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靓亮;刘冰冰;赵利梅;祁建松;吴学会;王燕
目的 评估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应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量表对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对确定有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不良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干预方法包括成立营养支持小组、制订营养计划、个体化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量表得分,以及相关血生化和血常规变化.结果 高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49%.干预前后患者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得分提高(P<0.01),血生化和血常规部分指标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高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通过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能降低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高春红;张英;王素英;夏丽莉;吴金凤;朱玲;徐冬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国外发达国家社会养老模式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借鉴.文章主要通过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有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各方面建设的介绍,指出、分析和总结了国外的特点和经验.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建设提供经验启示,包括建立居家养老为主的家庭养老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的筹资模式、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建立相关护理保险机制以及培养专门的医护人员,从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作者:徐君;武东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乌鲁木齐市12所养老机构的28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得分为(31.10±12.0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女看望次数、是否乐观、有无兴趣爱好、经济自评、机构服务质量、自理状况以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呈显著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乐观、经济自评、机构服务质量、有无兴趣爱好、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老年人身心状况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作者:李钰勤;张仙强;代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培训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为完善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2年168名新人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案;选取2013年至2014年185名新人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培训方案,包括组建专项培训队伍,制订新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及考核要求,实施岗前培训和临床轮转培训模式,应用现场培训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新人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在临床核心能力得分及对培训内容、定科方案、培训形式、考核方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培训对提升护士核心能力具有显著作用,护理人员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较高.护理管理者需要进一步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案,重视低年资护士培训需求,保障规范化培训效果.
作者:吴茜;朱晓萍;陈蓓敏;田晓岚;孙晓;杨开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建立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病区的护理管理实践.方法 完善病区管理(人员、运作流程、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试验开展前的充分准备、试验开展的细节管理和质量控制,对独立病区建立前后护理反馈及受试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独立病区建立后,护理数据均可溯源,受试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P<0.01).结论 建立独立的Ⅰ期临床试验病区并完善管理可提升临床试验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玉;李燕儿;张阳;邹本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家庭跟进式护理在老年卧床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0例老年卧床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出院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包括成立家庭跟进式小组、建立出院患者档案、评估患者居住环境及康复辅助用具配备情况、指导预防卧床相关并发症以及康复训练指导等.出院3个月两组进行治疗效果、康复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康复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家庭跟进式护理应用于老年卧床肺炎患者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玮燕;黄华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了解基层医院护士离职及再就业情况,为制订减少护士离职、稳定基层医院护理队伍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2013年至2015年盐城市7所县级医院和10所乡镇医院的245名护士离职情况.结果 护士离职主要原因为工作压力和责任使心理难以承受(35.51%)与工作强度和作息使身体不能耐受(35.10%).离职后继续从事护理工作(65.31%)和转行(26.94%)的比例较大.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减轻护士压力,改善护士薪酬待遇,从而稳定护士队伍.
作者:周滋霞;王洪玉;夏立平;薛青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老年人对于生前预嘱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个社区、1所社区医院及1所养老院的394名老年人进行生前预嘱认知和态度的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认知度较低(8.88%),态度较正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是否经历过他人的临终过程为影响老年人对生前预嘱态度的因素.结论 老年人对生前预嘱认知度较低,在推广生前预嘱应考虑和顺应东方传统文化与理念.
作者:张蓉蓉;姜叙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预防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模式对婴幼儿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行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309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行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预防管理后的婴幼儿337例为实验组,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化管理,实现婴幼儿从入院到出院多学科、多系统、多部门全程管理链系统,并从入院、手术、监护过程中制订改进干预措施.结果 实验组婴幼儿手术切口感染等级、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由感染引起的胸骨哆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殷秀;师秀娟;王文娟;周更须;王辉;席延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不同治疗阶段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变化,为制订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支持性照顾需求问卷对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38例初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于确诊时、确诊后3个月、确诊后6个月进行跟踪调查.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各维度除生理与日常生活需求、心理需求维度外,各维度得分在确诊后3个月均呈下降趋势,照顾与支持需求及性需求维度在确诊后6个月出现回升趋势,各维度3个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支持性照顾需求呈现动态变化趋势,建议动态评估患者需求,做好每一阶段相关症状的预防和针对性护理工作.
