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斑点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内外膜扭转的分析

刘鹏

关键词:斑点追踪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内外膜扭转
摘要:目的:对斑点追踪在急性心肌梗死内外膜扭转因素的分析进行了探究.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8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1例,同时将AMI患者通过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分析,分为正常组及降低组,其中正常组患者(LVEF≥50%)有23例,降低组(LVEF< 50%)有22例.通过斑点追踪技术的运用,对三组患者心内外膜扭转的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扭转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LVEF正常组虽然正常,但是却明显低于降低组,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LVEF正常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整体扭转背景下使其传播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两组数据统计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出现患者左心功能损害不明显的状态时.心外膜的扭转运动均出现补偿性的作用变化.当出现左心室功能损害明显时,心肌各层的运动扭转均发生一定的转变.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深入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前来就诊的结直肠肿瘤患者共计92例,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46例,行传统式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46例,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两组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率、术后转移率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结直肠肿瘤患者经不同手术后,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率、术后转移率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其创口小,可显著减轻患者经传统式开腹手术痛楚,患者出血量小,且恢复速度更佳,使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值得推广于临床.

    作者:刘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鼻内镜手术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究鼻内镜手术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128例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展开分组,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及研究组(n=68,全程护理),对比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 (1/68),对照组10.00% (6/60),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姜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研究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剖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9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患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护理方案,对94例病患进行分组:试验组(n=47)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对照组(n=47)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的疼痛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d、3d和5d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7.87%,和对照组的85.11%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对患者辅以舒适护理,可帮助其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彭青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莫沙必利或奥美拉唑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西汀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未影响患老治疗.结论: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临床价值高.

    作者:吴荣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在上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应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5.94%明显高于对照组64.06% (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胡秋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不断增大,患者会表现为习惯性便血、腹泻、局部腹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体重减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基层医院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已经逐渐引入腹腔镜手术,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而影响作用.本文以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做一综述,旨在为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作者:何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以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乙肝肝硬化治疗的94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合用)以及对照组(恩替卡韦),每组47例,对比两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转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评估患者肝功能分级情况.结果:用药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HBV-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观察组肝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以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抗病毒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治疗子宫纵隔的疗效及对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和妊娠率.方法:从我院选出46例患者进行宫腔镜结合腹腔镜治疗,观察疗效和治疗后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不孕不育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足月妊娠率得到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成功分娩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子宫纵隔通过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可有效提高足月妊娠率,降低不育不孕率发生,有效改善分娩,临床上可进一步运用.

    作者:孟凡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肠梗阻导管在非血运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析肠梗阻导管在非血运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14例非血运性肠梗阻患者,均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对14例患者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梗阻导管置入成功率100%,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100%,肠梗阻治愈率50%.未治愈情况:手术4例,死亡2例,长期带管1例.结论:肠梗阻导管是治疗非血运性肠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作者:赵玉龙;刘顺顺;李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评估与并发症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前评估方法,分析并发症预防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血液科100例PICC置管患者,总结术前评估方法与流程,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者共静脉炎3例(3%),导管堵塞1例(1%).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结合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心态稳定性

    作者:吴敏;李元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手术去势治疗,予以治疗组患者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为3.65ng/L(s=1.37),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为90.03分(s=4.23),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13.84ng/L(s=2.47)、76.21分(s=4.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韩宏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对晚期癌症患者应用临终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晚期癌症患者为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晚期癌症患者为56例,采用临终关怀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统计比较两组晚期癌症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通过分析数据,护理前,两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晚期癌症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应用临终关怀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的精神状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佳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安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2014-2016年度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疫情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综合防治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收集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4至2016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部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2014至2016年乌鲁木齐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676例,其中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3.31/10万.头屯河区发病率高为132.22/10万,男性高于女性.每年5至7月为发病高峰期.≤5岁儿童发病占87.25%.结论:乌鲁木齐市手足口病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和人群性,应加强幼托机构和小学的疫情监测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防止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

    作者:樊旭成;韩志国;薛娜;高枫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00例急诊COPD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方法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COPD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蒋佳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与治疗方案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16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病因与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结果:160例昏迷患者病因主要有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肺性脑病、低血糖等,确诊后尽早对症治疗,终预后均良好;但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以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肺性脑病、低血糖等为主,且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有机磷中毒、肺性脑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等死亡率较高,临床需尽早确诊并对症治疗.

    作者:余旭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茵栀黄口服液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接收在我院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一共有7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转氨酶与血清总胆红素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转氨酶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采取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可以使其相关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治疗效果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棒在慢性牙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并研究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棒治疗慢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纳入55例慢性牙周脓肿患者并分为甲硝唑组(23例)与米诺环素组(22例),甲硝唑组应用牙康(甲硝唑棒)治疗,米诺环素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3周后两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米诺环素组牙龈指数与牙周袋深度较甲硝唑组改善更优,二者差异显著(P<0.05).米诺环素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明显高于甲硝唑组的47.8%(P<0.05).结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有利于改善慢性牙周脓肿症状表现,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利福霉素致药物热21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利福霉素致药物热的临床病例观察,分析诊治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对21例药物热,根据实验室检查、发热特点、伴随症状及病情转归,进行排除性诊断;根据停药后体温恢复情况,并排除感染等导致发热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诊断;可在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给予同种药物,进行再激发试验.结果:利福霉素致药物热多发生于用药后4 ~8d;可伴有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多于停药后2~4d体温降至正常;药物热时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大多明显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大多增快.结论:利福霉素致药物热特点,与文献报道其他药物热基本一致.

    作者:苗雪艳;彭韶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工全髋置换术护理康复的研究进展

    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体质特殊,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若患者出现感染、假体脱位、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则会不利于患者愈合.针对以上并发症,本文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术前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两个方面出发,对相关并发症进行了针对性护理.

    作者:向小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5例)及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的奥美拉唑,试验组患者应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效果良好,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