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体会

曾宏伟;张建法

关键词:老年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简称LC)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2006年~2008年对我院5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56例66岁~91岁、发病时间在48小时内的老年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以上,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发病在48小时内如及时就诊,合理治疗合并症,老年人均可耐受LC,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准备充分,治疗合理、及时,术中操作仔细、认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对症治疗合并症、处理并发症,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10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伴重症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伴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因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并重症感染的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0g/次,1次/12 h;阿米卡星静脉滴注0.6g/次,1次/d,两药疗程7 d~10d.结果:痊愈5例,显效2例,进步2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70%:2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反应,未经处理症状逐渐消失.结论: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伴重症感染疗效明显,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的首选方案.

    作者:罗绿艳;夏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初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泵(CSⅡ)组及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结果:提示CSⅡ组及MSⅡ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但前者显著优于MSⅡ组(P<0.01),两组均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Ⅱ组较MSⅡ组效果好(P<0.01).结论:胰岛素泵可迅速有效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消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缩短血糖达标天数,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可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

    作者:韩华;耿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缬沙坦80 mg每日一次口服,联合依那普利10 mg每日二次口服,连用3月.对照组采用缬沙坦80 mg每日一次口服,连用3月.结果:24小时尿蛋白总量减少,观察组更明显.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作者:郭华丽;王静;刘俊英;乔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及护理.方法:选取10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根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护理.结果:100例患者都得到了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仝小林教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经验鉴谈

    仝小林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内分泌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对中医内科糖尿病及疑难杂症的研究工作具有很高学术建树,主持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多个奖项,从医几十年,潜心研究中医经典理论,对临床常见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颇丰,笔者有幸随师临证,

    作者:赵林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未临产与自然发作临产剖宫产产妇患病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临产与未临产足月孕剖宫产手术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单胎足月妊娠且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初产妇,其中未临产组81例,临产组47例.观察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热和其它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时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均较术前下降,但两组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0).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发热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过程中,两种手术方式都没有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亦无产后出血病例发生.结论: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手段,临产后行剖宫产并不会增加产妇产后患病率.医生在生产前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好的分娩方式.

    作者:王晓银;董江华;阳宇波;刘敬涛;赵清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视神经减压术中视神经管外侧壁磨除的解剖研究

    目的: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中视神经管外侧壁磨除范围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对5例经防腐固定处理的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视神经管相关解剖研究,对视神经管外侧壁相关解剖进行详细的观察、测量与研究,对比临床试验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选择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人1例,进行视神经管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外侧壁由前床突构成,其长度为(9.87±1.34)mm,宽度为(11.66±2.35)mm;前床突尖至颈内动脉沟上缘中点的距离为(4.25±2.30)mm;前床突有过度气化及床突间骨桥等变异;尸检病人的病理提示:视神经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消失,雪旺氏细胞增生性改变.结论:经颅进行视神经减压术的重点之一是视神经管外侧壁的磨除程度,它决定了骨性视神经管减压的充分与否,同时通过切除外侧壁得到更加清晰的视神经、眼动脉及颈内动脉显微解剖结构,预防副损伤的发生.同时尸检病人的病理结果证实了文献报告的损伤机制.

    作者:吴喜;刘德华;赵兴利;吴亚军;李朝辉;田宇;杨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4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甲硝唑泡腾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9%)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x2=7.14,P<0.01)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能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局部药物.

    作者:郑颖;郑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体会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简称LC)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2006年~2008年对我院5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56例66岁~91岁、发病时间在48小时内的老年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以上,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发病在48小时内如及时就诊,合理治疗合并症,老年人均可耐受LC,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准备充分,治疗合理、及时,术中操作仔细、认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对症治疗合并症、处理并发症,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曾宏伟;张建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阿维A胶囊联合美能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维A胶囊与美能联合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银屑病患者分为三组,治疗组用阿维A胶囊联合美能,对照组Ⅰ单用美能,对照组Ⅱ单用阿维A胶囊.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Ⅰ组、Ⅱ组治愈率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维A胶囊与美能联合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疗效好.

