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敏
目的:探究我院的实际脑梗死溶栓流程的主要时间延迟点及探讨改进方案.方法:统计并分析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溶栓患者的诊治资料,得出平均入院至溶栓时间及各个环节时间.结果:溶栓病例给药时间(DNT)平均为86.8min,入院后完成血液学检查的平均时间为18.2min,入院后完成头颅CT检查并阅片的平均时间为32.3min,转运至病房至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间为35.7min.结论:我院溶栓流程存在较大延迟,通过规范培训、增进科室协作及调整流程可缩短时间延迟.
作者:张春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低剂量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可行性,以期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6月于我院收治的46例行CT平扫检查的胸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超低剂量组和常规刺量组,常规剂量组扫描参数为120kV,180effmA;超低剂量组扫描参数为120kV,180effmA,其他扫描参数均保持一致.比较两纽患者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及有效剂量,并采用Kappa法评定不同医生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超低剂量组患者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及有效剂量均明显下降(p<0.05);两位医生的诊断结果几乎一致.结论:超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时,虽然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能满足临床诊断肋骨骨折的要求.
作者:曲顺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局部注射止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单一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的40例设为对照组,将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注射止血治疗40例设为观察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局部注射止血治疗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止血快,操作方便的特点,安全可靠.
作者: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雾化吸入治疗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压缩空气或超声波等作为动力源、使药液形成雾状微小颗粒随吸入气进入患者呼吸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雾化吸入治疗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在医院、诊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甚至家庭中等均可使用的治疗方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部、气管、支气管,可减轻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在迅速缓解呼吸道不适症状、消除咽喉水肿、改善肺功能的同时,还有利于周围组织,特别是呼吸肌供氧,可明显缓解支气管痉挛,同时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及降低肺动脉高压,防止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低氧血症[1].结果:现代医学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的疾病以及外科全麻气管插管术后缓解咽喉水肿[2].结论:口含式雾化吸入器由于需较长时间的张嘴吸雾,对口形的密闭性要求高,许多牙齿缺损的老年患者、儿童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而且长时间地张口使老年和儿童患者难以耐受.而面罩式的雾化吸入在给患者带来确切疗效的同时,耐受性、舒适性和依从性很好.现将我们的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谭锦凤;刘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静脉留置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罗晓镜;李鑫;杨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产科231例产后出血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本研究中,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显效129例,有效8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64%.其中精神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病变等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在围生期针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死亡.
作者:胡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的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分析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儿童共有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都实施常规的抗感染、平喘等对症的疗法.研究组再增加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雾化吸入疗法,用量是每次2ml,每日2次.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喘憋、咳嗽、哮鸣音以及湿罗音症状的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的患者显著减少(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多(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时没有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及口腔中出现真菌的感染等不良的反应.结论:通过布地奈德的混悬液雾化吸入的方法来治疗儿童的哮喘急性发作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相应症状,而且较为安全.
作者:张明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上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观察方法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共计10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经过检查身体健康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在研究中采用ACL-9000血凝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水平,针对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指标差异及不同期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对分析.结果:在凝血功能方面,观察组Fib、D-dimer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APPT、PT、和TT3项指标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1期和2期的患者的血浆Fib、D-dimer的浓度水平明显比3期和4期的患者要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而言,较易发生各类血栓性疾病,通过开展凝血功能检测,对于减少相关血栓疾病的发作有着积极作用,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获得重视.
作者:熊春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31例实施常规治疗,B组34例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实施美托洛尔治疗,就组间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比对.结果:组间在心功能、超声心电图指标情况方面比对,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B组治疗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A组治疗有效率70.97% (P<0.05).结论:临床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时,加入美托洛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椎广应用.
作者:邓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人工流产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40例研究组和40例对照组,研究组术后接受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纽护理前后焦虑水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让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章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肩关节周围手术过程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肩关节周围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超声+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对照纽行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观察对比两组的麻醉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等.结果:在麻醉穿刺次数及麻醉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关节周围手术患者,麻醉方法选取超声+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可以显著减少麻醉穿刺次数,获得确切的麻醉效果,值得广泛普及应用.
