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术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生育结局研究

邱晓红;韩丽英;李荷莲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 生育结局, 剖腹, 腹腔镜, 输卵管切除术, 输卵管保守性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术式和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患者的生育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输卵管妊娠妇女经手术治疗后的生育状况,比较剖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输卵管保守手术与切除手术之间的区别.结果 宫内妊娠率在开腹手术组为27.0%,在腹腔镜手术组为51.1%,重复性异位妊娠在开腹手术组为39.7%,在腹腔镜手术组为18.0%.两组不孕率分别是33.3%和30.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内妊娠率在输卵管保守手术组为50.0%,在输卵管切除组为22.4%,重复性异位妊娠率在输卵管保守手术组为21.7%,在输卵管切除组为34.5%.不孕在两组分别是28.3%和43.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去除了引起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后,宫内妊娠率明显增加,而不孕率和重复性异位妊娠率明显降低.结论 在影响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后生育结局的因素中,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保留输卵管的手术明显优于输卵管切除术.如患者没有引起输卵管妊娠的相关因素,则其生殖预后良好.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纳米生物技术在外科的临床应用

    纵观近几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和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主流方向.美国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正由半导体芯片领域转向生物医学领域,纳米生物技术已经被列入美国的优先科研计划.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药物载体治疗与诊断技术、生物相容性材料、天然纳米生物材料、纳米中药等方面.目前纳米技术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的前夜,已经取得的令世界为之震动的系列成果,纳米生物技术也将高速发展,只有认识它、发展它,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张阳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喉显微外科手术186例

    目的 探讨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在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结果 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对MAP、HR、SpO2的影响较小,186例中心率减慢者5例,血压升高者8例,及时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静脉复合全麻,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喉显微外科手术.

    作者:单廷义;李红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国产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

    目的 探讨国产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国产钬激光机经输尿管肾镜或膀胱镜治疗泌尿系结石54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中段结石6例,下段结石17例;膀胱结石23例.术后1~6周复查B超及KUB平片,观察结石排净情况.结果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23例全部排尽;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中有7例全部排尽,另1例有碎石上移至肾盂,ESWL后仍未排尽.结石排净率97%.未出现输尿管穿孔、撕脱、尿外渗、水中毒、严重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输尿管狭窄发生;而膀胱结石的排净率为100%,无并发症.结论 国产钬激光机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詹留松;江世祥;宋周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点及佳手术配合技巧.方法 对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计88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及物品准备、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配合予以总结.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医护配合默契,并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结论 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给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必须配备专职护士,确保手术配合成功.

    作者:王玉霞;刘秀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1999~2004年收治的12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全部病人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6个月~4年,仅2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现仍在随访中,其余10例未复发,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处理严重病例时,仍不能取代传统的Gldwell Luc手术.

    作者:刘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20例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5月,120例手汗症患者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接受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切断T2~T3,合并腋窝多汗者同时切断T4.术中采用红外线测温仪监测手掌温度的变化.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气胸置入胸管后肺复张.术中监测交感神经干切断前后手掌温度平均升高2.5℃,术毕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立即消失.平均手术(58.3±23.2)min,术后平均住院(1.6±0.8)d.5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多汗,5例出现背痛,均能耐受.随访1~23个月,平均(12.4±4.6)个月,无1例手汗症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技术,但其特有并发症的预防值得重视.

    作者:魏翔;潘铁成;汤应雄;胡敏;李军;陈涛;喻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便血病人结肠镜下的病因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便血病人结肠镜下的病因,并与非老年组进行对比.方法通 过对1年内所有便血病人结肠镜检查结果 进行总结,对老年人便血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结肠癌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而非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老年组.结论 老年人便血的病因以结肠癌常见,对老年人便血病人应常规做结肠镜检查.

    作者:李雪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临床疗效观察及并发症探讨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疗效、预防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22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碎石成功率及分析12例并发症原因.结果 一次性碎石成功率94.7%(215/227).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为82.2%(37/45),中段结石为96.6%(57/59)、下段结石为98.4%(121/123),术后1~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100%.随访时间为2~15个月,复查B超显示肾积水减轻或消失,部分病人复查KUB十IVU未发现输尿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6.2%,主要发生在技术开展的初期.结论 该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好的输尿管置镜技巧、保持术野清楚、结石适当固定、冲水压力的控制以及碎石操作的技巧.该技术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作者:彭伟;张青汉;董能本;叶绪龙;潘卫斌;姜卫东;桂定文;陈小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对MED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9月~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4例.结果 285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该组优205例(71.9%),良73例(25.6%),优良率97.5%.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该组无1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崔新广;常增林;庄正陵;段俊虎;刘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氟比洛芬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急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B组,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A、B两组分别于注药后4、8、16和24h进行视觉模糊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LC患者术后大部分存在中等程度的疼痛,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可使VAS显著减低(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LC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

    作者:曾志文;陈伟元;曾金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输尿管镜倒入法置镜临床应用286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倒入法置镜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286例输尿管结石应用该方法的经验.结果 286例均置镜成功并完成后续治疗.结论 输尿管镜倒入法置镜安全,高效,创伤小,适合各种输尿管开口.

