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全
目的:对整体护理在心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心外科患者70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正常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护理工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82.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心外科具体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较高.
作者:苏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婴幼儿肺炎与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肺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婴幼儿肺炎与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年龄较小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年龄较大患儿,夏秋季节患儿发病时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春冬季节(P<0.05);性别]不同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婴幼儿肺炎发病的概率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婴幼儿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维生素D缺乏,且该病与发病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年龄及所处的季节具有直接关系,而有效地补充维生素D能够增强婴幼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并减少肺炎的发生.
作者:李爱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行盆腔手术的30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蒋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8枚种植体.对所选取的所有患者进行种植修复二期手术治疗,并佩戴种植体,观察36例患者种植修复基台就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并分析疼痛影响多因素.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36例患者中,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中,中度疼痛患者多,占总人数比例52.78%,且牙龈袖口深度和间隔时间均为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义齿种植患者进行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VAS评测,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明确影响疼痛的牙龈袖口深度和间隔时间等影响因素.
作者:李继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其护理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建立完善的护理临床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住院天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胡俊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良好护惠沟通对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调查患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患沟通的应用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门诊护理+护患沟通)82例和对照组(门诊护理)78例,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评价两组的门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门诊护理的满意率(95.12% >78.48%)相对更高,其在服务态度、病区管理、咨询服务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对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方志平;徐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糖类抗原125 (CA125)和腺苷脱氨酶(ADA)含量检测诊断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2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3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76例.测定胸腔积液CA125和ADA含量,分析CA125和ADA检测在渗出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CA125和ADA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和ADA含量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88.9%和91.7%(P>0.05),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100.0%和89.5%(P<0.05).结论:在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中,胸腔积液CA125和ADA含量的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确诊率的提高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镜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检查确诊的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喷洒止血治疗,研究组经胃镜注射止血药物后再行喷洒止血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胃镜检查明确病因者占93.75% (75/80),各病因类型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检查可较好地明确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在其辅助下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蒋良君;吴清;傅念;曹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大面积脑梗死住院患者,按照死亡与存活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两组年龄、病情、既往史、生活习惯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灶大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所占比例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及肾功能不全占比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包含年龄较大、梗死病灶面积较大、心房颤动、肺部感染、神经功能缺损较大、肾功能不全等方面,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对于有效治疗、提高预后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德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超声在新生儿颈部源于梨状窝瘘的急性脓肿中的应用,结合临床表现和临床治疗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2009年至2016年入院治疗的颈部源于梨状窝瘘的急性脓肿患儿.结果:9例患儿肿块均在颈部左侧.肿块均为囊性,呈类圆形,囊液透声差,较浑浊,囊壁厚,其中5倒向右越过中线,压迫气管,4例接近气管.9例对甲状腺左叶均无炎性浸润,肿物周围软组织均增厚,回声增强呈炎性改变.9例患儿在急性期中均未手术治疗,待患儿症状控制缓解后行食管吞钡造影检查确诊本病,再行手术治疗均诊断为梨状窝瘘.结论:在新生儿颈部源于梨状窝瘘的急性脓肿中,超声可作为首选的辅助检查,待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得以控制,病情得到缓解,炎症消退后再行CT、食管造影等检查,与超声作为有益的互补,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为后期进一步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郭峻梅;樊伟;韩文彬;潘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根据脓毒血症指南治疗,β受体阻滞剂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脓毒血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的差异.结果:β受体阻滞剂组患者的脓毒血症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β受体阻滞剂组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肌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有良好的心脏保护效果.
作者:王建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钠肽(BNP)在肥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体质指数分为肥胖组(BMI≥28kg/m2)和非肥胖组(BMI<28kg/m2),对比观察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肥胖组患者的BNP为622.18 pg/ml(s=271.21),低于非肥胖组;肥胖组不同心功能患者的BNP水平均低于非肥胖组,两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BNP水平均有下降,肥胖组的BNP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虽有所升高,但是其上升幅度较低,在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肥胖情况.
作者:雷湘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危险因素与诊治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00倒腹部手术患者,对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梗阻危险因素分析,制定诊治对策.结果:急诊腹部手术患者并发肠梗阻发生率为7.6%;在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术后白细胞计数对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术后白细胞计数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手术术后并发肠梗阻与手术时间、年龄、麻醉方法等有关,需进一步明确梗阻类型,将手术时间缩短,合理使用麻醉药物,才能将术后并发肠梗阻率降低.
作者:赵玉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牙体牙髓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超充治疗和适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5%,与对照组的78.26%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4.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57%(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上,适充根管填充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痛苦小,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陈桂英;袁道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分娩中实施椎管内麻醉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血小板计数< 100× 109/L,其中30例产妇血小板计数<50×109/L,实施全身麻醉,将其作为对照组;38例产妇血小板计数≥50×109/L,实施椎管内麻醉,将其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3.33% (4/30),试验组为2.63%(1/3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分娩中实施椎管内麻醉,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雪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创痔疮手术(PPH)治疗严重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严重痔疮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50).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试验组行PPH手术干预,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各项临床指标也优于参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严重痔疮患者行PPH手术,能够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而且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撼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术后6周所有患者均可负重行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为61.5%,有32足恢复很好;良为34.6%,有18足为良;可3.8%,有2足为恢复情况尚可.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复位好、固定牢固、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大限度恢复患者足行走功能.
作者:申忠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单纯性肛瘘患者实施隧道式拖线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肛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倒对照组患者实施挂线疗法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隧道式拖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纯性肛瘘患者实施隧道式拖线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张仁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叶酸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叶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cy水平、baPWV及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baPWV及颈动脉IM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叶酸可降低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降低baPWV,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作者:赵秀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治疗髌骨骨折手术105例,术中选取可吸收线、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多数骨折病例在术后2周能屈膝90.并下地行走;疗效评价为优的96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为98.10%.结论:利用可吸收线、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好,且安全可靠,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是目前治疗髌骨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振良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