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秀
CD40分子是重要的免疫分子,在激活抗原递呈细胞和激发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上起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CD40分子与肿瘤诊断、肿瘤细胞凋亡及肿瘤免疫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CD40分子与泌尿系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万光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内在的修复因子在削弱疾病进展中起关健作用.本文回顾HHGF与肾小球硬化发生的关系及其基因重组技术应用的研究.HGF作为治疗肾小球硬化的一种可能的新措施.
作者:张丽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前列腺癌是危害男性健康的恶性疾病,现有检测方法仍不能满足准确诊断前列腺癌的要求,因此致力于鉴定新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仍在开展.新技术的应用加速并拓宽了前列腺癌诊断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模式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为前列腺癌的个体化评价和治疗带来了希望.
作者:庞红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是目前已知的结构简单的甘油磷脂.LPA在体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损伤和修复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LPA与肾脏疾病也有关.本文对LPA的基本情况及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严玉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环氧化酶-2(COX-2)是环氧化酶的诱导型,是前列腺素(PGs)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限速酶.近年来,COX-2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有望成为膀胱癌防治的一个新靶点.本文就其生物学特点及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现状及COX-2抑制剂在膀胱癌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常峰;李成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手术前的明确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非常关键,能否找到一种灵敏度高并且特异性强的膀胱癌早期和术前诊断方法以及预后指标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端粒酶在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大多数恶性肿瘤高表达,近年来又将端粒逆转酶(hTERT)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端粒酶和端粒逆转酶(hTERT)在膀胱癌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鹏程;邓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主要综述醛固酮在介导心、肾疾病方面的作用,独立于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另外,讨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意义.
作者:郝丽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从细胞和基因水平概述了纳米和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机理.分析了:①反义寡核苷酸作为基因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及影响其作为疾病治疗药物进展的原因;②纳米作为基因输送载体对反义寡核苷酸有效性的重要作用;③反义RNA的转导具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对RNA转导的研究,特别对纳米技术提高转导效率的研究仍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作者:李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的增加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一个主要因素.氧化应激与肾性贫血程度呈正相关,提示我们尽可能地纠正贫血对于降低氧化应激,减少心血管发病率有帮助.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实行预防性抗氧化治疗,以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和透析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髓脂素-Ⅰ是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的激素,由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系统所激活并转化为其活性形式髓脂素-Ⅱ,髓脂素Ⅱ有很强的扩血管作用,能抑制交感神经张力,引起利钠、利尿效应,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作者:孙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肾小球病变在肾脏病进展中意义更为重要,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使其发生凋亡和/或表型转化,则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宋新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MGP是体内研究中首个报道的钙化抑制因子,它通过多个环节影响血管钙化过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MGP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王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保护因子,本文就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在多种肾脏病模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宋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ABO血型不合一直是肾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已有许多方法用于控制和避免ABO血型不合的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肾的生存时间,保护移植肾的功能.这些方法有的已经在临床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等,有的尚处于研究阶段,如基因治疗、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等.本文就目前ABO血型不合肾移植的原理、主要的抗排斥反应措施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作一综述.
作者:何云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肾间质纤维化(TIL)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和病理基础,TIF的早期防治对肾脏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TIF早期防治新进展作出综述.
作者:牟利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肾衰竭发展到终末期,血液净化治疗和肾移植治疗是维持患者生存的有效手段,但其治疗费用昂贵,国内尚不能普及或充分利用.近年来研究认为在原发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控制与营养疗法、控制全身及肾小球局部高压、降脂、抗凝和抗血小板、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延缓肾衰的进展.
作者:费忠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轴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可明显改善肾脏病变.
作者:王战建;王依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炎症细胞、炎症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但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并非单独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强大的网络,共同影响着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作者:黄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终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途径.本文综述近几年关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病理学意义,分子机制及治疗干预的研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β1)是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重要的诱导剂,完整的TGF-β1/Smad信号传导途径介导EMT.整合素连接酶ILK是诱导EMT的关键调节因子.
作者:李荟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