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斑点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内外膜扭转的分析

刘鹏

关键词:斑点追踪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内外膜扭转
摘要:目的:对斑点追踪在急性心肌梗死内外膜扭转因素的分析进行了探究.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8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1例,同时将AMI患者通过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分析,分为正常组及降低组,其中正常组患者(LVEF≥50%)有23例,降低组(LVEF< 50%)有22例.通过斑点追踪技术的运用,对三组患者心内外膜扭转的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扭转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LVEF正常组虽然正常,但是却明显低于降低组,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LVEF正常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整体扭转背景下使其传播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两组数据统计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出现患者左心功能损害不明显的状态时.心外膜的扭转运动均出现补偿性的作用变化.当出现左心室功能损害明显时,心肌各层的运动扭转均发生一定的转变.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患者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正畸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牙周袋的深度、前牙覆盖高度、牙周出血指数和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发现,与治疗前相比,牙周袋的深度、前牙覆盖高度均有所减小,治疗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牙槽骨高度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前牙移位会影响患者的外貌,口腔正畸治疗则可以修正患者的前牙,减小患者的牙周袋的深度、前牙覆盖高度,有效提高患者的咀嚼能力,且效果长久,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陆玉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社区护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社区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平均值、生活习惯均有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脑血管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后的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予以常规开颅手术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更低,但其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手术治疗时,使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作者:申桂广;周春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迟发性乳糜胸1例

    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很少发生乳糜胸,但是一旦并发乳糜胸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本研究就我院发生的1例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迟发性乳糜胸患者进行具体阐述,旨在分析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迟发性乳糜胸的产生原因、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的检查结果,为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迟发性乳糜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棒在慢性牙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并研究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棒治疗慢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55例慢性牙周脓肿患者并分为甲硝唑组(23例)与米诺环素组(22例),甲硝唑组应用牙康(甲硝唑棒)治疗,米诺环素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3周后两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米诺环素组牙龈指数与牙周袋深度较甲硝唑组改善更优,二者差异显著(P<0.05).米诺环素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明显高于甲硝唑组的47.8%(P<0.05).结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有利于改善慢性牙周脓肿症状表现,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鼻眼相关性疾病

    目的:探析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鼻眼相关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所在科室60例鼻眼相关性疾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样本为30例.A组开展鼻内镜下经鼻内入路治疗,B组采用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给予鼻眼相关性疾病患者采用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突出,并发症状发生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易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上消化道内镜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内镜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术前均进行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对16例高级不典型增生胃食管反流患者,予以上消化道内镜下射频+注射疗法,51例采取胃镜胃底折叠术;并对52例手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患者进行术前后食管动态pH检测、QOL评分比较.结果:在52例随访到的患者中,临床治愈29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38%.手术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pH<4时间、立位pH<4时间、卧位pH<4时间、反流>5min次数及长时间反流情况均显著降低,且与手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PF、RP、VT、BP、MH、SF、GH及H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E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上消化道镜手术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能够明显缩短或减轻酸反流造成食管黏膜酸暴露时间及酸反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但也需要对上消化道内镜熟练的操作水平及对相关不适宜此项手术或有相关禁忌患者进行认真研究,严格掌握.

    作者:谢华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对减少鼻咽癌放疗副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减少鼻咽癌放疗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96例,分为M组(n=48)和N组(n=48).N组进行常规护理,M组在N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相对于N组的生活质量评分,M组的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N组的副作用发生率,M组的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时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支持.

