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配合

王玉霞;刘秀英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手术配合
摘要: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点及佳手术配合技巧.方法 对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计88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及物品准备、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配合予以总结.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医护配合默契,并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结论 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给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必须配备专职护士,确保手术配合成功.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肠镜2016例临床应用体会

    我院自2001年3月施行全麻无痛肠镜检查术,至今已完成2016例,患者反应良好,现将资料总结 如下:

    作者:李莉;谭跃;黎振林;莫健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22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自2003年11月~2005年9月完成的经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升结肠肿瘤5例,乙状结肠肿瘤7例,直肠肿瘤10例,1例升结肠肿瘤并发肝转移.Dukes分期A期10例,B期4例,C期8例.结果 22例均完成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手术时间(120±20.4)min,术中出血(170±30)mL.术后(12±3)h离床活动,(36±3.5)h肛门排气.术后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3周后痊愈.全组随访2~23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局部复发,无T rocar处及小切口处肿瘤种植.结论 Dukes分期A、B和C期的结直肠肿瘤可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可以达到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症状轻,胃肠功能恢复快.

    作者:李平;周旭坤;李忠;罗毅;江涛;刘顺顺;吴梅清;李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与闭锁(附4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与闭锁,提高后尿道狭窄腔内手术成功率.方法 后尿道狭窄患者46例,狭窄段长度0.8~2.5 cm,平均1.5 cm.均行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术治疗.结果 43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3.5%(43/46),其中38例一次成功,5例因狭窄复发而行2、3次腔内手术成功;3例失败原因均为术中尿道出血多视野不清晰而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定期行尿道扩张.32例随访6~36个月,排尿通畅.结论 腔内手术治疗后尿道狭窄及闭锁,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术后尿道扩张是预防再狭窄的重要手段.

    作者:齐桓;郑少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治疗老年性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16例临床报道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老年性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湖南省娄底市涟钢医院2002~2004年底所收治的16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结果 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术.全组无死亡,无胆道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积累,老年性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可安全地完成腹腔镜胆囊手术.

    作者:张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采用3D-SHG测量指导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宫腔造影(3D-SHG)测量子宫纵隔长度,对切除子宫纵隔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子宫纵隔的患者,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并对纵隔进行宫腔内的测量,指导宫腔镜下子宫 纵隔电切术.结果 根据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测量的子宫纵隔长度及宽度进行切除,经术中腹腔镜监测, 可达到完整切除纵隔及避免副损伤的目的.结论 3D-SHG可对子宫纵隔进行术前宫腔内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对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具有指导作用,增加了手术切除纵隔组织的准确性,安全性,认为可代替常规的腹腔镜及超声等监测.

    作者:杨清;王玉;张静;蔡爱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便血病人结肠镜下的病因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便血病人结肠镜下的病因,并与非老年组进行对比.方法通 过对1年内所有便血病人结肠镜检查结果 进行总结,对老年人便血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结肠癌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而非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老年组.结论 老年人便血的病因以结肠癌常见,对老年人便血病人应常规做结肠镜检查.

    作者:李雪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对MED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9月~2004年6月利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4例.结果 285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27.2个月.该组优205例(71.9%),良73例(25.6%),优良率97.5%.无被迫改开放式手术.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该组无1例患者术中死亡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崔新广;常增林;庄正陵;段俊虎;刘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喉显微外科手术186例

    目的 探讨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在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结果 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对MAP、HR、SpO2的影响较小,186例中心率减慢者5例,血压升高者8例,及时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琥珀胆碱静脉复合全麻,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喉显微外科手术.

    作者:单廷义;李红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剂量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咪唑安定作为胃镜检查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Ⅰ组,观察组,55例,静脉注射咪唑安定;Ⅱ组55例,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镇静程度、遗忘程度、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能产生较满意的清醒镇静效果.Ⅰ组病人32%有恶心、呕吐或紧张、惊恐,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无明显改变,而2%血氧饱和度则有一过性改变;对照组病人9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血压、呼吸轻度改变,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小剂量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中安全,副作用小,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立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服用他莫昔芬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比较

    目的 该研究比较了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S)与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HS)在诊断绝经后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以探讨与其相关的监测方法.方法 随诊了46例绝经后因乳腺癌服用TAM(20mg/d)超过6个月的妇女.所有患者均施行了TVS、HS以及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TVS以子宫内膜厚度≥5mm为阳性判断标准.结果 TVS检查结果阳性21例(45.7%)中,经HS及病理诊断证实内膜息肉14例,单纯增殖型内膜2例,萎缩型内膜5例;TVS检查结果阴性25例(54.3%)中,内膜息肉8例,单纯增殖型内膜3例,萎缩型内膜14例.TVS检查的特异性为70.8%,敏感性为63.6%,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68.0%.而HS分别为100%、96.0%、95.7%和95.7%.息肉病人的TVS结果与非息肉病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9).结论 由于TAM对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够引起内膜基质水肿,产生类似增生内膜的超声影像,导致TVS的检查结果与HS下所见以及内膜病检不相符.服用TAM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单纯以TVS作为其内膜病变的筛选方法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且特异性较差.在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方面HS具有特殊优势.

