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外溺水者复苏要点

李卉;王立祥

关键词:
摘要:对于溺水者而言,有害的结果是缺氧引发的心跳呼吸骤停.由于这一恶性事件大多发生在院外,非专业人员能否参与进行心肺复苏,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因素.如何根据溺水者这一特殊情况让更多的公众掌握复苏要点,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28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1],是早孕期孕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异位妊娠的诊断处理临床上一般不难,但早期诊断,确诊及时,处理恰当,取得好的效果,须全面分析病情,采取果断措施,方能挽救患者生命,现将我院1993~2000年收治的28例异位妊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敏;陈光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着色干皮病合并鳞癌致双目失明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9岁,1999-10-24日入院,患者于2岁时因日晒后面部出现红斑、略痒,在红斑基础上逐渐出现点状黑褐色斑,并向颈部扩散,曾用去炎松尿素软膏外用,皮损无好转,黑斑渐向四肢扩展,1998年7月初患儿出现畏光、流泪、视力下降及双眼红痛之症状,滴用氯霉素眼药水治疗,但无效,同时,面部起散在小疮,并破溃、结痂、躯干出现散在点状白斑.

    作者:王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腰段脊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胸腰段脊神经形态及周围结构的观测,了解它们的详细解剖关系,以减少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方法:在16例成人防腐标本上,用游标卡尺、量角器对T10~L3脊神经的直径,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椎体上缘的距离占椎体高度的百分比、与椎体外缘的夹角以及神经与血管的关系等指标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T10~L3脊神经直径逐渐增粗,在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距椎体上缘的距离占椎体高度的百分比逐渐增大,与椎体外缘间夹角逐渐减小.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与血管关系自上而下为静脉、神经、动脉.出椎间孔外口的神经、血管伴行,静脉在上方,动脉或在神经下方,或越至神经上方,或与神经呈并排行走.结论: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剖学观测、研宄,能有效的指导手术,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克苏;成红兵;曹毅;潘丞中;曹涌;王洪;朱建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疾病的发展已逐渐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水平.临床上常见高血压绝大多数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的90%,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据我科2002年1~9月心血管内科整体护理病房的高血压患者统计共170例.

    作者:张红;张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介绍强力碘的新用途

    强力碘作为新型消毒剂,属消毒防腐药,用于皮肤消毒、皮肤感染和粘膜用药.近几年工作中我们发现有新的用途:强力碘纱布条用于包皮环切于术切口加压包扎压迫止血,消炎;还有利于清除手术野皮肤血迹的作用,临床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柳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贫血诊治的有关问题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故诊断贫血时应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陈学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Auchincloss乳癌改良根治术的综合改进

    目的:为了在Auchincloss乳癌改良根治术中达到既根治又美容的目的,我们对43例手术进行了综合改进.方法:改进措施包括:改纵行切口为斜行的Orr切口;采用自制的二齿皮肤牵拉钳和双刃刀均匀游离皮瓣;5-FU及胞必佳溶液局部的应用;创面喷洒ZT胶或生物蛋白胶;低压负压持续吸引;自制加压乳腺背心的使用;以可吸收薇乔线做皮内缝合:术前化疗;术后辅助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随访2~5 a.术后效果良好,至目前无局部复发病例,1例发生肝转移,3例术后发生了小面积皮瓣坏死,1例发生腋窝积液,1例发生切口旁皮下少量积液.结论:通过上述综合改进措施,既根治彻底,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持了外形的美观,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明;薛东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提高皮瓣移植术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皮瓣移植已成为创伤修复的重要方法.然而手术存在的一定失败率仍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我科1976~1998年共行皮瓣移植术2043例,对各种创伤修复获得了优良效果[1].围绕提高皮瓣移植术的成功率,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护理措施目前还缺乏较为详细的阐述,现将我们多年来所开展的护理工作探讨如下.

