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虞力航;周毅
目的 通过内科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探讨影响胸膜粘连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99例局麻下内科胸腔镜确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内科胸腔镜下将患者胸膜粘连严重程度分为6级.以胸膜粘连程度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相关因素及一般情况作为自变量,包括患者胸水pH值、总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葡萄糖(Glu)、单核细胞百分比,及患者年龄、患病时间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胸膜粘连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99例患者中胸膜粘连程度分级分别为0级12例(12.12%),1级33例(33.34%),2级21例(21.21%),3级21例(21.21%),4级12例(12.12%),5级0例(0.00%).患者胸膜粘连程度与胸水pH值和患者患病时间两个因素有相关性(P<0.05).结论 对内科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程度可以进行分级判断,胸水中pH值对胸膜粘连程度是保护因素,而患者患病时间是胸膜粘连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故胸水pH值和患者患病时间有助于胸膜粘连程度的预测.
作者:舒敬奎;刘凌;张剑青;方利洲;杜昆钰;李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阻塞性腮腺炎主要是因腮腺导管炎性增生或局部损伤引起唾液流出受阻而导致腮腺反复肿胀,其致病因素可能为结石、黏液栓子、食物残渣和纤维样物质[1].笔者诊治该病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以“间断呕血、黑便7年余,复发2d”之主诉入院.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予以抑酸、止血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作者:韩文;郑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2个内镜治疗胃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例,描述其临床特点,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1例为50岁男性,病灶位于胃角后壁,1例为59岁女性,病灶位于胃体前壁.2例均通过内镜完整切除病灶,病理皆为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随访至今患者均预后良好,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对于病灶较小侵及肌层的良性胃纤维组织细胞瘤,内镜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栾富娟;李岭;郭凌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下呼吸内镜治疗气道严重阻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2例经ECMO辅助下呼吸内镜手术解除中央气道阻塞的临床资料、手术经过、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评估.结果 术后气道阻塞开放程度,病例1左主支气管开放100%,右主支气管开放50%,病例2气管开放90%,术中出血量病例1为70 ml,病例2为300ml,术后呼吸困难症状及评分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 ECMO技术在呼吸内镜手术中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为严重气道阻塞的微创内镜手术提供了新的辅助方式.
作者:邹俊;黄江;吴驰;吕琴;彭淑琼;刘跃建;倪嘉嘉;李祥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手术治疗的3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RCP联合EST组和开腹组,每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费用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ERCP联合ES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黄疸消退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抗感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EST组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但其住院总费用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管炎、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EST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18.7%(28/150),明显高于开腹组6.0%(9/150)(P<0.05).出院时,ERCP联合EST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ERCP取石术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万峰;依玛木买买提江·阿布拉;王海久;任利;侯立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技术在胆道恶性肿瘤合并胆道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在ERCP过程中,62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行ERCP时利用导丝辅助下向胆管内引入活检钳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获取标本.结果 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技术行胆道活检夹取组织块成功率为100.0%,62例钳夹活检中41例获得组织学诊断,活检敏感性为66.1%,活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同时研究发现胆管上中段活检阳性率(上段76.9%;中段78.6%)明显高于胆管下段(45.5%)(P<0.05),胆管原发肿瘤活检阳性率(88.2%)高于非胆管起源肿瘤(胰腺癌阳性率35.3%)引起的胆道梗阻(P<0.01).结论 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技术是安全、简便、易于掌握地获取病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方法.
作者:刘军;陈超伍;陈娟;邓登豪;陈娣;鲁帮巧;陆玲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并经腹置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55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经腹置鼻胆管引流30例(鼻胆管组)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5例(T管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组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和3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管组优势更明显.T管组术后并发症共11例(44.0%),鼻胆管组共10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水、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几乎均由T管引流造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避免了T管引流的一系列弊端,并未增加胆漏、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适应证范围内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安全、有效.
作者:李华林;陈安平;胡铤;高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胃结石是由于食入的某种动植物成分,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在胃内不被消化,凝结成块而形成;内镜治疗胃结石是目前常用方法,但操作时较长[1].文献报道还有激光微爆破法、高频电碎石法、网篮或圈套器切割碎石法、活检钳异物钳直接钳夹碎石法、中药排石和药物溶石法等,这些方法都各具优缺点;2015年7月我科行完全腹腔镜下胃切开取石术治疗胃多发巨大结石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朝阳;秦章禄;周兴舰;朱融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EPLBD)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256例年龄大于60岁(平均72.6岁)的老年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0 mm)患者随机分为EPLBD(n=129)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常规EST)(n-127)两组,均根据实际情况行碎石术、网篮取石术和(或)气囊取石,直径大于25 mm巨大结石先置入胆管塑料支架,3个月后择期取石,同时观察两组胰腺炎发生率、术后4、12和24h血淀粉酶结果.结果 EPLBD组与常规EST组比较,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8.37%与88.97% (P >0.05)、取石时间分别为(25.0±5.2)及(45.0±11.1)min(P<0.05)、需机械碎石率分别为8.00%及36.00%(P <0.05),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26%及6.19%(P >0.05),术后4、12和24 h血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EPLBD术,无术后大出血发生,常规EST组3例术后24~48 h发生大出血,经再次内镜下止血好转.结论 EPLBD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与常规EST组比较,疗效确切、操作时间短,需要较少的机械碎石术,而并不增高血淀粉酶水平及胰腺炎发生,发生术后大出血几率低,在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中更为有效、安全.
