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辉;张勤修;吴宇平;刘世喜;邹剑;梁传余;吕杨成;刘劲松
目的 通过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海绵窦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12例成人尸头上进行,在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观察窦内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并从颅内切开海绵窦,测量神经血管在窦内的长度、外径及与鞍底中线间的距离.结果 在鼻内镜下可顺利进入海绵窦,清楚显露海绵窦内、外壁、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并对其进行全程游离.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清楚暴露海绵窭内部结构,可用于临床上海绵窦病变的治疗.
作者:王光辉;张勤修;吴宇平;刘世喜;邹剑;梁传余;吕杨成;刘劲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血吸虫病的内镜和临床表现,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对内镜和病理确诊的168例胃肠道血吸虫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8例胃肠道血吸虫病患者中,胃血吸虫病33例,肠血吸虫病135例.138例内镜检查表现为炎症型24例,溃疡型73例,增生型41例.病理以慢性萎缩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黏膜层、黏膜下层或坏死组织中有多量血吸虫卵沉积或钙化.合并胃肠道肿瘤134例,发生率79.76%,其中胃癌23例,大肠癌111例.结论 胃肠道血吸虫病的内镜及临床表现为多样性,并发症多,肿瘤发生率高,诊断依靠流行病学史、内镜和病理检查,应及时诊断治疗,定期随访.
作者:殷新光;王波;杨志宏;曹晨曦;王桂华;季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改进步骤与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进后71例病例均来自2004年,对照组为方法改进前43例,均来自2004年.结果 改进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耗时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改进组血清β-HCG术后比术前下降幅度为91%,对照组为76%(P<0.05),术后1~3个月输卵管通水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通畅性检查结果大致相同.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的改进是有意义的.
作者:田乔;李燕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入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中上段输尿管结石,经结肠旁沟掀开结肠行输尿管切开取石15例,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切开腹膜后可直接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8例.结果 共23例25处结石均在该术式下完成,手术90~150min,平均115min.结论 腹腔镜下经腹腔入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手术操作空间大和易暴露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严顺新;葛玉明;叶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 过敏性紫癜患儿共50例,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用内镜图像处理系统采集图像,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结果 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现为斑片状略高出黏膜表面的出血斑点,组织学改变为无菌性血管炎,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改变为显著,在临床各型紫癜病例均有发生,以腹型发生率高;过敏性紫癜内镜改变可早于皮肤紫癜.结论 过敏性紫癜胃镜改变以十二指肠降部为主,尤以腹型改变显著;胃镜检查结合病检有利于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作者:彭罕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自2003年11月~2005年9月完成的经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升结肠肿瘤5例,乙状结肠肿瘤7例,直肠肿瘤10例,1例升结肠肿瘤并发肝转移.Dukes分期A期10例,B期4例,C期8例.结果 22例均完成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手术时间(120±20.4)min,术中出血(170±30)mL.术后(12±3)h离床活动,(36±3.5)h肛门排气.术后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3周后痊愈.全组随访2~23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局部复发,无T rocar处及小切口处肿瘤种植.结论 Dukes分期A、B和C期的结直肠肿瘤可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可以达到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症状轻,胃肠功能恢复快.
作者:李平;周旭坤;李忠;罗毅;江涛;刘顺顺;吴梅清;李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结肠镜下无水酒精治疗结肠气囊肿的效果.方法 结肠气囊肿病人5例,在确诊的情况下囊肿内应用注射针抽取囊肿内气体后注入无水酒精,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该组病例无水酒精治疗成功率为100%,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4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 无水酒精治疗结肠气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嵘;陈星;刘变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联合疝无张力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用环状网塞填充疝环口,以达到修补缺损,用片状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再一期行TUVP.结果 术后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股沟区无紧缩感、疼痛轻、拔出尿管后排尿顺畅、伤口一期愈合;短期无术后并发症及疝复发的优点.结论 TUVP联合疝无张力术一期治疗高龄BPH并腹股沟疝效果良好,尤其对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更具有优越性和实用性.
作者:朵永福;龙启;梁伟新;张勇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1999~2004年收治的12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全部病人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6个月~4年,仅2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现仍在随访中,其余10例未复发,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处理严重病例时,仍不能取代传统的Gldwell Luc手术.
作者:刘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在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结果 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对MAP、HR、SpO2的影响较小,186例中心率减慢者5例,血压升高者8例,及时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静脉复合全麻,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喉显微外科手术.
