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义
目的研究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识、态度、行为,为高血压的社区健康促进和卫生服务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对长新居委会264名42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有关健康知识和对健康促进的态度和需求.结果接受调查的高血压患者26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的患病率与文化程度、体重指数、饮食习惯、饮酒、精神紧张等有关.结论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在社区居民中较普遍,应该采取讲座、发放宣传品等他们喜欢的方式对社区居民开展高血压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作者:董秀珍;郑红;李枫;董佳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全面、系统的心脏检查应包括哪些部分,每一项检查部分应着重注意什么?全面、系统的心脏检查应包括望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等.望诊中应着重注意心尖搏动有无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有无弥散、减弱或消失;心前区有无强烈弥散搏动,心前区有无隆起,剑突下有无搏动等.触诊中应注意心尖搏动有无异常(如停滞感或短促冲击感),心前区有无抬举感,肺动脉瓣区有无关闭激动感,或胸壁上有无震颤的感觉;叩诊时应注意心浊意界的大小小;听诊时应注意心率、心律、心音及杂音等.
作者:徐济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对照组70例.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1·d,顿服,连用3 d,停4 d后继续用药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静滴15~30 mg·kg-1·d,连用3 d后改成口服30~50 mg·kg-1·d,1天3次,连续4 d,7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结果试验组治愈44例,显效17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38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87%.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试验组12例,占17%,对照组47例,占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奇霉素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红霉素,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服用方便,患儿依从性好.
作者:蔡凤华;蔡利琴;蒋敏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冠心病(CHD)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随着新的防治方法的出现已使得CHD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尽管经过大样本、随机的临床研究所证实的干预措施已为这些基本的治疗建议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但由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的局限性,使得临床医生在对于这组人群所采取的各种治疗措施的有效性方面的资料还远远不够.因此,老年CHD患者的非典型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上的困难都给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实施二级预防造成不太令人满意的结果.老年CHD患者可以表现为呼吸困难或肺水肿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有些则表现为无症状性.笔者推荐的老年CHD患者的二级预防方法是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2002年声明中所提供的科学依据.
作者:高文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几年,国内学校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大学生自杀行为有上升趋势.社会各界人士都在讨论自杀的原因,并寻找预防和干预自杀行为的方法.尽管自杀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证明,65%~90%的自杀者是精神疾病患者.本文分析大学生的自杀现象以探讨我国的精神疾病预防体系是否存在问题,如目前我国的精神疾病预防体系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是否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尽快减少因为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引起的自杀事件,我们应该怎样在学校提供更好的心理卫生服务.
作者:单怀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浦东新区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作用,以满足不同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作者:黄宗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药物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8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治疗4周,对心电图和临床症状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轻、中度的心律失常患者单用稳心颗粒改善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单用心律平相近,但步长稳心颗粒对心电图ST-T改变及一些临床症状改善的作用优于心律平.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尤其对功能性心律失常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保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从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的过程及效果对闸北区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现状进行评价,从中找出适合本区区情的有效干预措施和策略.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建立随访档案,根据其血压水平及靶器官受累程度,确定高血压患者管理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服务和管理措施.结果2004年闸北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覆盖率达到16.24%;2002~2004年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87.20%~91.07%,社区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为80.94%~84.10%.结论由专人负责、条块结合、团队服务(医防结合)、综合管理、一网多用的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为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工作,做了有益的尝试;争取政府部门与社区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协作,使高血压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的行动,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参与管理,控制高血压基本卫生服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作者:徐伟;朱瑜;李新建;吕宁;沈乐贤;吴益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在病室开放管理条件下,开展医疗护理安全对策的可行性研究.方法3年内对70例新入院女性精神病患者,在病室开放过程中,实施人性化医疗护理.结果经治疗后,显效者23例,好转者37例,无变化者10例,总计有效者60例,总有效率为85.71%:在意外事故中发生离院出走2例,骨折1例,消极行为1例,没有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与事故.结论实行病室开放管理深受患者及其家属欢迎,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但其中问题多而复杂,安全防范措施是关键.