作者:岳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8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CRP水平、血WBC及SIRS评分与患者高体温、热程呈正相关,且不同热程组的CRP指标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RP水平指标,比血WBC、SIRS评分更能有助于对患者的热程进行判断,从而使机体的炎症状态得到更敏感的反映,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韦靖;黄彬;陆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前节术后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至2016年收治的眼前节术后炎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治疗一段时间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3%,优于对照组的75.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前节术后炎症治疗方案中选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东;仲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葛酮通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编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心绞痛者分为在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辛伐他汀+卡托普利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加用葛酮通络胶囊治疗两组的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58%,观察组为91.67%,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葛酮通络胶囊加以治疗,可以取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心电图,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汪倍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肌电图在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治疗前行面肌反射和面肌肌电图检查,并对比颅脑MR成像.结果:①面肌反射和面肌肌电图:30例患者中有7例瞬目反射的早反应(R1)和迟反应(R2、R2’)的潜伏期和波幅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异,有23例患侧迟反应波幅明显高于健侧,但仅仅是刺激同侧的迟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面肌痉挛症状较重者的眶上神经时,在同侧口轮匝肌或颈阔肌上同时记录到早反应和迟反应,即联带运动反应,但不恒定.放松状态下患侧与健侧平均肌电值(AEMG)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收缩状态下患侧与键侧MF、MPF、EMG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颅脑MR:30例患者中,患侧面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21例,健侧6例,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30例患者同时行肌电图和颅脑MR检查,肌电图异常者23例(76.7%),颅脑MR异常者21例(70%),两者同时异常者15例(50%).结论:肌电图在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病因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高翠;许春丽;李海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血栓弹力图(TEG)是根据凝血的过程当中凝固动态改变而绘制的图像,将全血中的凝血与纤溶能力反映出采.本文主要对TEG应用在外伤失血性休克、心脏手术、肝移植、血小板个体化治疗的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苏茜;梁玉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应用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在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也大量引入了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可以将枯燥的内容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地投入到护理学习中,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临床护理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课堂知识进行解决,提高了教学质量,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前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影响着教学效果.根据近几年本人对多媒体的使用,深刻体会到,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对多媒体教学加以创新,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崔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急性主动脉夹层(AD)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每年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5~30例,但临床上近年来病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是多样化的,可能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报道的是一位47岁男性,以急性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MI)、心源性休克就诊.患者行紧急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累及右冠.右冠状动脉开口99%狭窄(呈线性血流,未见明显斑块),远端血流TIMI1级.于右侧冠脉安放支架]枚.术中患者多次出现室颤,给予心肺复苏、电除颤后,胺碘酮静脉推注后,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后,病情相对平稳.患者术后胸闷症状明显缓解,但血压仍偏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补液等治疗,后诉右侧肢体麻木,床旁心脏超声提示升主动脉夹层,患者立即停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转上级医院治疗.对于急性胸痛考虑急性心梗,冠脉造影结果特殊者,应高度警惕主动脉夹层.如果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应尽快完善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导致不恰当的治疗,从而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作者:赵雅静;修明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使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55例对照组与55例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采取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试验阶段呼吸道感染次数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相应指标升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力,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
作者:陈燕;易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在早期肺癌患者的监测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收治的88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普通CT以及低剂量CT进行动态进展监测,分析两种方法的图像特点.结果:对于直径<5mm、5~10mm及>10mm的早期肺癌患者诊断中应用普通CT以及低剂量CT的诊断符合率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未出现病灶明显变化的9例,病灶径线明显变大的26例,出现病灶转移的4例.结论:在早期肺癌患者的监测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早期发现肺癌病灶存在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辐射损伤性较弱的临床优势.
作者:田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