    作者:廉翠红;张书岭;刘恩让;刘姝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水肿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45例,静滴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和醋酸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40例,静滴20%甘露醇和醋酸地塞米松治疗.通过测定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血浆渗透压、尿量及血尿常规等,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给药后均能迅速降低ICP,提高CP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肾功能的损伤较轻且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疗效肯定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晟;谢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前交叉韧带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的临床运用的有效方法和价值.方法:关节镜下运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三种固定方式:百优可吸收界面螺钉9例;德国贝朗公司的纽扣钢板固定5例:Depuy公司的RIGIDFIX及BIOCRYL固定3例.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都能在积极的康复计划指导下恢复膝正常的关节活动,首先是由于该手术对膝关节造成的创伤小,其次是韧带的强度和固定的可靠性能支持积极的康复训练,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正常或接近正常,这与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肌腱强度大,蠕变性小有关.术后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采用骨-髌韧带-骨(BTB)进行重建之外的另一种可靠的选择.

    作者:刘江华;杨峻;杨晓勇;李晓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其病程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其特征的关系.方法:50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组,按照有无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程度分为六组.根据造影结果对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和定量评价.结果:随着高血压病患病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逐渐加重,三支病变和弥漫病变逐渐增多;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1,P<0.0001.随着高血压患病时间的延长,Gensini评分基本呈逐渐增加的关系,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83,P<0.0001.说作者单位: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明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高血压病患者病程愈长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范围愈重.

    作者:赵春华;伦增瑞;张俊刚;王健;季祥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GP方案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晚期NSCLC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GP方案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61例,以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作为实验组(31例),与30例单纯化疗组对照,观察其疗效、毒副作用、KPS评分改变、细胞免疫功能等.结果:实验组CR+PR为45.2%,略高于对照组的40%,但PR+CR+MD达74.2%,显著高于照组.可部分减低毒副作用,显著改善KPS.且CD4/CD8比值治疗后升高,并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NSCLC可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仲几春;张道松;朱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干预363例高血压患者防治体会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探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对东山街道6个社区3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诊断标准[1] 和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和按照社区慢性病的管理规范进行随访管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体重超标、情绪急躁、吸烟、饮酒、高脂饮食、饮食偏咸、运动量少等7项干预指标中,均有显著效果.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晓亮;李敏;郁红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58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乙胺碘呋酮对伴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1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按一定的治疗方案,分别服用乙胺碘呋酮和心律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9.3%,而对照组为4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且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乙胺碘呋酮与心律平相比,更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并能改善心功能.

    作者:高敬堂;高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丙戌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丙戌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癫痫患者218例.对服用VPA达治疗剂量后3个月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及疗效评定.结果:血药浓度<50 μ g/mL33例(15.13%),50μ g/mL~100μ g/mL,156例(71.55%),>100μ g/mL 29例(13.3%).结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不能凭剂量来估计血药浓度和评价疗效,应进行VPA的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麻铭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同品种地黄干茎中梓醇含量比较

    目的:研究地黄6个品种地黄的干茎中梓醇含量的差异.方法:梓醇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结果:北京I号茎中梓醇含量高.结论:不同品种地黄叶中梓醇含量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云;孙利伟;赵小顺;岳永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妊产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妊产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以及如何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2008年神经内科和妊产妇救治中心住院的16例妊产妇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了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产前发病4例,产后发病12例.多以头痛、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癫痫大发作等为首发症状,可有或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实验室检查多有纤维蛋白原升高、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升高等.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等多为双侧多发性脑梗塞,MRV及DSA显示为大脑浅静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等血栓.经综合治疗后除1例死亡外余病例均完全恢复,未留下后遗症等.结论:妊产妇脑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易误诊.对起病较急的颅高压伴或不伴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妊产妇,需高度怀疑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应尽早行MRI、MRV或DSA等检查.确诊后宜尽早以脱水降颅内压、低分子肝素抗凝、巴曲酶降纤或尿激酶溶栓等综合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预后良好.

    作者:匡永锋;张中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支气管扩张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气道炎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炎症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确诊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支扩组)48例以及我院健康医务工作者(对照组)10例分别采取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定痰以及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以及对其水平作比较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IL-6、IL-8、TNF-α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在急性加重期增高得更为明显.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与IL-8和TNF-α水平有相关性;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水平只与IL-8水平有相关性.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且在急性加重期表现得更为明显.

    作者:李敏菁;胡少芝;罗志扬;温业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