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上达;石铮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是指外科手术病人从住院之日起,到术后出院为止的期限.在我国肝移植的围手术期是指从医生确定受体并着手进行术前准备时起,直到术后治愈出院止,通常为2~4周.
作者:马庆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方法对我院1996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59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入院后早期死亡2例,其余57例中行开胸手术22例,胸腔闭式引流+开腹手术30例,同时胸部和腹部切口4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例.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死亡1例.本组治愈55例(93.2% ),死亡4例(6.8%). 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减少死亡,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海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案及其重建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特点、手术治疗方案及复位重建的效果.对于以脱位和后部附件骨折为主的23例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对于脱位合并有前方椎体严重骨折和后部附件骨折的2例则先行后路复位减压固定,然后一期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及髂骨植骨融合固定. 结果本组前后脱位均得以纠正,1例侧方脱位未完全纠正.23例骨折椎体高度和形态恢复良好,2例因骨折椎体复位不良而加做前路重建术.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0 (18~22)mm, Cobb's角平均纠正35° (30°~40°). 结论对于严重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应根据椎体骨折的程度和后部附件损伤的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对于以脱位和后部附件骨折为主的损伤病例可只行后路减压复位固定融合;对于脱位合并有前方椎体严重骨折及后部附件骨折者则宜先行后路复位减压固定,然后一期行前路骨折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固定.
作者:黄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科自1998年8月至今,共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189例,扩张过程中出现并发症18例(占9.5%),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杨安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介绍横双蒂加中央蒂真皮帽乳房缩小成形术的方法,并探讨其疗效. 方法对8例 (16只) 乳房肥大病人施行手术治疗,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中央蒂真皮帽乳房缩小成形术,设计双同心圆切口,保留第4肋间神经径路乳腺组织的完整性,切除多余乳腺组织,环形切口缩拢缝合.结果本组单侧切除组织量平均为(310±150)g,术后第2 d查乳头乳晕感觉良好,反射存在,乳头乳晕无坏死,除1例伤口裂开行2期缝合外,余均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随访6(3~9)个月,外形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 结论横双蒂加中央蒂真皮帽乳房缩小成形术设计合理,形态好,可确保乳头乳晕的感觉及功能.
作者:钱利;赵柏程;皮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以来收治的31例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实行急诊内镜下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注射治疗. 结果本组内镜止血有效29例(93.5%),其中2例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搏动性出血,经继续内镜下治疗止血成功;3例止血后再出血,经再次胃镜下注射后止血.止血失败2例(6.5%),经Billroth Ⅰ式胃大部切除后治愈.10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胸痛或腹痛,9例自行缓解,1例给予镇痛剂后缓解,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成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传兰;张玉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估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42例(50侧髋)髋臼发育不良的成年病人均接受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分别测定术前和术后JOA评分、中心边缘角和Sharp角.术前骨性关节炎分期:前期32侧髋,早期17侧髋,进展期1侧髋.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7.4年, 49侧髋的骨性关节炎得到明显改善(98.0%); 1侧无明显变化(2.0%); 无一例患髋的骨性关节炎病变继续恶化.JOA评分术前平均为76.4分, 术后为96.3分;中心边缘角术前、术后平均为-14.5°和30.0°;Sharp角术前平均为50.5°,术后为36.3°,术前、术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能使发育不良的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得到有效的改善,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并使骨性关节炎的过程得到有效遏制.
作者:吴文华;杨鸿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内镜下电凝切除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但对于直径大于2.5 cm的息肉,有术中或术后出血甚至穿孔的危险.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996年~2004年,我院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法成功切除有蒂或亚蒂的结肠巨大息肉32例(37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伟;孙冬岩;刘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肾快速联合获取的方法及其与供体器官质量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供体肝肾快速联合获取的操作过程,评估肝肾质量,分析误伤情况. 结果 1例供肝分离时误伤肝十二指肠韧带,但不影响移植.11个供肝、22个供肾移植给相应受体后功能良好.热缺血时间平均(2.0±1.3)min,供肝冷缺血时间平均(10.3±3.9)h,供肾冷缺血时间平均(15.5±6.4)h.肝肾联合切取时间平均(23.5±4.3)min. 结论快速联合获取肝肾方法简单,获取时肝动脉和输尿管保护好,可缩短热缺血时间以保证肝肾质量.
作者:俞建光;刘俊卯;易永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处理效果. 方法 21例术后感染病例,其中急性感染6例,慢性感染15例,均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并支持治疗,急性者予局部切开引流换药,保留髓内钉;慢性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取出髓内钉,重新固定骨折端. 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15(6~24)个月,感染均被控制,未见复发,骨折愈合. 结论选择敏感抗生素,彻底清创,根据感染的程度和骨折愈合的情况决定保留或取出内固定,使骨折端获得固定等综合治疗方法,可使交锁髓内钉术后感染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作者:彭丹;毛新展;张湘生;黎志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SABP)早期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14例早期非手术治疗的SABP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手术的情况. 结果 114例中治愈103例,死亡11例,治愈率90.35%.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类并发症42例 (53例次) , 其中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9例次(7.89%), 坏死组织继发感染4例次 (3.51%), 胰腺假性囊肿17例次 (14.91%), 急性肺损伤21例次(18.42%), 胰性脑病2例次 (1.75%).患者预后与APACHE-Ⅱ评分有关.2周内中转手术6例(5.26%),包括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4例和不能控制的胆道感染2例.梗阻性和非梗阻性SABP在死亡率和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发生率上相似(P>0.05). 结论 SABP早期(2周内)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梗阻性SABP当存在不能控制的胆道感染时需早期行胆道手术.中转手术的指征为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不能控制的胆道感染及治疗期间出现其他外科并发症.
