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斑点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内外膜扭转的分析

刘鹏

关键词:斑点追踪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内外膜扭转
摘要:目的:对斑点追踪在急性心肌梗死内外膜扭转因素的分析进行了探究.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8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1例,同时将AMI患者通过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分析,分为正常组及降低组,其中正常组患者(LVEF≥50%)有23例,降低组(LVEF< 50%)有22例.通过斑点追踪技术的运用,对三组患者心内外膜扭转的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扭转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LVEF正常组虽然正常,但是却明显低于降低组,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LVEF正常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整体扭转背景下使其传播方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两组数据统计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出现患者左心功能损害不明显的状态时.心外膜的扭转运动均出现补偿性的作用变化.当出现左心室功能损害明显时,心肌各层的运动扭转均发生一定的转变.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詹氏消瘀酊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詹氏消瘀酊在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早期肿胀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消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詹氏消瘀酊喷涂治疗.分别记录两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后3d及5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肢体周径,对比两组患者消肿止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詹氏消瘀酊治疗后,在消肿和止痛方面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詹氏消瘀酊在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疼痛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消肿快、疼痛缓解快等优点.

    作者:李桂红;汤甫秋;陈一帆;廖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不同时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至2016年惠有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血肿消退时间为15.6d(s=2.1),平均住院时间为20.8d(s=1.9),而对照组患者平均血肿消退时间为30.7d(s=2.4),平均住院时间为45.5d(s=2.9).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玉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针灸配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配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任宝文;赵志煌;王希瑞;尚金星;李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集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集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以来收治的168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48例采用凝聚胺法,B组52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C组68例采用微柱凝集法,分析三中检测方法的临床正确率和敏感性.结果:微柱凝集法中68例患者,阳性患者30例,占44.12%;A组患者阳性患者17例,占35.41%;B组患者52例,阳性患者20例,占38.46%,C组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集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检测组,值得临床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推广应用.

    作者:王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输血科在临床合理用血中的职能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合理用血中的职能作用并分析,为提供其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输血科在2015年1月开始加强输血科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督管理力度,临床医生和输血人员一起都严格了解和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室人员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掌握输血的适应证.于2015年上半年在我院展开用血情况的调查研究,同时对我院2014年同期的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并从中各选出60例输血患者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输血患者的外科临床用血情况,并统计期间不合理用血的事件率.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时照组患者产生的不合理用血事件率为45.00%,而试验组患者产生的不合理用血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为11.67%,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输血科在临床合理用血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明显降低临床用血不合理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邓伟;艾比拜·尼牙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糖尿病足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糖尿病足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和社区家庭病床中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50例,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至2016年10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糖尿病足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郭云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配,60例为对照组,6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试验组选用早期护理;针对两组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考察.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试验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肠道益生菌相关性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从字面上理解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肝脏细胞逐渐的脂肪化是其主要表现特征.在我国这种疾病已经存在很多,其发病机制也极其复杂.由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以及发展中肠道中的一些益生菌对其具有一定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肠道黏膜的屏障,同时还能降低肠道内的毒素水平,以此减轻因炎症反应等,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起到预防和改善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肠道益生菌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杨彦强;陈文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肛瘘保留括约肌手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肛瘘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0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采用瘘管切除法;研究组50例采用保留括约肌法,完整保留肛门括约肌.术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法比瘘管切除法临床疗效更好,应用更加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济,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术前使用GnRha对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切除手术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研究术前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切除手术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均分为常规对照组与预处理组,两组均实施腹腔镜下巧克力囊肿切除术,预处理组术前应用GnRha,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手术情况.结果:预处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略高于常规对照组的92.3%,但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预处理组手术用时更短,出血量更少,囊壁完整剥离率更高,创面电凝止血率更低,与常规对照组相比数据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给予GnRha可有效提高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离率,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手术质量得以提升,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亮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评估口腔正畸患者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后牙周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2例口腔正畸患者分为两组,固定矫治组实施常规直丝弓固定矫治,无托槽矫治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评估两组矫治后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菌斑指数(PLI)的改善情况.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GI、SPD、SBI以及PLI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矫治后6个月时两组间GI、SPD、SBI三项牙龈健康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托槽矫治组菌斑指数在矫治后6个月时明显优于固定矫治组(P<0.05).结论: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案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确切,便于清洁,对牙周组织无明显损伤,可有效保护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建议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刘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总结诊治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62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急性胸痛的病因,总结诊断及治疗体会.结果:62例急性胸痛患者中,有59例患者抢救成功,经过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占95.16%;有3例患者死亡,占4.84%.总结诊治过程发现:为改善患者预后,挽救患者生命,急诊医生在接诊患者后,需做好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病史做出预判断,行针对性辅助检查的同时需给药救治,一旦确诊,需立即对因治疗.结论:多种病理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胸痛,其中发生率较高的胸痛病因为心源性因素.但在临床实践诊治中,还需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结合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并治疗,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邓成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黏膜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黏膜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我院收治的62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鼻腔填塞法,后组应用黏膜缝合法.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不适感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疼痛、溢泪、耳闷或耳鸣、睡眠困难等方面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鼻塞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5% (29/3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2% (23/31) (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黏膜缝合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操作方便,可作为首选方法予以推广.