    作者:蒋萍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护理文化建设对护士自身发展的影响

    目的:通过护理文化建设,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促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析比较护理文化建设对护士生活满意度,护士理念、修饰、仪表、行为、服务规范化,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护士的学历层次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研究后护理生活满意度,护士理念、修饰、仪表、行为、服务规范化,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面,护士的学历层次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与实施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文化建设可有效的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护士的形象,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李志菊;张建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示指近节背侧皮瓣移植术体会

    我科自1999年至今于急诊手术中应用示指近节背侧皮瓣修复手部外伤缺损6例,现将手术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任宝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钡条法胃排空功能检测方法探讨

    胃排空功能检测已日益成为放射科一项常用的检查项目.近年来,我们用钡条法检测胃排空功能超过1000例次,效果良好.现将其检测方法简要报道如下.

    作者:王芳军;赵天清;周伟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喘憋表现为主的婴儿肺结核5例误诊分析

    我科1990年以来收治喘憋表现为主的婴儿肿结核7例误诊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甘露饮治疗化疗引致口腔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口腔粘膜溃疡是各种恶性肿瘤化疗中出现的并发症,1991.9~1998.11月,对1445例化疗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其中100例患者在化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粘膜溃烂、肿痛症状.应用中医古方甘露饮治疗50例,并以西药加西瓜霜为对照组,治疗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智芬;黎汉忠;张作军;施智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发病规律与机理,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治措施.方法:对159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病机理、发病率、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诊断措施主要为胸部X射线检查、食管造影、吞咽美蓝、胸穿及闭式引流等简单方法.其误诊率却达53.33%.手术治疗115例,成功率在86.1%,24 h内手术动成功率可达89.7%,保守治疗44例,成功率仅为59.1%.结论:自发性食管破裂发病机理复杂,发病率低,散发于各年龄阶段,表现多样,误诊率高,并发症多,加强对其认识,提高临床警惕,尽早确诊,争取尽早手术修补食管裂口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唐小东;张绍云;柯昌慎;候运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洛斯宝(VASOBRAL)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洛斯宝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洛斯宝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避暗试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化测定、TTC及HE染色法,观察不同剂量(30 μg/kg、100μg/kg、300 μg/kg,ig 5d)洛斯宝对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功能、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脑梗塞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各剂量洛斯宝不同程度的改善缺血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或P<0.01),提高神经功能评分(P<0.05或P<0.01),增加脑组织Ach、NE、DA含量(P<0.05或P<0.01),减轻脑水肿及减小脑梗死体积(P<0.05或P<0.01)等.结论:洛斯宝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梅元武;陈红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进子宫全切术体会

    我院自1998.10~2002.3月在152例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中对某些环节进行了改进,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21天,半年随访144例(占手术人次94.7%)发现残端肉芽增生1例,无阴道顶瘘、脱垂、下腹牵拉痛及性交不适者,改进方法和体会如下.

    作者:李燕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的贯彻卫生部颁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一步加强医疗、护理人员的消毒、灭菌防范意识,保证提高医疗、护理卫生工作的消毒、灭菌质量,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2002年1~6月,上级主管部门对我院消毒、灭菌工作进行了多次抽查,并采样进行了质量监测.

    作者:李兆香;杜娟;张彦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新鲜长骨干骨折38例治疗体会

    近年来笔者采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新鲜长骨干骨折38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郝义法;李文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切镜在肾输尿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1病例介绍患者女,56岁,因反复肉眼血尿10年余入院.既往二次曾行静脉尿路造影、逆行造影未发现异常.术前BUN26.8 mmol/L、Cr 480 nmol/L.CT示双侧肾盂内多发低密度灶.逆行尿路造影时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内多发菜花状肿物,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双侧输尿管插管引流肾盂尿150ml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左侧肾盂尿呈血性,查见移行细胞癌.

    作者:马富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肿瘤抗生素对病原真菌杀灭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抗肿瘤抗生素对病原真菌的杀灭效果,发掘新的抗真菌药物.方法:选用6种抗肿瘤抗生素,采用微量法和平板稀释法对5种病原真菌作低抑菌浓度(MIC)与低杀菌浓度(MBC)检测.结果:6种抗肿瘤抗生素对5种病原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有杀灭作用.MIC:6×10-5mol/L~2.9×10-6mol/L;MBC:7.5×10-5mol/L~3.6×10-5mol/L,而对其他四种真菌无杀灭作用.结论:6种抗肿瘤抗生素对白色念珠菌有杀灭作用,其杀菌的强弱程度依次为丝裂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更生霉素>平阳霉素>阿霉素.

    作者:边藏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开发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