    作者:桑乾宏;蔡雅富;任胜强;邬旭明;袁鹤胜;刘星明;方建军;王强辉;梁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膝前痛的关节镜下病因分析及诊断

    目的 采用膝关节镜检术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引起膝前痛的关节内致病因素.方法 对该院自2000~2004年就诊的怀疑关节内因素导致的膝前痛病人120例,全部进行膝关节镜探查手术.结果 结合术中镜下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髌骨软骨软化症42例、髌股关节炎22例、髌股排列紊乱症21例、滑膜皱襞综合征15例;关节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10例、髌前脂肪垫综合征7例、股骨髁间凹狭窄症3例.结论 利用膝关节镜技术并结合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可对膝前痛的关节内因素进行病因分析及明确诊断,具有微创、高效、有限治疗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作者:徐洪港;徐斌;冯瑛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改良法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

    目的 探讨改良法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32例,并对该手术予部分改进:将中间的切口选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约1.0~1.5cm处;缝合颈前肌群时让患者去枕头,平卧位,使颈前肌群充分松弛;在甲状腺创面置引流管一条,术后2、3 d拔除;术后第9天拆线.结果 30例手术顺利完成.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因在处理上极时出血不能控制;1例因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为甲状腺滤泡状肿瘤需行双侧甲状腺全切.1例因结节较大且位于甲状腺下极后内方,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个月恢复正常.出血量约50~80mL,手术时间为100~240min.结论 手术的部分改进更能满足年轻女性患者的美容要求,使手术操作更容易.把握中转开放手术时机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黎洪浩;曹海玲;张红卫;赖东明;王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胃肠道血吸虫病的内镜与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胃肠道血吸虫病的内镜和临床表现,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对内镜和病理确诊的168例胃肠道血吸虫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8例胃肠道血吸虫病患者中,胃血吸虫病33例,肠血吸虫病135例.138例内镜检查表现为炎症型24例,溃疡型73例,增生型41例.病理以慢性萎缩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黏膜层、黏膜下层或坏死组织中有多量血吸虫卵沉积或钙化.合并胃肠道肿瘤134例,发生率79.76%,其中胃癌23例,大肠癌111例.结论 胃肠道血吸虫病的内镜及临床表现为多样性,并发症多,肿瘤发生率高,诊断依靠流行病学史、内镜和病理检查,应及时诊断治疗,定期随访.

    作者:殷新光;王波;杨志宏;曹晨曦;王桂华;季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密集多点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21例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密集多点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对贲门口齿状线及以上5、6 cm范围的曲张静脉密集多点结扎,每隔3周重复治疗,直至曲张静脉全部根治.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及胃镜复查,术后3个月结果 作为近期疗效判断依据,6个月以后作为远期疗效判断依据.结果 21例患者共完成40次、321点结扎,平均每例结扎1.9次、15.3点.近期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为100%,复发出血率为0;经过平均10.6个月随访,远期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为5%,复发出血率为0.结论内镜下密集多点结扎术治疗能有效根治食管静脉曲张和预防再出血,远期疗效较好.治疗不受肝功能状态的影响,并发症少.

    作者:刘吉奎;董家鸿;蔡景修;欧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疝无张力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并腹股沟疝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联合疝无张力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用环状网塞填充疝环口,以达到修补缺损,用片状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再一期行TUVP.结果 术后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股沟区无紧缩感、疼痛轻、拔出尿管后排尿顺畅、伤口一期愈合;短期无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的优点.结论 TUVP联合疝无张力术一期治疗高龄BPH并腹股沟疝效果良好,尤其对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更具有优越性和实用性.

    作者:朵永福;龙启;梁伟新;张勇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无痛肠镜2016例临床应用体会

    我院自2001年3月施行全麻无痛肠镜检查术,至今已完成2016例,患者反应良好,现将资料总结 如下:

    作者:李莉;谭跃;黎振林;莫健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胃平滑肌肿瘤(腔内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胃平滑肌瘤与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92年10月~2005年1月40例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男26例,女14例)中,胃平滑肌瘤32例(男20例,女12例),胃平滑肌肉瘤8例(男6例,女2例).经胃镜、X线钡餐、B超、病理等检查,手术后组织切片病理检查予以证实.结论 对胃腔内型肿瘤胃镜下诊断率较高,熟练掌握胃平滑肌肿瘤的镜下特点,对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明确手术治疗方法,肉瘤的早期诊断明显提高5年存活率.

    作者:蒋鑫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采用3D-SHG测量指导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宫腔造影(3D-SHG)测量子宫纵隔长度,对切除子宫纵隔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纵隔的患者,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并对纵隔进行宫腔内的测量,指导宫腔镜下子宫 纵隔电切术.结果 根据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测量的子宫纵隔长度及宽度进行切除,经术中腹腔镜监测, 可达到完整切除纵隔及避免副损伤的目的.结论 3D-SHG可对子宫纵隔进行术前宫腔内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对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具有指导作用,增加了手术切除纵隔组织的准确性,安全性,认为可代替常规的腹腔镜及超声等监测.

    作者:杨清;王玉;张静;蔡爱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40例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锐性分离宫腔粘连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40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锐性分离治疗,其中不孕症37例,同时行腹腔镜下手术,对盆腔情况和输卵管通畅程度进行全面评价,月经减少者3例,手术后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随访3~6个月,并再次行宫腔镜检查,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 36例患者一次成功,另外4例因宫腔狭小,再次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手术中、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0~30 min,平均20分,手术中出血5~15 mL,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次手术成功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具有安全有效性,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严德文;许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