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叶酸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分析

赵秀英

关键词:叶酸, 老年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分析叶酸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叶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cy水平、baPWV及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baPWV及颈动脉IM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叶酸可降低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降低baPWV,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月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和在我院分娩的0~3岁的300例婴幼儿,将维生素D缺乏组婴幼儿设为观察组,将维生素D不足组设为对照1组,将正常纽婴幼儿设为对照2组,比较3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0 ~2月龄、3~6月龄组婴幼儿的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其他月龄组高;观察组婴幼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对照1组、对照2组婴幼儿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1组婴幼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对照2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婴幼儿月龄的增加,其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逐渐下降,维生素D缺乏是诱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封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及护理.方法:将自2014年12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法进行治疗并采取低血糖方法措施的护理干预,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3.75%,显著优于未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的15.00%,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为此我们进行本文内容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鑫;薛碧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加味逍遥汤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汤联合西药应用于肝郁血虚脾弱型月经失调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收治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采用激素周期疗法;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逍遥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加用加味逍遥汤后,显效18例、有效20例,其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例、15例及65.85%,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加用加味逍遥汤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2%(P<0.01),差异显著.结论:联合使用加味逍遥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减少激素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漫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良好的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调查

    目的:探讨良好护惠沟通对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调查患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患沟通的应用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门诊护理+护患沟通)82例和对照组(门诊护理)78例,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评价两组的门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门诊护理的满意率(95.12% >78.48%)相对更高,其在服务态度、病区管理、咨询服务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对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方志平;徐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其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的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以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依从性、止血成功、消化道功能恢复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4.12%,止血成功时间为1.62d(s =0.43),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19d(s=0.87),住院时间为5.46d(s=1.6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实施有效护理,可改善配合度,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尹建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患者总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30例进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32例进入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较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钟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浅析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综合治疗,来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总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对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生化机制、免疫反应和个体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抗病毒、营养心肌、基因治疗、免疫调节以及抗氧化等,中医治疗重在调节机体脏腑功能;本组心功能分级1级和2级14例,3级和4级为39例,5级17例.结论: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生化机制、免疫反应和个体因素等,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杨禄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种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种,以便调整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策略.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4405例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对4405例患者的分析,发现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常见的前5位病种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律失常.结论:冠心病位居心血管门诊病种的首位,其次为高血压和心肌梗死.

    作者:胡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妇产科患者术后情绪状态及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情绪状态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2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例.对照组在患者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感染率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情绪状态的改善及术后感染率的降低均有显著效果.

    作者:康剑波;杨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神经精神症状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奥氮平和利培酮在老年期痴呆神经精神症状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期痴呆神经精神症状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25例.采用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评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92.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547,P<0.05);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0%和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01,P<0.05);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9.3分(s=5.6)和92.3分(s=4.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057,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通过奥氮平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爱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有效61例(74.39%),试验组治疗后有效77例(93.90%),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退热、退疹时间、精神状态缓解时间和头痛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9%;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1b,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丽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不良情绪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的效果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不良情绪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后出血量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能够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黄绵;韦利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根据脓毒血症指南治疗,β受体阻滞剂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脓毒血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的差异.结果:β受体阻滞剂组患者的脓毒血症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β受体阻滞剂组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肌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有良好的心脏保护效果.

    作者:王建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行小切口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小切口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在完成手术之后对这些患者的眼压、视力、滤过泡情况进行观察,并随访这些患者半年时间. 结果:经过手术之后,这些患者的视力要比手术前的视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高,其中小于0.02.有6眼,占11.54%,大于0.02且小于0.60的有31眼,占59.62%,超过0.60的有15眼,占28.85%.正常眼压的有43眼,占82.69%,手术后有9眼眼压在27mmHg前后,其中39眼(75.00%)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7眼为局限性滤过泡,6眼无明显滤过泡结论: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这类患者能够时其眼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视力,操作安全,费用不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三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双联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三联组采用阿托伐他汀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慢性肾炎治疗效果,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肌酐、24h尿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的差异.结果:三联纽患者的慢性肾炎治疗效果高于双联组(P<0.05);两组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肌酐、24h尿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联组的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促进血脂水平的降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值骨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活动范围评分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优良率为96.00%,治疗后Harris评分、疼痛评分和活动范围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采用微创减压加打压植骨效果显著,该术式能稳定股骨头的内部环境,修复骨坏死部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立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不同时段接受治疗的麻醉恢复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时象,一组为对照组40例(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另一组为观察组40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15年10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处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减少躁动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能促进护理安全性的提高.

    作者:邓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胸腔积液中糖类抗原125和腺苷脱氨酶检测对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糖类抗原125 (CA125)和腺苷脱氨酶(ADA)含量检测诊断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2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3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76例.测定胸腔积液CA125和ADA含量,分析CA125和ADA检测在渗出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CA125和ADA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和ADA含量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88.9%和91.7%(P>0.05),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为100.0%和89.5%(P<0.05).结论:在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中,胸腔积液CA125和ADA含量的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确诊率的提高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患者的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效率.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其术后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及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得到有效缓解,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可避免患者心率波动范围过大,维持心率稳定,从而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何红善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Graves甲亢患者131Ⅰ治疗后早期血清TRAb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变化在Graves甲亢患者131Ⅰ治疗后早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Graves甲亢患者131Ⅰ治疗后早期血清TRAb水平变化,以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3个月、5个月的TRAb水平分别为127.23U/L(s=49.24)、59.72U/L(s=29.14)、12.55U/L(s =9.35),治疗后1周、3个月的TR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5个月TRA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Graves甲亢患者131Ⅰ治疗后早期TRAb水平对该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年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