作者:郭壮;赵卫东;崔振芹;杨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值在预测经皮肾镜EMS碎石清石系统取石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8月-2015年7月采用俯卧位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210例,术前CT扫描测定结石CT值.手术采用22Fr或24Fr通道、18Fr新型标准肾镜,以第四代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碎石取石,计算取石速度(ml/h).术毕根据超声碎石难易程度及取石速度将210例患者分为A(难碎,取石慢)、B(中等)和C(易碎,取石快)3组,将3组结石的平均CT值分别进行比较,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210例手术均顺利,取石速度18~85ml/h,将取石速度<30 ml/h者分为A组,30~50ml/h分为B组,>50ml/h分为C组.A组共62例(29.5%),B组98例(46.7%),C组50例(23.8%).3组结石平均CT值分别为(1 108.0±105.0)、(853.0±95.0)和(669.0±77.0)HU,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测定肾结石CT值对于经皮肾镜EMS碎石清石系统取石效率具有预测价值,CT值>1 100.0 HU者超声碎石清石效果欠佳,可考虑首选其他碎石工具.
作者:曾鹏;蒋重和;李光明;潘楚灶;曾少华;莫鉴锋;曾健文;吴小伟;龚国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高效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2015年10月因复杂性肾结石在该院行经皮肾镜联合榆尿管软镜下碎石治疗的21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2岁,多发性结石13例,鹿角形结石8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单通道碎石,1例因术中出血、2例因结石较大改行二期碎石术,余18例患者均一期成功处理结石.平均手术时间(106.0±15.0)min,一期结石清除率85.7%(18/21).术中未出现大出血、尿源性脓毒血症和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是单一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补充.
作者:徐刚;虞力航;周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窄带显像技术(NBI)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NBI对122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分析不同病变NBI图像特点,并给出NBI模式下病变图像评分,分别计算肺部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NBI评分并比较;分析比较普通白光模式下与NBI模式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阳性预测值.结果 活检组肺部良性病变(NBI评分9~11分)与恶性病变(NBI评分13 ~ 14分)的表现有明显差异.普通白光模式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4.8%,特异度54.7%,阳性预测值38.6%,阴性预测值91.5%.NBI模式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3.5%,特异度92.6%,阳性预测值87.8%,阴性预测值96.2%,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灵敏度P <0.05,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P<0.001,阴性预测值P<0.05.结论 NBI较传统的白光能更为准确地预测肺部病变的病理类型,发现早期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美君;吴宏成;姜静波;王国安;吴仕波;葛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光斑法和直视法两种技术用于Bonfi1s纤维光导硬镜气管插管的学习曲线和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住院医师学员10人,性别不限,年龄25~35岁,取得医师资格≤2年,没有纤维光导硬镜的使用经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光斑法组(A组)和直视法组(B纽).选取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为操作对象.学员使用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记录每位学员首个50例患者气管插管操作的气管插管次数、插管时间(s)、插管成功率(%);通过累积和(CUSUM)的方法建立学习曲线;记录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学员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插管次数、3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应进行的少操作例数为40例,B组为35例,B组学习曲线优于A组(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采用直视法技术时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的学习曲线优于光斑法,并且气管插管并发症少,直视法技术更适于初学者的学习训练.