    作者:孙小兵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某医院精神科就诊的74例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37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8.9分(s=2.5)]明显高于对照组[96.3分(s=3.7)]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差错率(0)、突发事件率(2.7%)、投诉率(5.4%)显著低于对照组(8.1%、10.8%、16.2%),两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级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减少突发事件、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童成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大脑中动脉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血清CRP水平与大脑中动脉梗死不同预后的观察,分析血清CRP水平与大脑中动脉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大脑中动脉梗死的85例患者,测定入院时CRP水平,观察28d后的病死情况,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CRP水平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时CRP水平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RP水平是预测大脑中动脉梗死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沈滔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氦-氖激光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对氦-氖激光治疗皮肤溃疡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本文对在我院入院治疗的皮肤溃疡惠总共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是采取了局部清洁和硫酸新霉素进行外敷,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清洁和硫酸新霉素外敷的基础上进行氦-氖激光治疗,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在本次试验当中,观察组患者对比对照组的患者的有效率有明显的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痊愈的恢复速度要快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氦-氖激光治疗对皮肤溃疡有着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玲;胡伟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肛肠术后使用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使用前瞻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使用肛肠手术方法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补中益气汤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隔药灸脐治疗,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虽两组均出现并发症,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隔药灸脐联合补中益气汤的方法能够在肛肠手术后很好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跃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剖宫产手术中三种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三种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21例产妇分为三组,每组各7例.A组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B组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组应用静脉麻醉,比较三组患者的显效时间、平均动脉压(MAP)、阻滞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所有产妇的剖宫产手术全部顺利完成,A组麻醉方式起效相对慢,阻滞效果不及其他两组(P<0.05);B组MAP比较低,且发生低血糖的产妇较多(P<0.05);C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A组、B组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成功率较高,且容易控制麻醉平面,是剖宫产手术切实可行的麻醉方式,如果是重症产妇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无法顺利采取椎管内麻醉,可采取静脉麻醉方式.

    作者:宋正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胆管结构评估

    目的:评估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胆管结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之后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进行内镜下鼻胆引流术,在引流管下进行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并对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图质量进行评价,对胆管树质量进行了解,然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结果:100例患者中,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彰显率达到100%,胆囊管彰显率为75%.结论:应用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能对胆管树结构、胆囊管走行进行清晰显示,为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提供了便利,可以降低手术过程中对胆管造成损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晖川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分析与观察运用介入方法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我院心血管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7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对象,均给予介入治疗,并观察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7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成功介入83例,介入成功率为95.40%;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74%,介入成功后患者的冠脉血流有明显改善,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作者:孙兆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