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华;白进良
糖皮质激素作为肾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核心成分已经超过40年,其作为免疫抑制方案的核心成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其明显的毒副作用,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儿童发育迟缓等,导致患者终死于感染和心血管疾病,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肾移植患者长期治疗的费用.由此人们对激素在肾移植中的长期应用产生了忧虑,国内外众多移植工作者开始探索少用和不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因此,如何尽量减少或早期撤除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展非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方案(glucocortocoid-fre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史燕军;贾瑞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骨桥蛋白(ostepontin,OPN)是分子量约为44kd的富含唾液酸的分泌型糖蛋白.它广泛存在于包括骨组织、肾脏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在细胞的趋化、聚集、粘附、增殖和迁移中起重要作用,与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来骨桥蛋白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秦岭;陈江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法.膀胱全切术后无论应用肠道原位膀胱替代还是尿液皮肤转向,均有可能发生尿道移行细胞癌.为了及早发现和提高对其治疗效果,本文就有关尿道癌复发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有关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于满;杨宗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1996年1月~2003年6月,本院采用万乐产羟基喜树碱(拓喜)和小剂量结核菌素(BCG)对膀胱癌术后患者作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26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志广;陶照瑞;刘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膀胱癌病理类型中95%以上为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腺癌少见,小细胞癌则更为少见,迄今为止,全世界以英文报道的病例仅200余例.本文将对这一罕见疾病作一综述.
作者:曹志彬;凌建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肾脏疾病患者肾脏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增加,抑制了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导致ECM进行性堆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血管紧张素Ⅱ及脂肪酸在转录水平上可上调PAI-1基因表达,高糖、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PAI-1的含量和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能诱导PAI-1的产生,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生.而大黄酸抑制PAI-1的产生.PAI-1抑制剂的应用将对防治肾脏疾病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宋彩霞;何正宏;白云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期大量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整体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病变及心脑血管病变的早期重要标志,也在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相关病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近的研究结果提示微量的蛋白尿可被作为比较简单而且十分有价值的治疗靶点,其敏感性优于血压[1].
作者:邹和群;李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各种原因造成膀胱的损伤或缺失往往需要进行膀胱的修复乃至重建,临床上常用胃肠道作为膀胱的替代材料,但因其与泌尿系组织结构及生物特性不同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组织工程及干细胞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则可望为膀胱的修复重建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
作者:刘伟鹏;王共先;汪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血管钙化,钙化是一个主动的调节过程,近的研究认为钙化是促钙化因素与抑制钙化因素间不平衡的结果.本文就钙化抑制物及其与终末期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陈昕;彭波;陈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是移植肾功能障碍的一个少见原因,治疗困难、预后不良.肾移植术后的HUS包括原发HUS的复发和新发HUS两类,后者主要为药物(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等)引起.新发HU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浓度过高.治疗方法主要有:停用诱发药物、调整免疫抑制方案、血浆置换、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抗凝治疗等.
作者:袁小鹏;焦伟华;高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DNA错配修复(MMR)通过纠正复制或重组过程中出现的错配碱基、诱导DNA严重受损的细胞发生凋亡,使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提高近1000倍.人类MMR蛋白在进化过程中是高度保守的,在链特异性错配修复和错配修复依赖性凋亡信号传导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MR编码基因的失活可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特别是在一些简单的核甘酸重复序列,并导致一些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近年MMR系统在基因及分子生物方面以及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松喜;曹林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炎症反应对急性肾衰的发病作用关键,而宿主免疫应答基因的多态性又对急性病的易感性和程度有潜在决定意义.本文小结了目前主要的几个免疫应答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肾衰的相关研究及基因标志物对急性炎症反应严重程度所起的决定作用.
作者:王玲;倪兆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ltoma)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随着病理诊断水平以及影像学技术的提高,使其和其他肾脏肿瘤得以区分开.本文拟对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病理、诊断以及治疗作一个综述.
作者:吕坚伟;黄旭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它是内皮细胞的增殖存活因子,它能保护内皮组织、刺激血管生成.VEGF能在肾脏中表达,并且在肾脏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正确的应用VEGF有可能为各种肾脏疾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林霞;蒋云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内皮功能紊乱(endothelial disfunction)即内皮源性舒张(endothelium dependent relaxation,EDR)功能障碍,并处于炎症发生、血栓形成前状态,其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衰的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皮源性舒张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及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减少在启动肾脏纤维化,促进肾脏病进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吕林莉;刘必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压力性尿失禁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很重要的.本文综述了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机制的相关假说,针对不同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及在治疗上的一些进展.
作者:夏清建;朱绍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其中尿液蛋白质组学以其独特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中.本文综述了尿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泌尿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马骏;沈汉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近年来发病率增加,是导致终末肾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简要叙述其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遗传学、形态学和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
作者:魏立新;邹和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BPH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膀胱流出道梗阻(BOO),BOO引起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异常.而结构改变是功能变化的基础,本文对膀胱出口梗阻平滑肌细胞分子蛋白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理解膀胱功能变化的分子结构基础.
作者:刘菲;郭德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紫癜误诊原因,提高肾紫癜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3年6月~2005年3月间肾紫癜误诊11例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术前全部误诊,其中6例行肾切除术,3例经肾穿刺活检,2例经后腹腔镜探查并活检.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紫癜.结论肾紫癜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师应予高度重视.对疑似病例可行肾穿刺活检或后腹腔腹腔镜探查并活检可减少肾的切除.
作者:温晖;宾开云;黄炳福;程开明;许汉标;黄洪才;陈少雄;梁永煊;牛继前;陈代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