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陈晓云;杨庚明;欧阳雪莲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 稳定性心绞痛,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与传统常规药物相结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服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降糖药物,而治疗组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片,每日3次,服用12 w.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周硝酸甘油的用量、运动试验结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下降(P<0.01),运动持续时间显著提高(P<0.01),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及ST段下降1 mm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对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1,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在传统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可使稳定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强,可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有效,易于耐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与传统常规药物相结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服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降糖药物,而治疗组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片,每日3次,服用12 w.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周硝酸甘油的用量、运动试验结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下降(P<0.01),运动持续时间显著提高(P<0.01),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及ST段下降1 mm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对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1,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在传统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可使稳定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强,可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有效,易于耐受.

    作者:陈晓云;杨庚明;欧阳雪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临产后的单胎头位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100例设为观察组,常规护理100例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各个产程的时间明显缩短、阴道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两组的临床效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分娩中的人性化护理可以缩短各个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手术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

    作者:杨蕊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电凝止血镊配合电刀改良肛瘘手术

    电凝止血镊配合电刀改良肛瘘手术是在肛瘘手术中以电镊和电刀代替普通手术刀和剪刀,从而达到切口小、组织损伤小、伤口愈合快、愈后肛门功能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蔡尚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心血管内科病人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心血管疾病作为身心疾病的一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高,成为人群健康的一大危害,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的心理干预已经成为治疗的一部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小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在社区的应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增加.据统计50岁以上的男性约有30%~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60岁~69岁老年性的发病率高达75%~85%,80岁以上高达90%[1].

    作者:杨珊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爽颗粒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8例,并与安络化纤丸(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结果:肝爽颗粒可改善肝区疼痛、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等症状;可降低血清HA、LN、IV-C肝纤维化指标,并可改善肝功能.结论:肝爽颗粒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有改善作用.

    作者:祁冬雪;王丹;王小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护理程序和分层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与分层教学理论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5年~2007年来我科实习的92名护理中专生,随机分成对照组(40名)与实验组(5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护理程序与分层教学理论进行教学.通过量化评分测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平均评分为(88.4±1.6),高于对照组的(80.3±3.5),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学生对教师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程序与分层教学理论应用于护理临床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丽芳;连剑群;吴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产后出血并发急性尿崩症1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急症之一,位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由于临床上的重视和及时处理,发生Sheehan's综合征的报道罕见,但屡有发生尿崩症的报道.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产后大出血致尿崩症1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李胜平;范雪梅;杨志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健全相关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训,加强护士和病人的全程互动,来体现护理方式人性化的内涵.结果:护理人员增强了对病人的理解,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都得到了改进,医疗纠纷减少了,医患关系和谐了.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作者:杨小妮;廖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72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单极或双极官腔电切镜进行切割,对反复严重出血、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除.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警惕并发症发生,协助医生处理并发症.结果: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成功完成,子宫穿孔2例,低钠血症1例,术后发热11例.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1.7%(66,72).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护理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霞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患者38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中以动眼神经受损常见,多数单侧受损.应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糖尿病合并颅神经病变以动眼神经受损常见,治疗上采取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李月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常规治疗3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科常规及血管支架内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35例经CT或MRI及临床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自内科常规或血管内支架成形置入手术.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脑缺血(TIA)或脑梗塞.术中采用球囊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充盈球囊至5至6个大气压,支架释放后造影确认展开良好,回撤球囊.结果:所有病人都完成内科常规治疗或支架置入,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有14例,有3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支架置入治疗后TIA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残余狭窄均低于50%,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行急诊动脉溶栓1例,未成功,患者死亡出院.内科常规治疗随访有1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反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再发脑梗塞.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有效、安全的方法,而内科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但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患者,其远期疗效尚不理想.

    作者:吴凌峰;曹文锋;屈新辉;胡凡;熊英琼;张昆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结肠息肉的内镜检查与治疗

    结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切除结肠息肉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应用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切除结肠息肉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结肠镜检查对大肠息肉诊断的新进展及应用内镜高频电息肉切除术、激光、射频、微波的使用.

    作者:王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并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病8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并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61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1)和对照组(n=80),治疗组服用厄贝沙坦片(科苏)和通心络胶囊;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内真)和稳心颗粒,记录每日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 w和4 w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95.1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5%、85.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并通心络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玲;魏德新;林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21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临床急症,早期死亡率很高,有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2001年~2007年收治的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路广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及意义

    目的:探讨34 β E12(角蛋白-903)、P63、P504S(α-甲酰-CoA-消旋酶)、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AP(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在PCa(Prostatic Cancer,前列腺癌)、BPH(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PCa和63例BPH中34 β E12、P63、P504S、PSA、PAP、PSMA的表达情况,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它们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34 β E12、P63、P504S、PSA、PAP、PSM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PCa、BPH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彬;程慧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奥曲肽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3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内镜套扎术加术后奥曲肽25 ug/h持续3 d;对照组:单用内镜套扎术.结果:奥曲肽组与对照组相比,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明显下降(P<0.05),食管静脉(EV)曲张减轻高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联合内镜套扎术可以明显提高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萍;郑苏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六神丸-一个传统的利咽止痛良药

    传统中成药-六神丸因具独特的组成和配伍而具有良好的利咽止痛效果.本文深入阐述六味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六神丸的功效提供基础.

    作者:柳永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家庭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家庭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1 w、2 w、4 w时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吞咽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重建.

    作者:李玉芳;赵莉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FEP-BY01型肿瘤超声治疗机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分别取HIFU治疗前和HIFU治疗后4 w外周血2 ml,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NK细胞.结果:治疗后NK细胞百分数、CD4 T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 T细胞百分数下降.结论:应用HIFU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高远;王凤鸣;冯军;王宇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