,不同的射频温度和针尖长度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三叉神经痛接受射频热凝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射频温度70℃,针尖长度5mm;B组射频温度75℃,针尖长度5mm;C组射频温度75℃,针尖长度2mm.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从整体治疗效率来看,ABC三组并来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各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患者术后麻木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这与针尖长度差异存在明显关联.结论:射频温度及针尖长度差异不会直接影响治疗总体有效率,但会影响患者术后的身体麻木程度.因而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个人身体素质选取适当的射频温度和针尖长度.

    作者:李强;李逢佳;姜宗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科急救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心肺脑复苏患者抢救有效率的影响.方法:运用现代流程再造管理理念对我院急诊科现有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比较实施优化标准流程前(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32例急诊心肺脑复苏患者病例抢救资料)和实施优化标准流程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40例急诊心肺脑复苏患者病例抢救资料)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医疗纠纷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后,急诊心肺脑复苏患者抢救时间明显缩短(P<0.001)、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01),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1),患者家属对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及医护配合满意度明显提高(P<0.001).结论:优化护理急救流程缩短了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急诊接诊、促进医护一体化配合,缩短院前抢救时间,提高救治率,还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极高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孔凡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的护理.方法:对211例单纯行FFA检查的患者在造影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为患者进行FFA均获成功,未出现重度副作用.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眼底检查的效果与质量,并可使检查获得佳效果.

    作者:成宏丽;王胜婵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在急性喉炎所致喉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急性咽喉炎所致后梗阻患儿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咽喉炎致后梗阻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未采用手术治疗,按照随机双盲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喉炎所致后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患儿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治愈率.

    作者:南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胎儿体表、头面部与颈部肿块的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胎儿体表、头面部与颈部肿块的产前超声诊断.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经超声检查出的36例胎儿体表头面部和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超声检查情况.结果:经超声检查诊断,有23例为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2例为血管瘤,4例为脑膨出及脑膜膨出,2例为头面部恶性间叶组织肿瘤,3例为头面部畸胎瘤,剩余2例为颈部囊性肿块.结论:经本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产前对胎儿实施超声检查,可检测出大部分胎儿体表头面部和颈部肿块.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神经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理念在神经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神经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按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成两组后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基础护理常规组(40例)、人性化护理干预组(40例),判定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率、满意率和常规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神经科护理中效果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心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作为对象,研究椎间盘镜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5例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后取俯卧位,C型臂定位责任椎间盘水平,置椎间盘镜工作套管于横突间紧临小关节突外侧,切除小部分椎板外缘,找到外口处神经根,经安全三角摘除椎间盘.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出血量120ml,平均住院天数9d,随访疗效按Naki分级评定,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组织创伤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手术操作按照“三个关键点”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刘维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阿托伐他汀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整理我院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6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1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病情较急,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见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顾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三踝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行三踝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是95.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是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有效率,可推广.

    作者:万文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泮托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4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不及观察组的8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为5%,观察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两组不良反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用药相对安全,因此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张克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场磁共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7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高场磁共振和B超联合钼靶检查对其进行辅助检查.结果:175例疑似患者中97例患者确诊为乳腺癌.乳腺癌患者检出率比较发现,高场磁共振共为64.95%,B超联合钼靶X线为50.52%,高场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联合钼靶X线(P<0.05);经过化疗后,97例患者共72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74.23%;化疗有效组ADC、大强化率、大排泄率均明显高于化疗无效组,病灶大径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高场磁共振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化疗效果的评价有明显作用.

    作者:雷铁军;鲁礼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冷光源与常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冷光源与常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30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取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5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蓝光照射,试验组给予患儿冷光源光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60%,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试验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运用冷光源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有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