作者:刘岳兰;李四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1963年美国的Starzl施行世界首例肝移植以来,随着移植后存活率的不断提高,肝移植已被公认为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供肝的极度缺乏,尤其在亚洲地区,大部分病人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因病情恶化而死亡. 1989年,巴西的Raia等及澳大利亚的Strong等率先将亲体左肝外侧叶移植给3例儿童病人,开始了活体肝移植的历史.
作者:范上达;石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器官移植是用健康的器官去置换被损害、丧失功能而无法挽救的器官的医治措施.根据供体的不同,器官移植可分为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异种移植.本文主要是指同种异体移植.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50至80年代,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以说从初的幻想阶段,经过试验发展到今天的临床应用阶段,器官移植已为成千上万的终末期患者带来了福音,为延长人的寿命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可堪称为20世纪一项重大的医学奇迹.然而,也正是这一重大的医学成就,引发了人们对其所涉及的诸多伦理问题的思考,如何看待和处理器官移植医学发展与人们观念、道德、伦理的冲突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张海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中和术后肝动脉栓塞(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的原因,并探讨不同血管重建方式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Pittssburgh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和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共21例肝移植术中、术后HAT,其中12例(57.1%) 施行了肝动脉重建术(hepatic artery reconstruction, HAR).HAR方法有直接吻合(4例)、供体肝动脉-受体腹主动脉架桥术(aortohepatic interposition graft,AHIG)(6例)、髂动脉架桥术(interposition graft,IG)(2例). 结果肝动脉血流重建成功率为58.3%(7/12);其余5例平均3.8(3~6)d内再次发生HAT.成人HAR成功率为62.5%(5/8),儿童为50.0%(2/4).HAR结果与HAT发生时间、 HAT原因和HAR方式无明显相关性 (P>0.05). 结论肝移植术HAT可能原因有机械因素、受体肝动脉细小、供体肝动脉感染、供体DIC等,尽量减少或避免上述危险因素是好的预防方法.肝移植术HAT时HAR方式包括直接吻合、AHIG、IG等,成功取决于能否及时获得诊断.有趋势表明机械因素所致HAT,HAR方式采用直接吻合和AHIG有较好的临床结果.
作者:江春平;丁义涛;Zhu Yue;John J.Fung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壁瓣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长段坏死的疗效. 方法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全长坏死患者5例, 发生坏死时间平均为移植术后3.2(2周~2.5个月), 坏死长度平均8.2(6.8~10.3)cm,均有不同程度的移植肾功能损害.所有患者行坏死段切除并膀胱壁瓣输尿管成形术. 结果 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恢复正常尿道排尿,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并稳定存活. 结论膀胱壁瓣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长段坏死效果较满意.
作者:李志雄;唐礼功;谢森;李志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三种带蒂肌骨瓣治疗青壮年错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3种带蒂肌骨瓣治疗的42例错位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GardenⅢ型32例,Ⅳ型10例. 结果本组后方入路行股方肌骨瓣移植14例,前方入路行缝匠肌骨瓣移植12例,骨外侧肌骨瓣移植16例.42例均获随访,平均31/12年(8个月~9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3~11)个月.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5.2%(40/42).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11.9%),其中2例为骨折不愈合者,3例于股骨颈骨折愈合1年后发生. 结论带蒂肌骨瓣移植加多根松质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GardenⅢ型、Ⅳ型股骨颈骨折,对提高青壮年错位型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疗效肯定,手术经验提示前方入路带蒂肌骨瓣移植的效果似优于后方入路.
作者:林阳;刘磊;何光联;梁江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唇切开术治疗鹿角状肾结石的疗效. 方法鹿角状肾结石患者40例,单侧36侧,双侧4侧,肾盂均为肾内型,肾实质无明显萎缩,肾功能均正常,均施行肾窦内肾盂加肾后唇中下段无血管区切开取石术. 结果本组均在常温下手术,未阻断肾蒂,结石均安全取出,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15(90~140)min,平均失血量为100(90~120)ml,术后1月拔除双J管,复查3例(7.5%)有肾盂内小结石残留. 结论肾窦内肾盂加肾后唇中下段区切开取石术适合肾鹿角状结石的治疗,具有操作较简单、易掌握,取石容易且结石一次性取出率高,出血少的优点.
作者:黄茂林;张志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4年9月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胰头转移的患者在我院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整块切除全肝、胆囊、十二指肠、胰腺、脾脏、胃大部和部分上段空肠,进行了血管和消化道重建.移植后胰腺功能正常,未应用胰岛素维持.术后第4 d肠道功能恢复,术后1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6 d时因腹腔内出血行剖腹探查血肿清除术,同时对感染伤口进行减张缝合,愈合良好;术后2月时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症状,保守治疗后好转.患者目前已存活5个月,肝脏和胰腺功能均正常,痊愈出院.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的成功为上腹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延长生命的机会,同时为晚期肝病伴有胰腺功能不良患者的彻底治愈探索出新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知水;魏来;刘敦贵;杜敦峰;明长生;曾凡军;张伟杰;林正斌;蒋继贫;陈忠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大网膜填塞术与经腹腔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则有手术指征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2例为研究组,以同期类似病例31例为对照组,经腹腔切开引流后分别行脓腔大网膜填塞术及脓腔置管引流术.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7.3±12.1)min和(45.1±10.8)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发热时间为(4.2±1.5)d, 脓腔消失时间为 (10.1±2.2)d, 术后住院时间为 (11.3±2.1)d, 均优于对照组的 (7.1±2.1)d, (18.0±3.2)d和(19.1±3.1)d (P<0.05). 结论大网膜填塞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方法简便,疗效好.
作者:刘庆国;李良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