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木·克依木;沙拉买提·斯得克江
目的:探究血清反应蛋白水平于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小儿肺炎的30例患儿(研究组),选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为两组受检儿童实行CRP检测,对比两组在CRP水平上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RP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性由高于病毒性,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CRP作为一种炎性指标可以用于诊断儿童是否患有小儿肺炎,还可以用于鉴别肺炎的类型.
作者:宋玉山;王春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利用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同时进行内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另外试验组腹部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也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十分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陈潇;王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进行两组患者60天后临床疗、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有90.64%治疗有效率,对照组有57.23%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95.31%肠镜复查有效率、9.61%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有71.45%肠镜复查有效率、33.4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肠镜复查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更高安全性,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甘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中血常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确诊患有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比对两组孕妇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MCV、MCH含量.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血常规MCV、MC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MCV、MCH含量对于筛查产前地中海贫血孕妇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筛查指标,必要时可用于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和产前胎儿检测.
作者:陈良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针对老年脑科患者的护理现状,探讨老年性脑科患者的护理所采取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男性15例患者和女性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工作中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研究.结果:老年性脑料患者的护理的干预能够使得老年性脑科患者的健康恢复工作带来促进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对于老年脑科患者的护理效果有直接、良性化的影响,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邓友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CT诊断与鉴别肺部孤立团块合并空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肺脓肿、肺结核以及肺癌合并空洞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卫星灶:肺脓肿与肺癌周围主要为片絮,肺结核除片絮外,分支线状影及结节的发生率为100%;内壁:肺脓肿8例、肺结核3例、肺癌空洞35例;毛刺:肺脓肿5例、肺结核25例、肺癌32例;分叶:肺脓肿4例、肺结核3例、肺癌40例;行增强扫描后,肺脓肿与肺癌均强化,肺结核除5例环形包膜强化外,其余均无强化,并且各组征象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肺脓肿、肺结核以及肺癌合并空洞的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特点,及时行CT检查,可以鉴别疾病,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张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结核患者痰液中结核杆菌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予以痰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检验,对照组则予以传统的痰涂片检验方法.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患者采用痰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出率高,应用前景广.
作者:郭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我院收治的712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其血液样本,培养病原菌,并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性.结果:712例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出108株病原菌,其中78株革兰阴性菌占72.2%,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5株革兰阳性菌占23.2%,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主;5株真菌占4.6%,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是85.2%,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是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屎肠球菌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80%.结论: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高,及时准确地检测病原菌耐药性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对控制血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培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微创手术对宫外孕患者远期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宫外孕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宫外孕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再次妊娠顺利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云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摘出加眼力健AR40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抗青光眼小梁切徐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20例(24眼),进行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眼力健AR40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眼压、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前与手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对比,1眼病患因视神经萎缩明显、视力无明显改善外,其余23眼病患视力与术前有程度不同的提高,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956~ 530mm-2)同手术后3个月(930~501 mm-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6眼,1周内均得到恢复.术后一过性高眼压2眼,同在1周后恢复.手术后3个月后出现视力下降1眼,检查见该病惠,角膜透明,眼压正常但视神经萎缩明显加重.术后随访12~36个月,全部术眼角膜透明,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进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眼力健AR40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科学有效的,同时手术技巧、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邹捷敏;孙建华;周治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重睑成形术后上睑缘外翻及重睑线凹陷过深不良形态分析以及修复效果.方法:重睑成形术后,将上睑不良形态进行分型以及分级,通过手术来修复,将上睑由内眦至外眦均分为Ⅰ、Ⅱ、Ⅲ区.结果:修复18只眼上睑缘外翻畸形、24只眼重睑线凹陷过深畸形,发现术后重睑线形态均呈现出良好状态.结论:临床上应重视睑成形术后的不良形态,设计合理手术矫正,改善外观.
作者:虞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接收的60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27/3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良好,对于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较为明显,因而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
作者:郭聆君;李巧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分别收治100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值143.64ng/ml(s=14.36)、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值265.36mAU/ml(s=35.64)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敏感度、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87.50%、65.00%、12.50%、35.00%.结论: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殷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作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组织作用于老年下肢手术中,整体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监测血清降钙素原用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子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按照患者病床单双号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常规管理应用于对照组中,将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应用于观察组中,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监测后,其抗生素用药平均天数分别为5.72d(s=1.14)和9.85 d(s=1.88),同时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白介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抗生素患者采用血清降钙素原.监测,能够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次数,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刘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L-10、IL-12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慢性丙肝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对照组单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疗效;用药前和用药48周患者PBMC IL-10、IL-12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抗病毒疗效更高(P<0.05).用药前两组PBMC IL-10、IL-12水平相似(P>0.05);用药48周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PBMC IL-10、IL-12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肝患者PBMC IL-10、IL-12的影响大,可有效发挥抗病毒作用,促使PBMC IL-10、IL-12水平的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郝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硬化与后腹腔镜去顶术对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穿刺硬化组与腹腔镜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穿刺硬化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比腹腔镜组短,但治愈率明显比腹腔镜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后腹腔镜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治愈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经皮穿刺硬化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作者:郑定钦;周青英;林宣良;黄达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9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在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护理差错事故例数上的差异.结果:比较两组数据在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护理差错事故例数上的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分泌科护理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方法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实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玉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A组与B组,每组包括患者25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措施,B组患者接受早期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A组患者经干预后机体舒适度、心理状况、活动与自理能力等评分均较低,B组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操作,进行疼痛护理,大部分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评价较高.
作者:刘红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镍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7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分别选择镍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骨折愈合用时、手术用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术后活动用时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镍钛聚髌器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均具有显著的效果,其镍钛聚髌器能够减少其手术用时,有助于术后的恢复.
作者:于金华;吕应文;任周奎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