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腹肌瘤剔除与腹腔镜下肌瘤剔除的对比

张丽

关键词:开腹肌瘤剔除, 腹腔镜下肌瘤剔除, 对比
摘要:目的:探讨开腹肌瘤与腹腔镜下肌瘤剔除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常规组采用开腹肌瘤剔除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治疗,并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临床治疗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都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治疗效果显示,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治疗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并且术后患者并发症概率较低,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密盖息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密盖息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骨痛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到2016年11月的骨质疏松性骨痛患者68例,在治疗中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钙尔奇D片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了密盖息联合钙尔奇D片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疼痛状况的分析,在治疗12周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56分(s=0.54),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77分(s=0.86),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数据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盖息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中兴;王睿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加入地基米松开展辅助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脊髓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74.4%),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治疗效果使人满意,不仅能有效提高疗效,同时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玉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2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活血化瘀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04% (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76.81分(s=5.08),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为56.49分(s=5.31)(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够更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季立功;何国富;袁文全;陈灵;钱霞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风早期肢体康复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中风早期肢体康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中风患者12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的康复方式,随机分为采用常规康复方式的对照组(633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土选择早期肢体康复治疗的观察组(633例),比较康复3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74.38分(s=5.24),明显优于对照组[65.82分(s=4.61)],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的Barthel指数76.52分(s=19.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66.84分(s=20.51)],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早期肢体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满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地黄体酮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甲地黄体酮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在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30例于化疗前给予甲地黄体酮以口服,为观察组;另外30例采取单纯化疗方案,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红蛋白(Hb)改变、白细胞计数(WBC)下降及恶心呕吐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甲地黄体酮治疗恶性肿瘤,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刘太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痛经心理疼痛阈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痛经心理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7年间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规范的心理干预护理,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疼痛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满意度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痛经患者,需要从基本药物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切入,还要对患者加强护理方面的指导,需要采用心理干预的措施,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经期卫生习惯,还能提高患者心理疼痛阈值,并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了显著的医学价值.

    作者:曾素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介入治疗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子宫切除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和子宫切除率都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采用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子宫切除率,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万雪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选择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双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对比两组的术后出血量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等系列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的概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合理选择甲状腺全切术展开治疗,表现出清除彻底、术中术后指标改善显著以及预后质量显著等优点,凸显了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分子靶向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子靶向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治疗情况.方法:针对分子靶向治疗的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了解分子靶向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进展情况,以此找到佳的治疗方式.结果: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特有位点作为治疗靶点,在纠正病变、稳定细胞、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随着研究者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途径认知的逐渐提高,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和生产随之增加结论:前列腺癌是目前在全球男性中第二位常见的肿瘤,而分子靶向药物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有不同的靶向机制,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宋新平;宋昊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经尿道肾穿刺造瘘外鞘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肾穿刺造痿外鞘李逊微创肾镜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肾穿刺造瘘外鞘作为手术通道用李逊微创肾镜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30例.结果:碎石时间10 ~ 60min,平均25 min,均成功取净结石;术中膀胱出血2例,经冲洗后变清顺利完成手术,无膀胱穿孔、破裂,无尿道损伤;术后尿道感染3例,尿培养均回报大肠埃希杆菌,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8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经尿道肾穿刺造瘘外鞘李逊微创肾镜或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刘维;李可宝;张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孕期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母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孕期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GDM)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诊的GDM产妇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共65例,产妇均依从性良好,均遵循医嘱接受了治疗、控制饮食及运动;对照组产妇共135例,产妇的依从性较差,均不能或为未完全遵循医嘱.给予两组产妇孕期系统化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基本接受了孕期系统化管理的观察组产妇其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为4.9mmol/L(s=1.4),餐后2h血糖水平平均为6.5mmol/L(s=1.1),均明显优于治疗依从性较差盼对熙组,各类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诊护工作基础上对GDM产妇采取孕期系统化管理有助于控制产妇血糖水平,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此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认真遵循医嘱与相关建议是提高临床效果的前提和关键,良好的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母儿妊娠结局.

    作者:卢峰;胡朝辉;刘细林;刘琼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士分层次培训与考核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利用护士分层培训和考核方法,以提高医院整理护理水平.方法:对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制订差异性的培训内容和考核细则予以分析,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结果:经两年内护士统一培训,培训率占比100.0%;过关率为100.0%;培训专业护理人员20名,设定专科门诊3个.结论:合理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培训和考核方法可提高护理人员水平,便于树立良好医院形象.

    作者:陈华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DCA循环法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42名临床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PDCA循环法来进行临床护生带教管理,观察带教状况,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护生带教满意度为100%,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在临床护生带教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带教目标顺利完成.

    作者:顾益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对胎盘前置状态患者早期诊断胎盘植入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对胎盘前置状态患者早期诊断胎盘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50例前置胎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产前所有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以判断超声诊断的准确度.结果:在研究的150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诊断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共20例,检出率为13.33%,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共17例,检出率为11.33%,P>0.05,组间无显著差异.前置胎盘且胎盘植入到后壁时,有1例患者出现产后天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6%.结论:对于前置胎盘的患者,在产前采取超声检查可有效的判断出是否合并胎盘植入,而且准确率较高,对患者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我院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联合胺碘酮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另给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联合组患者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效果显著,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治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董大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诊治的3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及术后影像学指标对比结果,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程度轻等优点,较传统开放式治疗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肖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康博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康博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CM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应用基础上联合使用康博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两组BCVA(佳矫正视力)提高值、CMT(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下降值、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BCVA提高值0.72(s=0.08)明显低于对照组,CMT降低值385.56μm(s=25.26)及临床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博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提高视力矫正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欧足国;翟建伟;卢兰芳;韦柳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系统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按入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行肝切除术的指征,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术后机体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肝癌患者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采取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更有优势,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且无显著的安全问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江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2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和肺癌是占比较高的恶性肿瘤,而又以肺癌占比多,骨盆、肋骨及脊柱是常见的转移部位,从转移时间来看以乳腺癌长,胰腺癌短,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部位明显疼痛,且呈多部位疼痛感觉.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易发的特点,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朱永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采取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Hp感染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100例Hp感染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四联疗法治疗,予以观察组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p感染者采取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Hp感染根除率,安全性高.

    作者:姜飞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