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英
目的:系统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按入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行肝切除术的指征,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术后机体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肝癌患者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采取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更有优势,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且无显著的安全问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江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肝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果高于对照组,白蛋白(ALB)、白球比(A/G)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谷草嚣氨酶(AST)、TBIL、胆碱酯酶(CHE)指标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周生化检验指标能够有效诊断病毒性肝病,有功于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马青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脑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60例脑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0)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n=30)接受早期对症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安全护理、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时,早期行对症护理措施,临床护理效果明显,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
作者:扈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DCS)在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癌性结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后采取常规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肿瘤切除手术;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肿瘤切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死亡率等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老年癌性肠梗阻病例采用DCS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解除肠梗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丁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与中青年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26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38例)和中青年组(8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随访并发症(暂时并发症和永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切口长度也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术中出血量与青中年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患者暂时并发症发生率、永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与青中年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老年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甲状腺切除手术可行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只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廖华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门诊内镜室检查、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无痛胃肠镜诊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诊疗.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痛胃肠镜具有适应性好、痛苦少、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选用时应酌情进行选择.
作者:丁湘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采用地奥司明联合麝香痔疮膏方法治疗患者肛肠病,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符合肛肠病诊断标准和气虚证的90例患者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治疗方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麝香痔疮膏,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疼痛度及生活改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6.7%,与对照组相比,联合中药麝香痔疮膏治疗组疗效优于后者(P<0.05),能显著提高有效率.结论:地奥司明联合麝香痔疮膏治疗肛肠患者有关症状方面有明显效果且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缓解直肠痛临床症状,且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小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结合具体情况,探完行之可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在本从研究中对新生凡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对护理对策进行落实.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主要类型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其他因素等,比例分别为37.5%、35%、15%、12.5%.结论:针对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不安全因素,需要掌握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原因,做好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概率.
作者:殷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血肿逐瘀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应用血肿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80.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肿逐瘀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国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中风早期肢体康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中风患者12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的康复方式,随机分为采用常规康复方式的对照组(633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土选择早期肢体康复治疗的观察组(633例),比较康复3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74.38分(s=5.24),明显优于对照组[65.82分(s=4.61)],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的Barthel指数76.52分(s=19.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66.84分(s=20.51)],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早期肢体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满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惠儿应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应用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惠儿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治疗之后,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使患儿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稳定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口腔外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支抗口腔正畸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正畸成功率高,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正畸治疗方式,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对较高,应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蔡永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本文主要探讨雾霾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针对雾霾天气的保健问题提出几点可行的措施,旨在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肖明先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影响门诊静脉输液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方法:收取10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对策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策,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对策,将两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对策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2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总满意度(92.00%)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7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影响门诊静脉输液护患关系的因素,再实施综合对策,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能显著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率.
作者:曾健葵;邓兴红;黄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为宫腔粘连术后给予传统治疗(对照组),即宫腔放置节育器+人工周期,29例术后给予宫腔镜检查为主的综合治疗(试验组),即每月重复宫腔镜检查+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后放置球囊Foley导尿管+人工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再次分离粘连的次数,月经量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分离粘连次数≥2次的例数小于对照组,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每月重复以宫腔镜检查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再粘连.
作者:陶静;华海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管理内的运用 方法:调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每个月护理质量和安全分析总结,分析各种不良世界和已经杜绝的未发生不良事件,实行护理风险因素分类,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一步完善处理流程,制订护理对策,将细节管理运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结果:加强护理的细节管理,总结针对各种可能会引起护理事故的细节处理策略,完善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此外血透患者的护理风险也会极大的降低.结论:强化细节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差异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并且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陈超;牛青青;王会苗;张颖;张国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围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其发放调查问卷,评价其心理状态,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行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度,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李雪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贯彻疗法与红霉素贯彻疗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66例MPP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红霉素贯彻疗法;试验组33例,采用阿奇霉素贯彻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愈2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8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出现3例患儿恶心呕吐、2例轻微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对照组出现11例患儿腹痛、食欲缺乏、腹泻、呕吐,3例惠儿肝功能障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 4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MPP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贯彻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予以推广.
作者:徐湘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方式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选择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 (32/40)、92.5% (37/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建秀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指导和健康教育方法.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81例需使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后均需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分析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1例患者死亡,一些出现了并发症的患者在对其实施相应的处理后有所恢复.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华法林治疗时使用针对性的抗凝治疗和健康教育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易春玉;张小满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