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刘黎明

关键词:阿耗伐他汀, 依那普利, 缬沙坦, 慢性肾炎患者,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双联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三联组采用阿托伐他汀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慢性肾炎治疗效果,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肌酐、24h尿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的差异.结果:三联纽患者的慢性肾炎治疗效果高于双联组(P<0.05);两组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肌酐、24h尿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联组的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促进血脂水平的降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的思考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重症疾病的治疗,其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分析了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分析了人文关怀的内涵,提出了人文关怀中存在的不足.后为加强重症监护室的人文关怀工作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作者:孟凡秀;贾会真;张金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共72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凝胶,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显著.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治疗慢性牙周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文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加用丁苯肽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卒中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红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皮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探讨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皮瓣的解剖情况,总结临床修复手部小范围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自愿向我院捐赠的新鲜标本共10例,对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的分布规律及皮支链的链接方式展开探讨和解剖分析.结果:患者前臂中、下1/3处,桡动脉皮支分布范围是5~7支,尺动脉皮支分布范围是5~8支,桡动脉、尺动脉支链供应范围分别是3cm×6m至5m×9cm、3cm×5cm至4cm×9cm,两大动脉都有各自独立的血管供应区.结论:在不损伤前臂大血管周围组织的前提下,应用桡动脉和尺动脉皮支链修复手部小范围软组织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于临床.

    作者:言晓宇;肖义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确诊的150例患者,按照研究方案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与常规西药组.常规西药组子常规西药治疗,中西结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之上按照其中医诊断分型给予中药汤剂配合使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中西结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0%;常规西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单独使用西药治疗临床治愈率高,具有在临床上推广价值.

    作者:张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患者的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效率.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其术后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及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得到有效缓解,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可避免患者心率波动范围过大,维持心率稳定,从而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何红善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在有重度先兆子痫史孕妇中的预防性应用效果及母婴结局.方法:11例有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史(前次妊娠孕周<34周出现重度先兆子痫)的孕妇,本次妊娠时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及阿司匹林,定期监测孕妇血压、血常规、尿蛋白、凝血功能、血小板、血小板压积、肝肾功能变化,孕产期并发并发症及母儿结局.结果: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10例孕妇定期监测血压、血常规、尿蛋白、凝血功能、血小板、血小板压积、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基本良好,定期检查眼底、宫高、腹围、体重及胎儿宫内情况监护基本正常,治疗后无不良症状及并发症,孕妇产后出血量正常,母儿结局良好,其中1例孕妇妊娠晚期时因胎膜早破自然流产.1例孕妇产后因高血小板血症血液科会诊后诊断为Ⅴ-617F突变,转入血液科治疗.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的复发,并能较好改善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孕妇血压、尿蛋白、凝血功能、血小板、血小板压积、肝肾功能,应用中暂无并发症发生,不增加孕妇产后出血风险.

    作者:刘琴;杨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文关怀在肾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应用于肾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肾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患者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住院部收治的2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115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后的镇痛效果、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第一产程平均为2.157分(s=1.07)、第二产程平均为2.25(s=1.65)]、产后出血量[平均出血量为215.01ml(s=101.2)]、新生儿窒息情况(轻度1例、中度0例、重度0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能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观察组共50例,接受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共50例,接受单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效果,观察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Ⅰ期取石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总清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复杂肾结石可采用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疗效确切,一次取石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患者总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30例进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32例进入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较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钟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其护理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建立完善的护理临床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住院天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胡俊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155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传统治疗加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的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油果糖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试验组,并观察两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总好转率.结果:试验组的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分别平均为2.25d(s=1.48)、3.02d(s=1.38)、1.70d(s=1.41),总好转率为94.1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可缩短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提高其临床疗效,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作者:盛曲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及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子宫肌瘤类型、手术方式、随访情况.结果:术后子宫肌瘤复发及残留的关键因素为肌瘤数目,肌瘤数目每增加1个,残留率会增加2%.88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子宫肌瘤术后复发患者20例,复发率为22.72%.患者出现复发的时间一般是在术后12 ~40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29.35个月(s=5.32);子宫肌瘤大小、子宫肌瘤类型等都是复发及残留的关键因素.结论:子宫肌瘤数目及子宫肌瘤类型是临床主要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残留及复发率.

    作者:罗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控制老年病吸痰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老年病患者使用中吸痰器储液瓶及储液瓶塞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落实每天消毒1次,有效控制老年病吸痰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程,促进恢复.方法:60倒发生多重耐药感染老年病吸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接触隔离护理措施基础上,对照组对吸痰器储液瓶及储液瓶塞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2d消毒1次,观察组对吸痰器储液瓶及储液瓶塞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每天消毒1次.对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复查结果转阴(耐药菌检测结果阴性)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病吸痰患者其耐药菌复查结果转阴在15 ~ 20d病例为60%,对照组为26.67%,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情况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老年病吸痰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对控制老年病吸痰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程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桂庆芳;闻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郴州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苯丙酮尿症筛查分析

    目的:筛查郴州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与苯丙酮尿症(PUK)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郴州市出生的新生儿共58 160例,于出生72h且哺乳不低于8次后,取新生儿足跟血进行标本分析,方法为茚三酮荧光法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DELFIA),对新生儿苯丙氨酸浓度(Phe)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测定,发现可疑阳性予以复查确诊.结果:在本次筛查的郴州市58 160例新生儿中,CH患儿确诊42例,PKU患儿确诊3例,蚕豆病确诊700例,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确诊1例.结论:患儿经早期筛查确诊和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CH与PKU患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体格、智力严重障碍的概率,具有推广于临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作者:唐文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60例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对比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00%、86.67%,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 <0.05).结论:在诊断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时,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查方法.

    作者:舒辉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在小儿肾积水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被确诊为小儿肾积水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共27例,试验组患者使用离断性肾孟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共2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非离断性肾孟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前后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BUN和Cr方面均得到改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的疗效较好,患者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手术时间较短,并且术中出血量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延续性护理对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癫痫患儿的影响

    目的:讨论延续性护理对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癫痫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癫痫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疗效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癫痫患儿的治疗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关于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10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将其分作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B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结果:A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磷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2.0%,明显低于B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血液透析滤过相比较,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采取高通量的血液透析治疗,对于各分子毒素的清除率更高,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梁江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