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目的:分析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任选48例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联合应用牙周治疗与正畸治疗,观察患者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患者治疗成功率达到了100%,牙齿位置均恢复至正常,且无牙齿松动、牙龈炎等情况发生,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深度以及前牙覆盖距离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法在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现河;张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内镜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术前均进行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对16例高级不典型增生胃食管反流患者,予以上消化道内镜下射频+注射疗法,51例采取胃镜胃底折叠术;并对52例手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患者进行术前后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比较.结果:在52例随访到的患者中,临床治愈29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38%.手术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pH<4时间、立位pH<4时间、卧位pH<4时间、反流>5min次数及长时间反流情况均显著降低,且与手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PF、RP、VT、BP、MH、SF、GH及H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E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上消化道镜手术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能够明显缩短或减轻酸反流造成食管黏膜酸暴露时间及酸反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但也需要对上消化道内镜熟练的操作水平及对相关不适宜此项手术或有相关禁忌患者进行认真研究,严格掌握.
作者:谢华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控制患者的负性情绪,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张霜;杨帆;韦惺;严庆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晚期癌症患者应用临终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晚期癌症患者为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晚期癌症患者为56例,采用临终关怀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统计比较两组晚期癌症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通过分析数据,护理前,两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晚期癌症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应用临终关怀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的精神状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佳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安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析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鼻眼相关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所在科室60例鼻眼相关性疾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样本为30例.A组开展鼻内镜下经鼻内入路治疗,B组采用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给予鼻眼相关性疾病患者采用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突出,并发症状发生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易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生活质量评分、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林春玲;蓝柳红;方永琴;麦慧英;李莉;谢渝晓;彭梦萍;沈皓珍;缪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经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60例患者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西医治疗,30例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试验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文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至2016年惠有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血肿消退时间为15.6d(s=2.1),平均住院时间为20.8d(s=1.9),而对照组患者平均血肿消退时间为30.7d(s=2.4),平均住院时间为45.5d(s=2.9).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玉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对于结肠癌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与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结肠癌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100例结肠癌的患者根据所接受的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实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试验组)和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82%相比,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治疗,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72例.分析患者的基础性资料、骨折部位、疼痛部位、疼痛性质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好发于女性与老年人;所有患者中,具有轻微外伤史66.2%,33.8%患者在无任何外伤的情况下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56.6%患者早期阶段不能获得正确诊治;大部分骨折患者于骨折位置出现疼痛、叩痛与压痛;临床诊治难点主要体现在部分患者除却骨折部位外存在疼痛(9.5%),其中93.1患者由于翻身或体位改变而疼痛加剧,29.8%患者早期阶段出现便秘(腹胀,便秘)症状.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基础性情况、临床表现均具有自身特点,临床诊断期间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询问其病史,做好各项辅助性检查,可提高此种疾病的诊断率,有助于临床治疗.
作者:成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7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的手术形式分为传统组与小切口组,每组35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则给予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美容评分,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用时40.73min(s =2.06),手术出血量16.85mL(s=7.41),住院天数3.93d(s =0.46),均明显比传统组低(P<0.05);其切口疼痛评分2.71分(s=0.26),低于传统组(P<0.05);切口美容评分7.42分(s=1.35),较传统组高(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71%,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袁智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结果:21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中,行开颅手术73例、存活67(91.78%)、其中恢复良好15例(22.39%)、中残38例(56.72%)、重残12例(17.91%)、植物状态存活2例(2.99%)、死亡6例(8.22%).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137例、存活135例(98.54%)、其中恢复良好106例(77.37%)、中残26例(18.98%)、重残3例(2.19%)、死亡2例(2.3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能及时清除血肿、消除占位、制止出血、降低颅内高压、阻断继发性损害,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存活率与存活质量.对出血量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吉力力;帕热哈提江·依孜木;麦麦提依明·托合提;李津生;杨小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析心电图下壁导联钩型R波与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于2008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1.6万例儿科心电图为研究主体.其中119例被诊断为婴幼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将39例轻度惠儿设为A组,36例中度患儿设为B组,44例重度患儿设为C组,另取40例正常婴幼儿设为D组.总结婴幼儿心电图下壁导联钩型R波特征.结果:A组下壁导联中出现钩型R波的概率是15.38%,B组是25.00%,C组是77.27%,D组是5.00%,前三组均高于D组,且其呈逐渐上升趋势,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个下壁导联均有钩型R波的发生率是17.95% (7/39),至少1个下壁导联钩型R波伴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率是7.69% (3/39);B组分别是30.56% (11/36),16.67% (6/36);C组分别是68.18% (30/44),40.91%(18/44),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疾病的缺损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钩型R波的概率,所以钩型R波可作为该病的诊断依据,并可作为病情程度的诊断标准之一.
作者:雷志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提高电子预约登记进程,对预约登记、接受入院安排,以及入院检查、进行出院随访各个服务环节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统筹所有床位,从而再造患者入院流程.采取住院服务中心模式可以减少病人入院等待时间,并且使入院手续办理及检查检验流程更加简单,减少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促使床位得到高效利用.本文主要对住院服务中心模式具体流程再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李德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肛肠术后使用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使用前瞻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使用肛肠手术方法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补中益气汤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隔药灸脐治疗,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虽两组均出现并发症,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的方法能够在肛肠手术后很好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跃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并与采用常规对症综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试验组3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其中痊愈患者20例(66.66%),显效5例(16.67%),有效5例(16.67%),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30例中痊愈患者共18例(60.00%),显效5例(16.67%),有效5例(16.67%),无效2例(6.66%),总有效率为93.33%.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时,可以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榆尿管结石手术患者8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出院前对所有患者均行尿常规检测,出院后随访患者的结石复发情况.分析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患者出院前经尿常规检测发现,共有45例(55.6%)白细胞阴性,36例(44.4%)白细胞阳性.随访发现,结石复发的患者共有20例(24.7%),其中15例(75.0%)为尿常规白细胞阳性,5例(25.0%)为尿常规白细胞阴性,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的结石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P<0.05);而且13例(65.0%)为泌尿感染性结石,7例(35.0%)为非感染性结石,泌尿感染性结石的结石复发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结石(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容易引起结石复发,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抗感染治疗,以预防结石复发.
作者:张均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简称输液港(PORT)[1],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适用于长期或重复给药,特别是输注化疗药物.文献报道,输液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ICC以及留置时间长的优点,越来越受到肿瘤患者的青睐[2-3],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道.肝素封管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肝素及0.9%NaCl,主要用于维持静脉内注射装置(如留针、导管)的管腔通畅,可于静脉内放置注射装置后、每次用药后及每次采血后使用.据文献报道,输液港肝素盐水(0.05U/L)正压封管优于生理盐水,堵管发生率低[4].肝素毒性较低,主要不良反应是用药过多至自发性出血,偶见引起过敏反应及血小板减少,常发生在用药初5~9d,偶见的过敏症状主要有过敏性血管痉挛、皮疹、局部刺激.肝素封管液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概率极低.本病例患者在首次使用肝素注射液冲港时并发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后输液港维护改用生理盐水封管,通过个性化管理,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堵管和二次过敏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秀萍;黄珍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加氨苄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与对照组患者(74.29%)对比,组间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薛萍;姜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锁定钛板联合植骨手术对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400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并对其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解剖钢板联合植骨手术.观察组使用锁定钛板联合植骨手术治疗.结果:两组在并发症率上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即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要更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钛板联合植骨手术在治疗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效果明显更好,有很高推广价值.
作者:冯国新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