    作者:李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000个待灭菌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未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500个待灭菌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500个待灭菌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待灭菌包的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待灭菌包内组装配置缺陷发生率及清洗合格率分别为0.2%、99.6%,对照组的待灭菌包内组装配置缺陷发生率及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4%、9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管理应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待灭菌包的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代淑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妊娠高血压早期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早期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妊娠高血压早期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且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7.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早期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小静;李会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7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的手术形式分为传统组与小切口组,每组35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则给予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美容评分,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用时40.73min(s =2.06),手术出血量16.85mL(s=7.41),住院天数3.93d(s =0.46),均明显比传统组低(P<0.05);其切口疼痛评分2.71分(s=0.26),低于传统组(P<0.05);切口美容评分7.42分(s=1.35),较传统组高(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71%,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袁智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乳腺脓肿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脓肿脓腔置管负压引流术、传统手术及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63例乳腺脓肿患者分别行脓腔置管负压引流术(置管组,n=21)、传统手术(传统组,n=21)及封闭式负压引流(VSD;VSD组,n=21)治疗,比较3组的引流效果、炎症消退时间、切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天激、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分级及花费等.结果:炎症消退时间依次为传统组、VSD组和置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与传统组、VSD组比较,切口长度、术后换药次数、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疼痛分级及花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及VSD组比较,切口长度、术后换药次数、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疼痛分级及花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腔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能明显缩短伤口的长度及愈合时间,有方便、微创、美容、花费低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仵志远;易维真;马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榆尿管结石手术患者8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出院前对所有患者均行尿常规检测,出院后随访患者的结石复发情况.分析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患者出院前经尿常规检测发现,共有45例(55.6%)白细胞阴性,36例(44.4%)白细胞阳性.随访发现,结石复发的患者共有20例(24.7%),其中15例(75.0%)为尿常规白细胞阳性,5例(25.0%)为尿常规白细胞阴性,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的结石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P<0.05);而且13例(65.0%)为泌尿感染性结石,7例(35.0%)为非感染性结石,泌尿感染性结石的结石复发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结石(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容易引起结石复发,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抗感染治疗,以预防结石复发.

    作者:张均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法在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法在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6,选择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方法治疗]和治疗组[n=36,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同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法治疗高龄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可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作者:彭学政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析骨质疏松骨折后患者再次出现骨折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有效避免二次骨折的出现.方法:择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骨折情况为依据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初次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再次骨折患者为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测两组患者骨折部位、Charlson并发症指数、骨密度T值、躺卧至站立间隔时间等.结果:女性、年龄在75岁以上、骨密度T值小于-3.5、股骨和椎骨出现初次骨折、躺卧至站立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等因素是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骨质疏松骨折后患者再次出现骨折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减少二次骨折发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作者:曹波;黄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传染病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流动儿童实施预防接种管理对传染病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某街道社区240例流动儿童进行研究,根据儿童年龄将儿童分为A、B、C组,对所有流动儿童调查,统计分析3组儿童基本状况、预防接种管理状况及传染病发生状况.结果:A组儿童建卡建证率、疫苗接种率,以及家长疫苗接种知识知晓率、家长疫苗接种支持率与B组、C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A组疫苗接种儿童接种成功率与B组、C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240例儿童1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为2.5%.A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与C组相比明显较低,预防接种合格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与未接种儿童相比明显较低.结论:对流动儿童实施预防接种管理可控制传染病发生.

    作者:资擎庭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手术去势治疗,予以治疗组患者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为3.65ng/L(s=1.37),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为90.03分(s=4.23),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13.84ng/L(s=2.47)、76.21分(s=4.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韩宏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西黄丸对雌激素受体不同状态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西黄丸对雌激素受体不同状态乳腺癌的选择性作用,并分析西黄丸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内收治的不同状态乳腺癌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口服来曲唑及西黄丸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及患者在治疗后肿瘤的改变情况,进而分析西黄丸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常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乳腺癌病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研究组15例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中14例患者的肿瘤状态明显得到改善,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15例中11例病情有较大改观,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肿瘤改善情况较差.结论:临床上用西黄丸治疗雌激素受体不同状态的乳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腾;耿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对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对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接受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试验组37例,科室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服务,为试验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评估两组患者Zung焦虑评分、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2.97%,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89%,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士为乳腺良性肿瘤疾病接量微创旋切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

    作者:朱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与治疗方案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16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病因与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结果:160例昏迷患者病因主要有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肺性脑病、低血糖等,确诊后尽早对症治疗,终预后均良好;但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以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肺性脑病、低血糖等为主,且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有机磷中毒、肺性脑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等死亡率较高,临床需尽早确诊并对症治疗.

    作者:余旭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