作者:单廷义;李红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B组,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A、B两组分别于注药后4、8、16和24h进行视觉模糊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LC患者术后大部分存在中等程度的疼痛,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可使VAS显著减低(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LC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
作者:曾志文;陈伟元;曾金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改良法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32例,并对该手术予部分改进:将中间的切口选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约1.0~1.5cm处;缝合颈前肌群时让患者去枕头,平卧位,使颈前肌群充分松弛;在甲状腺创面置引流管一条,术后2、3 d拔除;术后第9天拆线.结果 30例手术顺利完成.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因在处理上极时出血不能控制;1例因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为甲状腺滤泡状肿瘤需行双侧甲状腺全切.1例因结节较大且位于甲状腺下极后内方,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个月恢复正常.出血量约50~80mL,手术时间为100~240min.结论 手术的部分改进更能满足年轻女性患者的美容要求,使手术操作更容易.把握中转开放手术时机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黎洪浩;曹海玲;张红卫;赖东明;王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锐性分离宫腔粘连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40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锐性分离治疗,其中不孕症37例,同时行腹腔镜下手术,对盆腔情况和输卵管通畅程度进行全面评价,月经减少者3例,手术后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随访3~6个月,并再次行宫腔镜检查,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 36例患者一次成功,另外4例因宫腔狭小,再次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手术中、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0~30 min,平均20分,手术中出血5~15 mL,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次手术成功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具有安全有效性,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严德文;许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作为胃镜检查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Ⅰ组,观察组,55例,静脉注射咪唑安定;Ⅱ组55例,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镇静程度、遗忘程度、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能产生较满意的清醒镇静效果.Ⅰ组病人32%有恶心、呕吐或紧张、惊恐,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无明显改变,而2%血氧饱和度则有一过性改变;对照组病人9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血压、呼吸轻度改变,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小剂量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中安全,副作用小,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立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胃平滑肌瘤与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92年10月~2005年1月40例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男26例,女14例)中,胃平滑肌瘤32例(男20例,女12例),胃平滑肌肉瘤8例(男6例,女2例).经胃镜、X线钡餐、B超、病理等检查,手术后组织切片病理检查予以证实.结论 对胃腔内型肿瘤胃镜下诊断率较高,熟练掌握胃平滑肌肿瘤的镜下特点,对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明确手术治疗方法,肉瘤的早期诊断明显提高5年存活率.
作者:蒋鑫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老年性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湖南省娄底市涟钢医院2002~2004年底所收治的16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结果 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术.全组无死亡,无胆道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积累,老年性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可安全地完成腹腔镜胆囊手术.
作者:张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纵观近几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和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主流方向.美国纳米技术的研究热点正由半导体芯片领域转向生物医学领域,纳米生物技术已经被列入美国的优先科研计划.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药物载体治疗与诊断技术、生物相容性材料、天然纳米生物材料、纳米中药等方面.目前纳米技术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的前夜,已经取得的令世界为之震动的系列成果,纳米生物技术也将高速发展,只有认识它、发展它,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张阳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宫腔造影(3D-SHG)测量子宫纵隔长度,对切除子宫纵隔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纵隔的患者,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并对纵隔进行宫腔内的测量,指导宫腔镜下子宫 纵隔电切术.结果 根据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测量的子宫纵隔长度及宽度进行切除,经术中腹腔镜监测, 可达到完整切除纵隔及避免副损伤的目的.结论 3D-SHG可对子宫纵隔进行术前宫腔内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对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具有指导作用,增加了手术切除纵隔组织的准确性,安全性,认为可代替常规的腹腔镜及超声等监测.
作者:杨清;王玉;张静;蔡爱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与闭锁,提高后尿道狭窄腔内手术成功率.方法 后尿道狭窄患者46例,狭窄段长度0.8~2.5 cm,平均1.5 cm.均行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术治疗.结果 43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3.5%(43/46),其中38例一次成功,5例因狭窄复发而行2、3次腔内手术成功;3例失败原因均为术中尿道出血多视野不清晰而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定期行尿道扩张.32例随访6~36个月,排尿通畅.结论 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及闭锁,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术后尿道扩张是预防再狭窄的重要手段.
作者:齐桓;郑少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Gerota筋膜内后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肥胖患者采用12肋下腋后线孔气囊扩张建立Gerota筋膜内后腹腔间隙,进行腹腔镜肾切除4例,肾囊肿去顶12例,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17例,离断性肾盂成形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2例.结果 35例手术顺利完成,仅1例输尿管结石因术中气腹机故障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0~160 min(平均63.1 min).术中出血量10~240 mL(平均55 mL).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患者,6例术后少许漏尿2~6d(平均3.5 d).住院时间4~26 d.术后随访35例,2~13个月(平均5.1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为减少脂肪组织的干扰,肥胖症患者可在Gerota筋膜内建立后腹腔间隙行腹腔镜手术,简便易行,路径直接,组织分离少,手术时间缩短.
作者:孙方浒;申鹏飞;张文刚;朱汝健;王仙友;陈湘;张显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