    作者:高婉丽;冯力民;王伟娟;刘小春;李晶华;王军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我国内镜医师诊疗技术资格评价与考试浅论

    由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向医学内镜设备、器械、材料渗透,在微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机械加工等学科高度发达的时代,理工科与内镜医学科交叉融合,结合密切.内镜诊断和治疗水平已成为现代医学进步的象征,成为医院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内镜医师行业性组织机构和培训基地,统一进行内镜医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科研、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大提高了临床内镜的诊治效率.我国内镜医学近10年来发展很快,内镜技术已普及到县级医院,全国目前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已达30余万.

    作者:张阳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1999~2004年收治的12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全部病人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6个月~4年,仅2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现仍在随访中,其余10例未复发,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处理严重病例时,仍不能取代传统的Gldwell Luc手术.

    作者:刘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胃平滑肌肿瘤(腔内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胃平滑肌瘤与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92年10月~2005年1月40例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男26例,女14例)中,胃平滑肌瘤32例(男20例,女12例),胃平滑肌肉瘤8例(男6例,女2例).经胃镜、X线钡餐、B超、病理等检查,手术后组织切片病理检查予以证实.结论 对胃腔内型肿瘤胃镜下诊断率较高,熟练掌握胃平滑肌肿瘤的镜下特点,对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明确手术治疗方法,肉瘤的早期诊断明显提高5年存活率.

    作者:蒋鑫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40例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锐性分离宫腔粘连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40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锐性分离治疗,其中不孕症37例,同时行腹腔镜下手术,对盆腔情况和输卵管通畅程度进行全面评价,月经减少者3例,手术后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随访3~6个月,并再次行宫腔镜检查,进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 36例患者一次成功,另外4例因宫腔狭小,再次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手术中、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0~30 min,平均20分,手术中出血5~15 mL,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次手术成功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具有安全有效性,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严德文;许丽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国产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

    目的 探讨国产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国产钬激光机经输尿管肾镜或膀胱镜治疗泌尿系结石54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中段结石6例,下段结石17例;膀胱结石23例.术后1~6周复查B超及KUB平片,观察结石排净情况.结果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23例全部排尽;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中有7例全部排尽,另1例有碎石上移至肾盂,ESWL后仍未排尽.结石排净率97%.未出现输尿管穿孔、撕脱、尿外渗、水中毒、严重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输尿管狭窄发生;而膀胱结石的排净率为100%,无并发症.结论 国产钬激光机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詹留松;江世祥;宋周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5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内镜、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1990~2004年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0岁)、中年组(31~59岁)及老年组(≥60岁),从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和病理学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结直肠癌患病高峰为50~65岁,男性结直肠癌构成比高于女性.青年组以腹痛来就诊的占70.97%,中老年组以便血来就诊的占65.57%,说明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各组直肠癌均有较高的比例,青年组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32.26%)明显高于中老年组(16.39%).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为多,肿瘤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中老年组以高分化腺癌多见,肿瘤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结论 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对有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全面地进行结肠镜检查.

    作者:王为;周国华;徐爱蕾;周红宇;陈叶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实改进与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改进步骤与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进后71例病例均来自2004年,对照组为方法改进前43例,均来自2004年.结果 改进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耗时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改进组血清β-HCG术后比术前下降幅度为91%,对照组为76%(P<0.05),术后1~3个月输卵管通水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通畅性检查结果大致相同.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的改进是有意义的.

    作者:田乔;李燕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患者25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手术失血量30~1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2~24 h,下床活动时间24~4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 d.随访10~54个月,20例腰痛患者中腰痛减轻13例;19例血压升高者中15例平均血压下降超过10 mmHg,其中11例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血清Cr下降10μmol/L以上者6例,血清Cr一过性升高10μmol/L以上者2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绍兴;陈仕平;李启镛;王彬;李永生;郑松;卢庆;程柏松;张铭斌;蔡伟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子宫附件肿块合并慢性阑尾炎腹腔镜联合手术

    目的 探讨子宫附件肿块合并慢性阑尾炎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该院1999年6月~2005年6月实施的22例子宫附件肿块合并慢性阑尾炎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全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子宫附件肿块合并慢性阑尾炎腹腔镜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符合联合手术的原则,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并可以明确慢性阑尾炎的诊断.

    作者:汤利民;严立俊;汤乐毓;张□;张棉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氟比洛芬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急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B组,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A、B两组分别于注药后4、8、16和24h进行视觉模糊评分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LC患者术后大部分存在中等程度的疼痛,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可使VAS显著减低(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LC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

    作者:曾志文;陈伟元;曾金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