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凤鸣;梁珊;李卓荣;莫可良;归奕飞;廖文勇;刘媛;黄燕萍;黄珍;刘凌丽
目的:总结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 of thebile duct,IPNB)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影像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索我院病理系统(2006—2017),回顾性分析10例术后病理证实的IPNB患者的超声、CT、MR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0岁,2例伴肝内胆管结石,1例既往有胆管结石手术史.所有患者均无肝炎病史,CA 19-9升高4例,CEA升高2例,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典型影像表现是胆管扩张,肿瘤所在肝叶为著,病灶与胆管相通是其重要特点.胆管内肿瘤常呈结节状、乳头状,在超声上常表现为等回声或稍高回声;C T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呈轻-中度强化;M R扫描肿块呈长T1W I稍长T2WI信号,DWI信号稍高,呈轻中度强化.结论:IPNB的超声、CT、MR表现具有特征性,熟悉该病的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IPNB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张琰琰;王亚丽;张丁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经相关检查后已确诊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病人各3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于手术前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两种病症超声诊断的基本符合率、病灶的血流阻力指数、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进行对比.结果: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基本符合率达到90.63%与93.75%,对比之后,并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病灶的血流阻力指数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超声图像联合血流阻力指数、子宫血流阻力指数进行对比,可发现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基本符合率较高,应用价值十分显著,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经C T诊断的临床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 T诊断结果.结果:60例单发血肿比例是96.67%、多发血肿比例是3.33%、占位比例是75.0%;血肿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处,其次是丘脑部位,与其他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不但可以清晰地检查到患者的血肿数量以及血肿部位,而且还能检测出血肿占位情况,操作简单便捷,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X射线胃肠道造影检查对食管裂孔疝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共5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镜技术检查,观察组进行X射线胃肠道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误诊率、漏诊率和诊断符合率为4.00%、8.00%和92.00%,对照组为16.00%、24.00%和64.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食管裂孔疝的过程中,相比较常规胃镜技术而言采用X射线胃肠道造影进行检查,有助于促进临床诊断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周方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技术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60例手术确诊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超声技术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诊断上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患者均经手术确诊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共59例,诊断准确率为98.33%,其中1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1.67%.结论: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上的临床诊断上,超声技术具有诊断效果好、准确性高、安全性佳等应用优势,且操作较为简单、创伤性小、检查费用少,值得在临床诊断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学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2013年5月—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整个治疗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取得很好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安全等优势.
作者:赵爱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延续健康教育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后好转出院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各5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延续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结果:6个月后,两组实际随访各54例.研究组锻炼依从性为98.2%,明显优于参照组的83.3%(P<0.05);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82.02±11.78)、(60.03±11.64),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65.2±18.52)、(50.30±14.37)(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实施延续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锻炼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用于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80例(共100个病灶),对其实施常规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以及将两者相互联合后的检查结果显示,三种不同检查办法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比常规超声的诊断价值高,而且将两者相互联合大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戴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诊断肛周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8例疑诊肛周脓肿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医师根据高频彩超检测结果以及患者临床症状,制定手术治疗方法,分析高频彩超对肛周脓肿患者检出率,以及其成像特点.结果:经手术病理实验检测48例疑诊肛周脓肿患者,有45例患者确诊为肛周脓肿,其中高频超声检查出44例,高频超声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1.2%、97.8%,其中囊性及囊实混合型所占患者比例多,占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肛周脓肿患者,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并结合高频彩超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确定手术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俐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确切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设置为实验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42例,设置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人员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两组记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LVDd水平与对照组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LAD水平较对照组水平高,而LVEF水平较对照组水平低,且差异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断时,心脏彩超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错查漏查风险,对于疾病的准确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桂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心脏彩超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3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冠心病组,选取我院同期分析的37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员均予以心脏彩超检查,观察两组人员左室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PFV)、左室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FV)、两者之比(E/A)、Tei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EPFV减低(P<0.05),APFV显著增高(P<0.01)、E/A显著减低(P<0.01)、Tei指数增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A值作为心脏彩超关键测量指标,联合Tei指数能更有效准确的评估左室舒张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鹏;田青;张菡;马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提高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前来进行治疗的194名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个组别的患者均为97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研究2组的患者采用心脏彩超的方式进行诊断,在诊断结束后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方式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进行检查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左心室肥大检测率高于研究1组,且两组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采用心脏彩超的检测方式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提升了疾病的检出率,因此此种检测方式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彭柳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科室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科室手卫生专项检查小组.将PDCA循环运用于科室手卫生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科室人员手卫生知晓合格率、手卫生依从性及科室快速手消毒液使用情况.结果:科室全体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合格率由47.69%提高到69.26%,手卫生依从性从17.78%上升至51.92%.快速手消毒液使用由128瓶/年上升至236瓶/年.结论: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手卫生知晓率及依从性.
作者:周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颈椎不稳症的X线临床与影响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颈椎不稳症的患者80例,对其采用X线对其颈椎正侧位、双斜位、侧位过伸过曲片等进行拍摄.结果:所有患者的X线结果显示:其中有25例属于上颈椎不稳,占31.25%,剩余55例属于下颈椎不稳症,占68.75%,其人体颈椎不稳定病变大多数都发生在下颈椎,而且X线片可以看出,下颈椎的C3、C4、C5都比较容易发生不稳定症,而且其向前位移的距离大于2m m.结论:通过X线片可以对颈椎不稳症进行分析,而且结果显示颈椎不稳症主要发生在人体的下颈椎处,具体体现在C3、C4、C5的位置处.
作者:王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42例,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腹部B超组与阴道B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阴道B超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77%,明显高于腹部B超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81.69%,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阴道B超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与腹部B超检查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董晓娟;王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损伤因子所产生的防御反应,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在炎症反应期间,胃肠道黏膜屏障和粘膜修复过程易受到受损,故本文综述了在炎症反应期间胃肠道保护策略及作用特点,以求为炎症反应期间胃肠道的保护提供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佳慧;王君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86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隐性骨折情况.结果:本组研究所选取的186例患者,共检出隐性骨折274处,其中Ⅰ型133例,占71.51%;Ⅱ型47例,占25.27%;Ⅲ型6例,占3.23%.单处骨折191处,占69.71%;多处骨折83处,占30.29%;伴关节腔积液186处,占67.88%;伴半月板受损75处,占27.73%;伴前交叉韧带受损13处,占4.74%;副韧带内侧受损21处,占7.66%;副韧带外侧伤并软组织肿大129处,占47.08%.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膝关节隐性骨折开展临床诊断,具有操作简便、过程安全、诊断准确性高等显著优势,可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曲耿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7年7月间我院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后处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为目的的处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为目的的处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处理,可显著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功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膀胱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应用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1例患者术前加强呼吸道护理,指导咳嗽及深呼吸锻炼、心理护理等;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术后加强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91例患者手术都很成功,术后大多数病人感觉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膀胱镜诊断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罗爱林;冼日凤;刘青;辛易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间在本院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腹腔镜与胆道镜下实施手术(双镜组,60例),一组施予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30例),比对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对未见突出差异,(P>0.05),双镜组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且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3%,相较于开腹组的20.0%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腹腔镜与胆道镜下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术后所需恢复时间短,推荐选用.
作者:甘先奎;邓先康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