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漫江
目的:研究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并依照感染程度将其分为严重感染组和普通感染组,每组41例.同期选取4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血清降钙素原及APACHE-Ⅱ评分和呼吸系统感染程度间的关系,血清降钙素原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严重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情况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比,严重感染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上述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变化情况比较(P<0.0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均伴随患者感染程度增加而提高,二者具有正相关,能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及临床疗效予以判断,对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病症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卢年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伴随着国际经济、科技水平的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个名词已经被1994年国际头痛学会给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起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因原发性损坏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或者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导致神经递质释放过度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叙述了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特点及药理机制,并对药物治疗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作者:郑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加用丁苯肽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卒中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红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根据脓毒血症指南治疗,β受体阻滞剂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脓毒血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的差异.结果:β受体阻滞剂组患者的脓毒血症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β受体阻滞剂组的心脏指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心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脓毒血症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肌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有良好的心脏保护效果.
作者:王建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6牟11.月本院收治的69例脑占位病例,包括37例脑胶质瘤,32例脑转移瘤.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DWI检查.结果:DWI显示脑胶质瘤、脑转移瘤均呈现低信号;脑胶质瘤瘤体、瘤旁水肿区表观扩散系数(ADC)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差异显著(P<0.05);脑转移瘤瘤体、瘤旁水肿区ADC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差异显著(P<0.05);脑胶质瘤组、脑转移瘤组标准化ADC (rADC)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胶质瘤、脑转移瘤诊断鉴别中,DWI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赖荔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治疗髌骨骨折手术105例,术中选取可吸收线、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多数骨折病例在术后2周能屈膝90.并下地行走;疗效评价为优的96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为98.10%.结论:利用可吸收线、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好,且安全可靠,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是目前治疗髌骨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振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83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66%(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治疗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甲状腺瘤患者的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患者共8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1倒)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心率及血压异常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心率及血压异常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使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大幅度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密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小切口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在完成手术之后对这些患者的眼压、视力、滤过泡情况进行观察,并随访这些患者半年时间. 结果:经过手术之后,这些患者的视力要比手术前的视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高,其中小于0.02.有6眼,占11.54%,大于0.02且小于0.60的有31眼,占59.62%,超过0.60的有15眼,占28.85%.正常眼压的有43眼,占82.69%,手术后有9眼眼压在27mmHg前后,其中39眼(75.00%)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7眼为局限性滤过泡,6眼无明显滤过泡结论: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这类患者能够时其眼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视力,操作安全,费用不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三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国产雷贝拉唑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入院前确诊,满足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然后按照随机数袁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雷贝拉唑钠针剂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同时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计算总体有效率、显效率,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研究组40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7.5%,显效率为82.5%;而对照组40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5.0%,显效率为77.5%;以上两组比较,显效率和总体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雷贝拉唑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更加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廖振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心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eyer评价、巴塞尔(Barthel)指人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金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镜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检查确诊的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喷洒止血治疗,研究组经胃镜注射止血药物后再行喷洒止血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胃镜检查明确病因者占93.75% (75/80),各病因类型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检查可较好地明确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在其辅助下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蒋良君;吴清;傅念;曹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效果评价及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180例,随机的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循证护理的干预措施.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提升了护理的工作治疗,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进而提升了患者时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吴秀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实施硬膜外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的效果及其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方面的效果.方法:纳入78例妇科手术患者,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盐酸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实施硬膜外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结果:对两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进行判定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和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显示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手术术中与术后应用硬膜外甲磺酸罗哌卡因可以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
作者:侯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循证医学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0例则遵循循证医学理论,通过了解问题、获得循证支持、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的方案来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更具有目的性,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邓泽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外科护士在全麻术后禁食禁饮时间方面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工作的66名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问卷对所有护理人员全麻术后禁食禁饮认知情况进行调查.观察不同护龄、文化程度以及职称护理人员的认知评分.结果:外科护士对全麻术后禁食水的认知率为53.03%.在不同文化程度护理人员中,本科及以上认知评分高,为90.29(s=2.88),中专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认知评分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职称方面,主管护师的认知评分为94.95(s=2.11),较其他两组均更高,初级外科护士数据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士对全麻术后禁食禁饮时间及相关知识方面认知率低,护理人员文化程度、职称等因素的不同会造成一定认知差异,还与工作强度、再教育等有关,应统一加强学习及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加强人文护理.
作者:何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及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子宫肌瘤类型、手术方式、随访情况.结果:术后子宫肌瘤复发及残留的关键因素为肌瘤数目,肌瘤数目每增加1个,残留率会增加2%.88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子宫肌瘤术后复发患者20例,复发率为22.72%.患者出现复发的时间一般是在术后12 ~40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29.35个月(s=5.32);子宫肌瘤大小、子宫肌瘤类型等都是复发及残留的关键因素.结论:子宫肌瘤数目及子宫肌瘤类型是临床主要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残留及复发率.
作者:罗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江门新会新希望眼科医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24例患者(24眼)术后并发症常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周至12个月,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为前房积血2眼(8.3%)、前房形成迟缓8眼(33.3%)、引流管堵塞3眼(12.5%)等.术后晚期并发症为引流盘包裹继发高眼压5眼(20.8%).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并发症复杂多发,但经过及时妥善的处理仍可达到理想的疗效.
作者:唐聪;钟景贤;陈贞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施行层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本试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骨科病房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150例;同时选择我院骨科病房护士76名,将护士随机分为A组30名、B组46名,对照组选择A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选择B组,施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各项试验数据.结果:骨科病房中施行层级护理管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随之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亦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于骨科病房中施行,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亦十分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袁辉辉;彭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患者总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30例进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32例进入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较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钟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