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李可宝;张发
目的:探讨妇女普查中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糜烂)合并阴道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职防院对3650名育龄女职工进行每年一次的妇女体检.结果:在普查中发现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阴道炎的妇科病患者多达36%.结论:针对此普查的结果,按妇科病患者的感染程度不同,我院制订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从而确保了女职工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发病率.
作者:睢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探究防范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采用回归性调查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89例职业暴露医务工作者的人员结构、科室归属以及暴露发生的类型、病种、工作环节,使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例职业暴露中,护士发生率高,占46.07%,其次为医生和实习护士,分别占25.84%和15.73%;普外科和骨科医务人员发生率居首位,分别占14.61%和11.24%;暴露病种主要以乙型肝炎为主,占38.20%;暴露发生的类型以一次性注射器伤为主,占29.21%;职业伤发生的工作环节主要以处置医疗废物和拔除静脉输液针居多,分别占26.97%和20.22%.结论:被调查医院职业暴露医务工作者以护士为主,主要的暴露类型是锐器伤,可通过规范医疗及护理技术操作,改变错误的行为,落实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从而降低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所带来的危害.
作者:阿扎提·阿拉依丁;陈忠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接受双铜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的手术复位单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1%)明显高于对照组(68.0%);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5.16分(s=1.25)优于对照组的8.3分(s=1.42);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63.52d(s=7.29)也明显短于对照组80.78d(s=8.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有效显露及复位骨折端,牢固固定骨折部位,保证早期能够进行必要的膝关节功能训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正惠;蒋礼源;覃俊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围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其发放调查问卷,评价其心理状态,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行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度,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李雪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在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为宫腔粘连术后给予传统治疗(对照组),即宫腔放置节育器+人工周期,29例术后给予宫腔镜检查为主的综合治疗(试验组),即每月重复宫腔镜检查+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后放置球囊Foley导尿管+人工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再次分离粘连的次数,月经量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分离粘连次数≥2次的例数小于对照组,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每月重复以宫腔镜检查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再粘连.
作者:陶静;华海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对阑尾炎手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118例阑尾炎接受手术患者,随机划分成常规组59例与改进组59例,前组对患者进行术后普通护理措施.后组早期辅助护理干预措施,观察首次离床及整体住院时间、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改进组患者首次离床与总体住院时间均较短,改透组较长,比较差异显著(P<0.01);改进组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较好,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接受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而言,做好疼痛护理,与患者保持积极沟通,让其意识到早期离床的重要性,大部分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评分较高且首次离床活动及整体住院时间较短.
作者:贾才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lCC置管)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长期行PICC置管的166例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一般指导,观察组给予电话回访,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0%,为4.8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长期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电话回访可提高他们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冉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在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中对单用硫酸镁及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9例)、试验组(49例).对照组予以硫酸镁单一治疗,试验组予以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实施不同的治疗之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不良反应产生率(10.20%)显著低于对照组(40.8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采取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方案治疗,疗效明显提高,不良反应产生率显著降低,可以在临床上展开推广.
作者:祖力皮亚·依明;巴哈尔古丽·阿不来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浆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将13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根据纽约心动能进行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Ⅲ、Ⅳ级四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检测心肌酶及血浆肌钙蛋白水平.结果:各组间血浆CK和CK-MB水平均未有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Ⅳ级组血浆肌钙蛋白水平高出正常参考值,且各组血浆肌钙蛋白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健康组<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除了心功能Ⅰ级组和健康组的血浆肌钙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之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诊断过程中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与此同时参考血浆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正确性及及时性;此外,老年若发现血浆肌钙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而又无任何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应仔细鉴别是否是由慢性心力衰竭引发的.
作者:刘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2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活血化瘀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04% (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76.81分(s=5.08),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为56.49分(s=5.31)(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够更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季立功;何国富;袁文全;陈灵;钱霞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稳定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口腔外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支抗口腔正畸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正畸成功率高,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正畸治疗方式,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对较高,应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蔡永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肛周脓肿手术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肛肠科接受肛周脓肿手术的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7%,明显优于对照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缩短其住院时间,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临床护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汪叶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讨论产妇分娩时第一产程选择自由体位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待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第一产程取常规体位,而试验组取自由体位.结果: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和胎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产妇分娩,第一产程莱用自由体位能明显自然分娩率,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樊建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超声检查与诊断价植进行研究及判定.手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腹腔内胃十二指肠周围、肝前、肝肾间隙、结肠肝曲、右侧结肠旁沟、髂窝处进行超声探查,并对其超声表现进行总结.结果:30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12例呈双棒祥穿壁强回声,占比40.00%,腹腔游离积气者20例,占比67.67%,腹腔游离积液者28例,占比93.33%,非对称性胆囊壁增厚者8例,占比26.67%,肠管扩张者6例,占比20.00%,胰腺假性囊肿者1例,占比3.33%,胃腔潴留者5例,占16.67%,上腹部包块4例,占比13.33%.结论:急性胃十二直肠穿孔予以超声诊断效果显著.
作者:周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老年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从各医院选取44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结果:老年肺结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主要类型为浸润型,其中存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肺尘埃沉着病、糖尿病、近期有肺结核接触史患者居多.给予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好转,并发症主要有肺气肿、肺心病、气胸和动脉硬化.结论:为了有效控制老年肺结核,要根据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疾病特点来制订预防对策,以提高肺结核的防治效果.
作者:陈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考前焦虑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l2月收治的100例考前焦虑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对其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者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治疗4、8周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53.17分(s=3.28)与60.73分(s=4.53)、41.37分(s=2.10)与 53.68分(s=3.24);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6.00%与78.00%;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考前焦虑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凤林;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我院同期35例非PCOS不孕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AMH.结果:观察组血清AMH平均水平为9.89ng/ml(s=3.26),与对照组的8.13ng/ml(s=1.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MH5.0ng/ml为界值时,其灵敏度为87.5 %(35/40),特异性为71.4%(25/35).另外,高AMH(>78.65 pmol/L)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明显高于抵AMH(≤78.65pmol/L)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测血清AMH水平可对PCOS是否存在和PCOS患者卵巢功能失调程度及对促排卵反应功能进行诊断,对临床诊治PCOS有重要价值.血清AMH水平可作为诊断PCOS的参考标准,并对PCOS患者的促排卵用药的剂量选择有指导意义.
作者:宋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对胎盘前置状态患者早期诊断胎盘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50例前置胎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产前所有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以判断超声诊断的准确度.结果:在研究的150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诊断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共20例,检出率为13.33%,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共17例,检出率为11.33%,P>0.05,组间无显著差异.前置胎盘且胎盘植入到后壁时,有1例患者出现产后天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6%.结论:对于前置胎盘的患者,在产前采取超声检查可有效的判断出是否合并胎盘植入,而且准确率较高,对患者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局部合并严重狭窄的患者中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中有32例局部合并严重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完善相关检查后采用合适的介入治疗策略进行干预,对比相关数据.结果:单纯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与合并组患者相近(P>0.05);组间介入治疗效果等级分布比较无差异显著(P>0.05),且单纯组患者完全栓塞率为93.75%,与合并组的92.54%相近(P>0.05).结论:在单纯颅内动脉瘤以及颅内动脉瘤局部合并严重狭窄的患者中实施介入治疗的效果均较好,能够显著改善症状、体征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伟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规律和不规律用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3例.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不规律和规律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一定效果,但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心绞痛率、心衰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以及血栓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通过规律用药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潘学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