作者:戴惠华;陈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正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溶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网上购物、视频会议、虚拟社区等,人们通过网络应用体会到了它的便利和强大.那么网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作者:郁东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奉贤农村社区恶性肿瘤分布特征,为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奉贤某一农村1992年8月至2005年5月期间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及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水平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恶性肿瘤在居民全死因构成中已上升为第一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肿瘤成为肿瘤防治的重点.自付医药费占75%,25%的肿瘤患者放弃治疗.结论农村社区的肿瘤防治与患者的就医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陈永明;肖云;陆爱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门诊处方20 162张,对口服降糖药名称、用法、规格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口服降糖药处方占所查同期处方的5.56%;使用频度前3位为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奇特片、阿卡波糖(卡博平)片;合并用药≥2种的占29.26%;药物利用指数(DUI)>1的仅1种,占口服降糖药的11.00%,DUI≤1的占口服降糖药的89.00%.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无滥用现象,合并用药不多.
作者:程丽森;华娟;张倩艺;陆锦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社区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其对发现和诊断糖尿病的意义.方法在门诊选择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未患糖尿病者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腹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危险度呈正关联(OR>1),提示腹型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腰围是临床上预测糖尿病的简便、有用指标.
作者:孙立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聊天护理对改善住院老年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7至10月老年病区新入院216例患者中入院后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在50以上的患者共26例并开展聊天护理.调查时间为患者入院初期和经过4~10周的聊天护理.结果对26例患者采用SDS评定量表评定后分为轻、中、重三组并建立自身对照.入选患者抑郁症患病率12.04%,聊天护理前的SDS总评分为62.08±1.19,显著低于聊天后的54.31±1.13(P<0.01),聊天前、后轻、中、重3组SD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聊天护理作为心理护理可行性模式的探讨,对于改善住院老年患者抑郁情绪是有益的.
作者:徐筱莉;孟恺;潘毅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褥疮是脑梗塞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褥疮护理是临床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其疗效是衡量基础护理的主要标准之一[1],治疗和护理均有一定难度.我科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脑梗死住院患者71例,其中发生褥疮15例.经过综合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虹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门诊病历是记录患者门诊就诊过程的载体,其内容包涵了患者在门诊就诊时的病情以及医生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它是患者在某医院由某医生进行诊治的客观证据,是下一次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参考.由于门诊诊疗过程并非都是连续性的,因而其内容往往具有间隔性、断续性、甚至是一次性的特点.门诊病历可以反映医院以及医生的医疗特色和水平,常在无意中成为医院之间、医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流动教材.当发生医疗纠纷时,门诊病历则是举证证据之一.由于门诊病历存在着可流动性和可参阅性,一旦患者以门诊病历为证据进行投诉,客观上已将医院或医生置于不利的地位.此外,由于同一患者可能同时会持有多家医院的多份门诊病历,不同医院病历之间的差异有时也会成为诱发医疗纠纷的原因.
作者:杨锦花;李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对某些情况产生不同认识并发生矛盾,由此造成患者或家属上访.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处理医疗事故提供了适合当前国情的法律依据.但是该条例的实施并不能使医疗纠纷发生率下降,相反有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自我的保护意识也日趋提高.分析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有:①人们对医疗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医疗需求期望值的上升;②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的增强;③医疗是高科技、高风险、高难度的学科;④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和医德医风尚有不尽人意之处;⑤社会问题等.
作者:鲍慧琳;刘轶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早期胃癌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方法我们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结果50例早期胃癌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特征表现为紧张焦虑型、恐惧不安型、悲哀愤怒型、绝望无助型4型.结论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帮助患者克服恐癌和疑虑心理,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勇气,保持佳身心状态.
作者:陈友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一、什么叫假性心肌梗死Q波?凡因各种生理和病理的原因引起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就称为假性心肌梗死Q波.二、有人通过尸检分析,有异常Q波而诊断为心肌梗死的阳性率为66.7%,特异性为91.3%,准确性为79%,那么异常Q波作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是否可靠?
作者:徐济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的降压效果及其对高血压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病患者92例,观察血压,采用心脏超声测这一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及外周阻力(TPR)变化.结果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后,降压总有效率为80.43%,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心率、TPR显著降低(P<0.001),(P<0.05),但SV、CO、FS、EF等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倍他乐克能显著降低血压及TPR,但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郑忆;陆锦昆;王根娣;魏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