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道地药材加工炮制与临床疗效

王永;李文涛

关键词:
摘要:中药治病防病是靠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的诊断及用药准确来保障的,因此必须先保证合格的中药饮片,才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的前提,所以要保证药材质量和临床效果,必须从多方面考虑,现从产地采集,加工炮制的环节来论述,以与同道讨论及参考.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西咪替丁的拓展应用

    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是一种强效组胺H2受体阻滞剂,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以及慢性结肠炎等病症的治疗.近几年发现西咪替丁还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故临床上发现西咪替丁有许多新用途,现简介如下.

    作者:梁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目的: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经皮腔球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24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PTA即时成功率91.7%(22/24),成功的22条患肢踝/肱指数有2条无明显改善,其余20条由术前0.44±0.11恢复至0.78±0.14.经随访2~46个月,1条腘动脉在术后13个月再次闭塞,1条胫后动脉在术后8个月再次闭塞,通畅率为90.0%(18/20).结论: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病变联合可简化手术,缩小创伤.

    作者:顾福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胰岛素受体底物及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及血清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及两者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ASA法及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检测了39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龄49~76岁,平均62.3岁)上述两种物质的表达,并以20例非糖尿病者作对照,检测结果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中IRS-1蛋白表达减少,与正常对照差异具显著性(P<0.05),IRS-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2)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s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而且伴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亚组血清中sVCAM-1高于不伴微血管并发症组.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血液中IRS及sVCAM-1,有助于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烈虎;谢英才;杨利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维尼安用于绝经后取器失败的临床分析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避孕方法,我国约有50%以上育龄妇女采用本法避孕,我国城乡在60~70年代计划生育高潮中放置的环型节育器,部分妇女长期使用直到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宫颈管、子宫萎缩,给取器手术带来一定困难,甚至取器失败,我们设想在取器前1周,给妇女服用维尼安改善其生殖器官条件,以期提高取器成功率和减少病人痛苦,现将取环失败的39例总结如下.

    作者:王林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MA等肾脏疾病的动态观察与临床

    随着人们对肾脏疾病防治的进一步重视,对导致肾脏疾病各种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肾脏疾病的进展性质,要求对肾脏损伤的趋势,即可以预测病变进展以及进展趋势的各种指标进行了解.

    作者:李晶心;耿鑫金;白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护理体会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内科经常遇到的疾病,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但因为症状多样,不特异,所以掌握急肺梗塞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心护理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2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静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卡孕栓预防中期引产出血的观察

    中期妊娠引产是计划生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补救措施,多年来为预防和治疗中期引产后出血,一直采用不同途径给催产素或麦角新碱以增强子宫收缩的传统方法,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且必须注射给药,因此,我们选用卡孕栓于产后阴道给药,治疗和预防引产后出血,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林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浆内皮素在斑秃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s)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2例斑秃患者(斑秃组)及4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斑秃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静止期(P<0.01).结论:内皮素可能参与斑秃的发病过程.

    作者:麦土兴;罗雄伟;苏铭;陈海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之间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专业性互动关系,那么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究竟应该做到那些?我们的体会是.

    作者:魏晓荣;张佳;王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银屑口服液药物作用原理研讨

    银屑口服液原名牛皮癣口服液,是我院生产使用近20年的中药制剂,由苦参、土茯苓、黄芩等20味中药组成,临床上用于治疗银屑病其愈显率达47%,尤以病程短、进行期、风热证患者疗效为显著,并对心、肝、脾、肾及血、尿、大便的检测均未见异常,认为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养容脱屑的有效制剂,为探讨该方药的组成及作用原理,现从如下方面作一论述,以对银屑病的进一步治疗和研讨提供资料.

    作者:刘灿坤;宋晓东;周评;徐德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电刀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电刀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电刀电切宫颈病变组织.治疗286例,术后随访1个月~9年.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min,术中出血平均3ml,术后2个月复查:慢性宫颈炎、宫颈肌瘤、息肉、囊肿、重度宫颈糜烂及陈旧性宫颈裂伤均一次治愈.29例宫颈重度肥大患者术后24例恢复正常,5例宫颈肥大减轻,治愈率98.2%,有效率100%.远、近期随访,无1例复发.并发症:术后出血26例,占9.1%,术后宫颈管轻度粘连4例,占1.4%.结论:电刀电切治疗宫颈病变,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操作简单、方便、省时、费用低.

    作者:高东霞;刘炬;李春梅;李霞;肖庆;刘艳风;何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静脉血标本的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提高检验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运用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方法,对提高静脉血标本的质量进行研究.结果:正确指导患者做好采血前准备,减少饮食、运动、药物等影响因素,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标本.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以使静脉血采集规范化,从而提高标本的质量;减少标本运送、处理时间,保证静脉血存贮于密闭试管中,减少外源性污染、蒸发、挥发等影响因素,从而保证标本的质量.结论:加强分析前质量管理,提高静脉血标本的质量,而高质量的标本为我们获得准确检验结果奠定了基础.

    作者:钟敏;宋耀虹;李学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62例肺心病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对162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行药敏测定.结果:162例住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痰标本细菌分布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8.7%,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75.3%,真菌感染占16%.肺心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结论:临床上应重视肺心病下呼吸感染耐药问题,并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学义;岳同玉;刘永军;冯翠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评价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后遗症期前综合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按接受干预治疗的情况分为两组,治疗组除接受新生儿期规范治疗组除接受新生儿期规范治疗外新生儿期后继续接受综合干预治疗.对照组在新生儿期规范治疗后,仅接受常规保健措施,不接受新生儿期后干预治疗.精神运动发育情况应用首都儿研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量表>随访测试.结果:两组患儿DQ评分结果均数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治疗组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行为部分评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各区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性.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是一种防治HIE后遗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容蓉;汤耀斌;张广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论医学发展的走向

    从医学精神的角度考察医学走向,主要反映在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变化上.医学科学精神以求真、求实和推崇理性为特点,要求医学研究者尊重事实,依循实证方法和规范程序,运用各种探测手段,通过科学的理性去把握人体生命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机制和医学规律.

    作者:贺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护理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是结核病防治的主要内容之一,能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结核病,降低儿童结核病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和感染率.这是国内、外结核病防治工作实践所证明的.

    作者:田黎光;王福英;曲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栓塞的诊断研究进展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步上升.西方国家总人群PE年发生率为0.5‰,美国每年发生急性症状性PE的患者约630000人[1].其病死率很高,及时获得诊治者,病死率为7%,若未及时诊治,则高达60%~77%.

    作者:张倩;殷凯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2年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2年间剖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难产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3)围产儿死亡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

    作者:李晓丽;曹允义;李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与血脂和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齐全者198例,按冠脉病变支数分组,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25例,三支病变组90例,非冠心病组48例.同时,将其中的冠心病患者进一步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糖(SUG).将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支病变组TC和SUG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和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高龄、TC水平之间存在多元共线性.结论:高龄和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是导致冠脉病变支数增加的重要而各自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中苏;陈景礼;吴兴利;王士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特效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接触危重患者较多,而褥疮是长期卧床及许多危重患者极易发生的问题,也是危及患者生命、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褥疮对于医疗和护理均是一个难题,笔者经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褥疮多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举一例,以供参考.

    作者:李卫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开发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