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红梅;于黔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种病因不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多种脏器受累,预后较差的综合征.心脏、肺脏、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常见受累的器官.多数HES患者细胞遗传学检测争现正常核型.传统的治疗效果不佳.FIPILI-PDGFRA融合基因的发现为HES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FIPILI-PDGFRA阳性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有效.
作者:冯佳;庞丽萍;钟凤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结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切除结肠息肉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应用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切除结肠息肉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结肠镜检查对大肠息肉诊断的新进展及应用内镜高频电息肉切除术、激光、射频、微波的使用.
作者:王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心血管疾病作为身心疾病的一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高,成为人群健康的一大危害,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的心理干预已经成为治疗的一部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小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并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61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1)和对照组(n=80),治疗组服用厄贝沙坦片(科苏)和通心络胶囊;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内真)和稳心颗粒,记录每日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 w和4 w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95.1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5%、85.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并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玲;魏德新;林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分别取HIFU治疗前和HIFU治疗后4 w外周血2 ml,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NK细胞.结果:治疗后NK细胞百分数、CD4 T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 T细胞百分数下降.结论:应用HIFU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高远;王凤鸣;冯军;王宇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三种质子泵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间的关系.方法:以三种治疗方案,A组: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铝碳酸镁;B组:阿莫西林+泮托拉唑+铝碳酸镁;C组:阿莫西林+兰索拉唑+铝碳酸镁的疗效观察和成本-效果分析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阿莫西林+兰索拉唑+铝碳酸镁联用成本-效果佳.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确切,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缪志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治疗失败的原因所在.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儿童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成功和治疗失败两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48例儿童结核患者满疗程后治疗成功187例(75.4%),失败61例(24.6%),肺结核的治愈率为96.0%,肺外结核的治愈率54.8%.PPD≥10 mm(χ2=16.340,P=0.000)、痰结核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χ2= 6.073,P=0.014)多见于较大儿童组,未接种卡介苗多见于较小儿童组(χ2=10.811,P=0.001).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痰结核菌阳性[OR=1.1 61(95%CI=0.271-4.845)]、未接种卡介苗[OR=1.092(95%CI=0.850-4.934)1、肺外结核[OR=2.775(95%CI=0.477-8.791)]是与治疗失败有关的独立因素.结论:痰结核菌阳性、未接种卡介苗、肺外结核易导致治疗失败.儿童结核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以上,并建议给予全程DOT.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应包含预防接种计划的监督执行,以确保卡介苗接种100%的覆盖率.对疑似肺外结核的儿童及时给予经验性抗结核治疗也是减少治疗失败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青;肖和平;李秋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和激素球周注射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神经挫伤患者共25例,进行复方樟柳碱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球周注射,复方樟柳碱颞部皮下注射,2 ml/次,1次/d,1疗程/14 d,同时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20 mg患眼球周注射,1次/7 d,1疗程/28d.结果: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治疗前的LP(-)~0.3上升至HM/眼前~0.7.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和激素球周注射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明显效果.
作者:张雨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淋病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混合感染情况.方法:对87例确诊为淋病患者作衣原体及支原体检测.结果:87例淋病患者中,沙眼衣原体感染15例(17.24%),解脲支原体感染27例(31.03%),解脲支原体加人型支原体感染6例(6.89%).结论:淋病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总感染率较高,达到55.17%,临床上对淋病患者进行联合筛查的意义较大.
作者:罗霭华;王燮衡;李碧云;汪小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临产后的单胎头位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100例设为观察组,常规护理100例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各个产程的时间明显缩短、阴道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两组的临床效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分娩中的人性化护理可以缩短各个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手术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
作者:杨蕊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健全相关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训,加强护士和病人的全程互动,来体现护理方式人性化的内涵.结果:护理人员增强了对病人的理解,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都得到了改进,医疗纠纷减少了,医患关系和谐了.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作者:杨小妮;廖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34 β E12(角蛋白-903)、P63、P504S(α-甲酰-CoA-消旋酶)、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AP(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在PCa(Prostatic Cancer,前列腺癌)、BPH(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PCa和63例BPH中34 β E12、P63、P504S、PSA、PAP、PSMA的表达情况,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它们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34 β E12、P63、P504S、PSA、PAP、PSM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PCa、BPH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彬;程慧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和干扰措施.方法:对725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吸烟及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方面,复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组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未坚持规则降血压或控制血糖患者复发率高,高血脂症尤其合并颈内动脉硬化斑块未启动他汀类治疗者复发率也较高.结论:积极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复发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玲;倪福文;张伟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单极或双极官腔电切镜进行切割,对反复严重出血、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除.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警惕并发症发生,协助医生处理并发症.结果: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成功完成,子宫穿孔2例,低钠血症1例,术后发热11例.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1.7%(66,72).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护理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霞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药物利用研究,随机抽查病例986份,其中使用抗菌药物632份,占总数的64.10%.共使用抗菌药物7类29个品种.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高的是青霉素类,其次是头孢菌素硝和喹诺酮类.在进行药物利用研究的前10个品种中,有7个品种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大于1,占70%.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程小红;巩宝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增加.据统计50岁以上的男性约有30%~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60岁~69岁老年性的发病率高达75%~85%,80岁以上高达90%[1].
作者:杨珊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农村白内障复明工程的作用.方法:297例(305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反眉形巩遂道切口,信封式截囊或环形撕囊,利用撬核法将核脱入前房,用圈匙挽出晶状体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切口不缝合.结果:术后第1天至1 w裸眼视力,视力<0.1者5眼(1.64%),0.1≤视力<0.3,17眼(5.57%),0.3≤视力<0.5者74眼(24.26%),视力≥0.5者209眼(68.52%),脱盲率为98.36%,脱残率为92.79%.结论:农村卫生技术非超声乳白内障手术能够在广大的基层医院推广,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在农村进行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的手术,使更多生活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复明.
作者:周长安;倪春霞;王宇;张劲松;阎启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肝爽颗粒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8例,并与安络化纤丸(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结果:肝爽颗粒可改善肝区疼痛、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等症状;可降低血清HA、LN、IV-C肝纤维化指标,并可改善肝功能.结论:肝爽颗粒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有改善作用.
作者:祁冬雪;王丹;王小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思维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4月~2008年4月符合Fuo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58例.结果:58例中明确病因者52例,确诊率89.7%.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30例,确诊率51.7%,结缔组织病14例(24.1%)肿瘤性疾病5例(8.6%)其他疾病3例(5.2%).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大部分Fuo病例可以明确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性疾病是该组Fuo主要原因.
作者:徐新祥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骨髓抑制程度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成单纯化疗组、艾迪加化疗组,分别观察骨髓抑制程度、T细胞亚群、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艾迪加化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6.4%,无Ⅲ、Ⅳ度抑制,而单纯化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75.0%,Ⅲ、Ⅳ度抑制发生率为2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细胞亚群测定的结果显示艾迪加化疗组NK、CD3、CD4有上升趋势,N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显示艾迪加化疗组提高率为56.7%,而化疗组提高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艾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科化疗过程的生存质量,明显减轻全身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患者对全身化疗的耐受性.
作者:胡守友;卢伟;王瑞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