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芬芳
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而我国直肠癌患者中70%以上位于直肠中下段.由于骨盆解剖结构的限制性,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度大.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多样化,微创化,手术的安全性问题不断得到关注,而术前骨盆测量的重要性愈显突出.现本文就近年来骨盆测量的各个径线的意义及其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易程度、环切缘、手术标本的完整程度及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影响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周洋;程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门诊诊治的患者中抽取88例作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优质组(n=44)在门诊分诊中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n=44)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组患者的满意度是97.73%,平均护理质量评分是(96.23±1.32)分;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是86.36%,平均护理质量评分是(89.26±4.13)分;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正性影响较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蔡密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B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计算B超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同时对比超声检查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未转移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结果:在所选研究对象中,B超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0%;而普通病理学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6.67%.对于患者在B超诊下的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分别为88.46%、75%、95.83%以及50%.结论:B超有助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各项属性,具有更高价值,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取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用于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患者为对象,采取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手段,观察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的契合情况.结果:82例宫外孕患者总共诊断出79例,误诊3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6.3%.结论:宫外孕使用经腹部或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宫外孕的诊断率.
作者:殷显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016年收治的12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 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8,中位年龄54岁.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并排列成巢团状、编制状、梁状,异型性明显.部分病例见黑色素沉积.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示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复杂,容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判断,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罗昊;刘艳丽;聂增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质量.方法:全面收集和整理财政部历年颁发的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文件,通过分析总结出各自的作用,梳理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增强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操作性.结果:掌握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工作.结论:编制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有利于反映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
作者:何亚男;于润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40葡萄胎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于葡萄胎疾病诊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经超声诊断为葡萄胎的40例患者资料,将其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相对比,分析超声诊断葡萄胎的准确性.结果:2010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超声诊断为葡萄胎40,均行清宫术治疗,组织送病理检查,病检结果为完全性葡萄胎30例,部分性葡萄胎6例,侵蚀性葡萄胎2例,绒毛膜癌1例,稽留流产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结论:超声诊断葡萄胎准确率较高,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一种关键的随访手段,对于葡萄胎清宫手术或是后期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总之,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香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A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A检测(MSCTA)以及肝脏动脉造影检测(DSA),比较两种检测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肿瘤供血动脉检出情况.结果:经后期病理检测证实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存在变异血管,多层螺旋CTA对变异血管检出率为100.0%,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A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A能有效提高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检出率,增强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
作者:尹红军;余杰;欧阳华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患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在科室的90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参照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研究组,P<0.05;另外,参照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研究组,P<0.05;参照组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灵敏性以及特异性较好,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作者:鲁磊;王芳;邢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比较彩色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住ICU患者根据患者置管方式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颈内静脉穿刺组,统计经超声引导下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机械并发症,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死亡例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0,P=0.035);机械并发症比较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 P=0.602).结论:经超声引导颈内静脉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掌握,可作为置管困难患者及初学者的首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较颈内静脉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发病风险.
作者:孟玉兰;单新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历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联合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口服治疗,并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早搏和T波低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且有改善心肌供血的可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先晓;张玉飞;陈璐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临床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精神质量、躯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抢救室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联合舒适护理,能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作者:周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与手术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对130例术前经超声和CT检查,外科手术证实为肝破裂患者,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0例急性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真性肝破裂85例,手术结果90例,漏诊2例,漏诊率为2.30%;包膜下肝破裂16例,手术结果13例,误诊3例,误诊率为18.75%;中央型肝破裂23例,手术结果27例,漏诊4例,漏诊率为14.81%.诊断准确率为93.08%,总漏诊6例,漏诊率为4.61%,误诊3例,误诊率为2.30%.结论:超声诊断急性外伤性肝破裂方便、快捷、价廉,准确率高,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阿凤珍;朱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自然腔道组和腹腔镜组,对自然腔道组患者实施经肛门内镜微创治疗,对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自然腔道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腹腔镜组早(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随访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应激性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安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以下简称UBIO疗法)辅助治疗肺心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设立临床治疗对照组及UBIO疗法辅助临床治疗观察组,运用血液流变学实验指标,观察UBIO疗法辅助临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实验观察指标显示有明显差异,血液流变学实验指标明显下降;临床疗效分析显示,观察组显效52例,占54.2%,有效40例,占41.7%,无效4例,占4.1%,总有效率为95.9%,而对照组显效12例,占24%,有效22例,占44%,无效16例,占32%,总有效率为68%.结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UBIO辅助疗法可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肺心病的疗效.
作者:贾宁人;王娟;陈德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肾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M P C N L治疗的75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手术操作流程,并分析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7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114.5±17.6)min,术中出血平均为(74.5±10.0)mL;I期结石清净率为85.3%(64例),Ⅱ期结石清净率为98.7%(74例),1例患者仍有残留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排净;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1±0.3)d.结论:采取MPCNL治疗肾结石,效果确切,排石效率高,且微创伤,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重大.
作者:李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内涵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8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内涵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流程、服务项目、服务解释指导及服务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外科危重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内涵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作者:邱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妊高症产妇,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效果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观察组为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可显著提高对血压的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和预后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以来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19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172例,漏诊25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86.43%.其中,5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17例,确诊率为76.12%;1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8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91.67%;超声正确诊断所有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确诊率为100.00%,四种类型急性阑尾炎确诊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P<0.05),多重比较表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确诊率低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后者亦低于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结论:超声检查有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作为阑尾炎患者首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鉴别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超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为诊疗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患者提供了更客观更充分的依据.
作者:胡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超声科测及存在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患者75例,经磁共振(MR)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进一步检查,分析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原因和临床意义.结果: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中63例存在后循环缺血(PCI),其中5例患者一侧椎动脉血流阻力为1,MRA诊断为一侧椎动脉远端闭塞,58例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均大于0.70,MRA未见明显异常;12例患者MR未见明显异常,MRA显示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超声测及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鉴别对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金萍;李宏建;夏斐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