作者:操帅;谢莉玲;杨志敏;舒春梅;王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文章归纳了健康教育中体现患者意愿及价值观的方法,包括有效评估患者需求、与患者建立治疗性合作伙伴关系、采用结构化方法促进患者学习、与患者及团队合作.从患者和医务人员角度分析了健康教育中影响患者意愿与价值观实现的因素.对未来健康教育中患者意愿与价值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在考虑患者意愿与价值观的情况下更好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刘欣娟;韩柳;姜雨婷;赵俊强;王晋芳;郝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方法 采取优化护理岗位配置、成立护理感染控制小组、建立护理操作标准化流程、消毒供应室优化改革、强化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等优质护理措施,促进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后,医院感染率下降(P<0.0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院环境卫生和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提高(P<0.01).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对医院感染控制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玉东;李秋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提升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为协助其达到善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3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方式分组,分为干预组18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晚期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本土化的生命意义干预方案.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意义感水平、心理痛苦程度、焦虑抑郁程度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与抑郁水平下降,干预组干预后较干预前患者生命意义感总体水平提升,焦虑抑郁水平与心理痛苦程度下降.结论 开展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干预对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程度、降低抑郁程度,提升患者的生命意义感有效,但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效果尚不能确定.
作者:明星;赵继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文章简述了我国台湾安宁疗护的发展历程,包括安宁疗护开展的支持及保障措施、安宁疗护的优势及新时期的研究热点等,提出内地安宁疗护开展要有效利用资源和注重人才培养,结合中医药和传统文化丰富其内容,提高群众的认知度以期进一步加速内地安宁疗护专业建设.
作者:申靓亮;刘冰冰;赵利梅;祁建松;吴学会;王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文章综述了国外居家医院、护士主导的病房、社区医院、老年日间病房、医护疗养所5大模式的中期照护实施方式、内容及效果,结合我国中期照护的现况及特点,提出建立多元化中期照护服务模式、加强中期照护团队人员培养、提高各类照护机构在中期照护中的利用度等建议,旨在为中期照护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支晨;皮红英;章洁;唐静萍;宋杰;惠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前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水平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20例射频消融术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射频消融术前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总分为(58.36±21.53)分,自我效能处于高水平者18.33%,中等水平者57.50%,低水平者24.17%;社会支持总分为(39.91 ±7.62)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射频消融术前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中低水平,增强社会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对患者的术前身心准备和术后康复均有促进作用.
作者:傅文静;邹琴;李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老年公寓工作人员预防老年人跌倒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问卷对677名老年公寓内老年人跌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677名老年人中有180名跌倒,跌倒发生率为26.59%,性别、影响自身平衡能力的患病种数、视力异常、躯体感觉异常、对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估、在自己家内安全行走、居家环境危险因素是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高危因素.结论 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率较高,突出表现为性别和影响自身平衡患病种数有关.需控制跌倒风险,优化老年公寓环境,加强平衡和运动控制训练等,降低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作者:阮爱超;郑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对国外指标体系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文章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3篇,共介绍了17个指标体系,各指标体系的结构及条目数存在较大差异,更加关注结果性指标,忽视结构及过程性指标.结论 养老机构的护理质量受到了普遍关注,构建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对各指标的测量方法、阈值进行规定,保证质量指标的可操作性.且针对评价后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制订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保证质量改进的连续性,以达到对养老机构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目的.
作者:刘晓;俞梦盈;裴彩利;何桂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健康老龄化观点的提出,使老年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对老年护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芬兰老年护理的政策、制度、人员培养及服务颇具特色,文章介绍了笔者在芬兰交流学习期间对芬兰老年护理工作的见闻与体会,分别从芬兰的养老保障制度、老年护理服务、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等方面介绍芬兰老年护理概况,并结合我国老年护理工作的现状提出建议,从医疗保障体系、卫生保健工作、老年护理教育等进行思考,对发展和完善我国老年护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宁昱琛;明亚燃;史冬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COPD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对385例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总均分为(86.18±5.26)分,满足一般性自理需求维度条目均分为(2.47 ±0.26)分;满足健康偏离性自理需求维度条目均分为(2.13+0.22)分;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是自我护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COPD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社区护理人员应了解其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水平.
作者:卿利敏;谌永毅;汤新辉;王文祥;席明霞;周莲清;舒文献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