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在社区的应用

杨珊亮

关键词: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增加.据统计50岁以上的男性约有30%~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60岁~69岁老年性的发病率高达75%~85%,80岁以上高达90%[1].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在中期引产术中应用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与依沙丫啶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联合应用效果肯定,现将我院2002年3月~2007年6月孕17 w~26 w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29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梅;王素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文献综述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种病因不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多种脏器受累,预后较差的综合征.心脏、肺脏、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常见受累的器官.多数HES患者细胞遗传学检测争现正常核型.传统的治疗效果不佳.FIPILI-PDGFRA融合基因的发现为HES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FIPILI-PDGFRA阳性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有效.

    作者:冯佳;庞丽萍;钟凤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奥曲肽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3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内镜套扎术加术后奥曲肽25 ug/h持续3 d;对照组:单用内镜套扎术.结果:奥曲肽组与对照组相比,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明显下降(P<0.05),食管静脉(EV)曲张减轻高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联合内镜套扎术可以明显提高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萍;郑苏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和干扰措施.方法:对725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吸烟及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方面,复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组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未坚持规则降血压或控制血糖患者复发率高,高血脂症尤其合并颈内动脉硬化斑块未启动他汀类治疗者复发率也较高.结论:积极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复发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玲;倪福文;张伟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醒脑静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出血量给予不同剂量的脱水药,控制血压及血糖,并给予脑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1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4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4 d、28 d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其治疗组CSS由治疗前的(18.9±6.10)分下降到治疗后14 d的(15.1±4.16)分,治疗后28 d的(10.9±3.72)分;而对照组CSS由治疗前的(19.2±8.51)分下降到治疗后14 d的(17.3±6.80)分,治疗后28 d的(15.7±5.87)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作者:韦广莹;李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六神丸-一个传统的利咽止痛良药

    传统中成药-六神丸因具独特的组成和配伍而具有良好的利咽止痛效果.本文深入阐述六味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六神丸的功效提供基础.

    作者:柳永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健全相关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训,加强护士和病人的全程互动,来体现护理方式人性化的内涵.结果:护理人员增强了对病人的理解,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都得到了改进,医疗纠纷减少了,医患关系和谐了.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作者:杨小妮;廖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患者38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中以动眼神经受损常见,多数单侧受损.应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以动眼神经受损常见,治疗上采取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李月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护理程序和分层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与分层教学理论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2007年来我科实习的92名护理中专生,随机分成对照组(40名)与实验组(5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护理程序与分层教学理论进行教学.通过量化评分测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平均评分为(88.4±1.6),高于对照组的(80.3±3.5),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学生对教师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程序与分层教学理论应用于护理临床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丽芳;连剑群;吴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6例的X线影像分析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X线分析,以提高对HMD的诊断的准确率.方法:X线分析26例表现,并结合文献.结果:肺透亮度减低、肺内广泛网织状粟粒状阴影、支气管充气征等为本病的典型X线表现.结论:X线对HMD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吕焕扬;庞世福;农忠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注射用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柱(150 min×4.6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三乙胺(60:40:1),用磷酸调节pH值至7.0,稀释样品的混合溶剂为水-乙腈-三乙胺(60:40:1),用磷酸调节pH值至10.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5 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主峰和紧邻杂质峰能得到更好的分离.结论:此法结果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注射用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周来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腹症诊断中腹腔穿刺术的应用

    腹腔穿刺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简便易行而又及时,适用于外科、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运用,特别是对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人定性问题是一些其他技术检查所不能比拟的,他不仅为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手术时选择恰当的切口提供参考.

    作者:孟建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淋病患者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87例分析

    目的:了解淋病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混合感染情况.方法:对87例确诊为淋病患者作衣原体及支原体检测.结果:87例淋病患者中,沙眼衣原体感染15例(17.24%),解脲支原体感染27例(31.03%),解脲支原体加人型支原体感染6例(6.89%).结论:淋病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总感染率较高,达到55.17%,临床上对淋病患者进行联合筛查的意义较大.

    作者:罗霭华;王燮衡;李碧云;汪小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住院患者986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药物利用研究,随机抽查病例986份,其中使用抗菌药物632份,占总数的64.10%.共使用抗菌药物7类29个品种.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高的是青霉素类,其次是头孢菌素硝和喹诺酮类.在进行药物利用研究的前10个品种中,有7个品种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大于1,占70%.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程小红;巩宝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产后出血并发急性尿崩症1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急症之一,位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由于临床上的重视和及时处理,发生Sheehan's综合征的报道罕见,但屡有发生尿崩症的报道.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产后大出血致尿崩症1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李胜平;范雪梅;杨志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58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思维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4月~2008年4月符合Fuo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58例.结果:58例中明确病因者52例,确诊率89.7%.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30例,确诊率51.7%,结缔组织病14例(24.1%)肿瘤性疾病5例(8.6%)其他疾病3例(5.2%).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大部分Fuo病例可以明确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性疾病是该组Fuo主要原因.

    作者:徐新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结肠息肉的内镜检查与治疗

    结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切除结肠息肉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应用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切除结肠息肉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结肠镜检查对大肠息肉诊断的新进展及应用内镜高频电息肉切除术、激光、射频、微波的使用.

    作者:王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心血管内科病人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心血管疾病作为身心疾病的一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高,成为人群健康的一大危害,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的心理干预已经成为治疗的一部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小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21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临床急症,早期死亡率很高,有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2001年~2007年收治的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路广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农村卫生适应技术非超生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评价

    目的:探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农村白内障复明工程的作用.方法:297例(305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反眉形巩遂道切口,信封式截囊或环形撕囊,利用撬核法将核脱入前房,用圈匙挽出晶状体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切口不缝合.结果:术后第1天至1 w裸眼视力,视力<0.1者5眼(1.64%),0.1≤视力<0.3,17眼(5.57%),0.3≤视力<0.5者74眼(24.26%),视力≥0.5者209眼(68.52%),脱盲率为98.36%,脱残率为92.79%.结论:农村卫生技术非超声乳白内障手术能够在广大的基层医院推广,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在农村进行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的手术,使更多生活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复明.

    作者:周长安;倪春霞;王宇;张劲松;阎启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