作者:王剑;袁岚;傅国强;于桂杰;唐炜;郭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后腹腔灌洗、持续循环式腹膜透析(CCP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于腹腔镜下手术,术后灌洗引流与CCPD交替进行,病情稳定后(约需3d)单一行腹腔灌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Balthazar CT积分从第1天即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在第3天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各时点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时相点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呈明显降低趋势(P <0.01),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点各细胞因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术后灌洗引流与CCPD治疗SAP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快捷、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无需抗凝等优点,无血液动力学影响,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等特点,是一种治疗SAP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焕东;刘金群;张春梅;杨焕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和基因学检测在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5月-2015年10月共55例初诊的临床诊断纵隔占位或疑为肺癌伴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明确诊断行EBUS-TBNA检查,必要时联合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完善诊断及分型,并对部分肺癌患者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检测以明确分子分型从而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55例患者中,经EBUS-TBNA确诊为肺癌37例,肺转移癌3例,软组织肉瘤1例,转移性淋巴结腺癌1例,淋巴瘤1例,结核病4例,慢性炎症1例,7例经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EBUS-TBNA在该组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5%(37/40)和94.5%(52/55).29例EBUS-TBNA组织标本依赖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肺癌且得到明确分型,其中17例肺腺癌,6例肺鳞癌,6例小细胞肺癌.6例EBUS-TBNA组织标本行EGFR基因检测,其中1例同时行ALK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示EGFR基因突变型4例,ALK基因无融合1例.所有病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诊断肺癌具有良好价值,且安全性较好,结合免疫组织组化检测及基因突变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突出的价值.
作者:陈升;刘爱群;刘立义;陈小妮;叶新青;陈航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然低压连续灌注冲洗法在点触式探针超声碎石清石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35例肾结石患者,采用自然低压连续灌注冲洗法行经皮肾镜点触式探针超声碎石清石治疗.术中将3L袋装生理盐水悬挂输液吊钩上,上液面距患侧肾盂高度为50 cm,开放冲水管,形成自然低压连续灌流冲洗,采用点触式超声探针碎石清石.结果 术中视野清晰,无大出血、肾盂黏膜吸附伤和刺伤.术后均无高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石残留2例,清石率为94.29%(33/35).结论 自然低压连续灌注冲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冲洗管理方便.有效预防因肾盂高压所引起的尿脓毒症发生,宜作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灌注冲洗的常规方法.
作者:车兆平;卢明曼;黄永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对原发性肝癌的生命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的2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4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变化;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变;观察复发率及生存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清蛋白、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LT、AST、总胆红素和AF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EORTC QLQ-C30总体健康情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和呕吐、疼痛、疲倦、失眠、腹泻和食欲减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ORTC QLQ-C30总体健康情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恶心和呕吐、疼痛、疲倦、失眠、腹泻和食欲减退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随访了190例患者,随访率为93.14%,健在的患者有108例,死亡的患者有8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位置、治疗前ALT、AFP水平、术中输血、手术方式、肿瘤复发与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后预后相关(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原发性肝癌预后与发病位置、治疗前ALT、AFP水平、术中输血、手术方式和肿瘤复发相关.
作者:牛剑祥;张俊晶;任建军;王万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局部抗生素灌洗降低胆道结石复发率的效果.方法 胆道结石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都给予ERCP手术治疗,同时治疗组在术中给予局部抗生素灌洗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效果,同时随访调查胆道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一次与二次取净结石比例分别为91.1%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90.0%和1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7.8%,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4天内急性胰腺炎、胆管炎、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之后两组直接胆红素(DB)和总胆红素(TBI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都大幅度减少(P<0.05),并且对照组上述4种物质的含量要高于治疗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调查6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2%(2/90),对照组为11.1%(10/90),治疗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CP术治疗胆道结石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局部抗生素灌洗的应用能促进恢复肝胆的生理学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总体治疗疗效,也有利于降低胆道结石的复发,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俊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应用三腔营养管与螺旋胃管给予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73例自2013年10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AP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其中42例使用三腔营养管予以早期营养,31例使用螺旋胃管予以早期营养,对比两种管路在头72 h内的胃残余量、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堵管率、移位率、喂养不耐受、患者不适程度以及是否达到终喂养目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三腔营养管在胃残余量、反流误吸率、喂养不耐受以及终达到喂养目标等肠内营养学方面对比螺旋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堵管率(三腔管胃管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腔营养管对比螺旋胃管在AP患者肠内营养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无禁忌胰腺炎患者应优先选用作为早期肠内营养通路.
作者:李娜;赵春光;张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1 470 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Di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15年4月-2015年10月1 470 nm DiLEP剜除的56例BP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精阜外上方5点或7点于外括约肌近侧处用镜鞘逆推侧叶增生腺体或用激光点切加镜鞘逆推的方式找到外科包膜平面,用激光进行汽化和止血,剜除中叶、左侧叶、右侧叶,并推入膀胱腔,组织粉碎器粉碎剜除腺体.结果 剜除腺体时间15~65min,组织粉碎时间5~37min,切除腺体组织29~152 g.术中无电切综合征、直肠穿孔和膀胱穿孔病例,无输血病例.短期尿失禁5例.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1 470 nm半导体激光具有良好的组织汽化和止血效果,1 470 nm DiLEP+组织粉碎,大限度地切净了增生腺体,止血更加彻底,还节省了手术时间.
作者:柯昌兴;王剑松;陈戬;韦海荣;颜汝平;詹辉;王伟;王海峰;王升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