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举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探讨X线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抽选6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以CT和痰菌检验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X线检查诊断肺结核的符合率,并分析各种类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痰菌检验结果: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2例,浸润型肺结核28例,干酪型肺结核14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8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胸部X线检查共检出肺结核58例,诊断符合率为85.29%.结论: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作者:石强;黄启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现阶段,影像设备的进步速度非常快,尤其以医学范畴内的影像技术为主.医学装备的快速发展需要医学影像人才的整体素质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本文主要对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策略.
作者:薛洪阳;王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就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经腹部超声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所有患者的总诊断符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萎缩性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应增加观察例数继续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世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辅助前置胎盘患者中晚期妊娠引产的价值.方法:对78例需行引产术的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患者在引产术前1~4小时先行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与栓塞,然后采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和口服米非司酮引产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血管造影与栓塞技术成功,78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平均24h胎儿及附属物娩出,引产出血量平均120m l,无一例子宫切除,术后平均38d恢复月经.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辅助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可明显减少出血,有助于促进安全引产、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
作者:王芳清;郭庆;赖玲;唐昌连;王湘平;丁仁海;罗龙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记录患者肝脏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超声参数,以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包括肝细胞癌82例、肝脓肿1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14例、肝血管瘤36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14例,肝腺瘤6例;通过量化分析,82例恶性病变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比80例良性病变少(P<0.05);恶性病变灌注指数比良性病变高(P<0.0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增强扫描高(P<0.05).结论:对于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能提供丰富影像学信息,如数据测量和形态学,且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准确率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钢板固定治疗),两组人数分别为30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93.3%及76.7%,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及26.7%,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使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同时使治疗效果增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马绍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016年收治的12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 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8,中位年龄54岁.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并排列成巢团状、编制状、梁状,异型性明显.部分病例见黑色素沉积.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示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复杂,容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判断,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罗昊;刘艳丽;聂增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耳穴埋豆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寻常型银屑病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随机的选取66例寻常银屑病伴抑郁症患者参与研究,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并根据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耳穴埋豆和耳穴埋豆+情志护理干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患者.治疗以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银屑病伴抑郁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3.55%(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0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情志护理应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伴抑郁症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丽琴;王华;祁志敏;郭艳君;王海燕;郑树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临床进修学习中运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护理进修生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每组25人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修生行传统护理管理临床教学模式、研究组行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终比较两组进修生带教效果.结果:在各项护理管理知识掌握率的比较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理论考试成绩比较中,研究组得90分以上的进修生比例也优于对照组;且两项数据比较中P均<0.05.结论:将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运用到护理管理临床进修教学中,有助于提高进修生医护知识运用及管理水平,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沈川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指标.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等神经电生理方法测评.结果: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组1患者其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异常占93.02%;对比组2异常率78.94%、组3异常率61.53%;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增加,其周围神经病发生率也随之增长.结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自觉症状前,其神经就已经受到一定的损害.给予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能有效地查出患者病情.且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查出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福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比较妇产科疾病应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56/60),其中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妊娠与盆腔附件炎性的准确率达到了100%.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6.67%(40/60),显著低于阴道超声检查(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妇产科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必要时可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杨学红;张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内的促甲状腺素是否与甲状腺癌患者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以在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学和活检的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单纯组60例为甲状腺癌,转移组20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同时采用TNM分期显示单纯组Ⅰ到Ⅱ期人数为37人,Ⅲ到Ⅳ期人数为23人.对血清促甲状腺素进行分析.结果:单纯组的促甲状腺素水平要显著性低于转移组(P<0.05).分期对比结果为促甲状腺素水平随着分期而增加(P<0.05).结论:随着甲状腺癌病情的进展患者体内促甲状腺素增加,淋巴结转移患者要显著性高于甲状腺癌患者.
作者:侯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堵闭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评价VSD介入堵闭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行VSD介入堵闭术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ECG)及/或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等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及心电监测,以及术后复查随访资料.结果:本研究381例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堵闭术患者中,有367例堵闭成功,成功率为96.3%.术后有84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2.89%.包括传导阻滞58例、起源异常类26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有3例.术前有无心律失常、是否合并膜部瘤、手术时间长短、室间隔缺损直径大小、堵闭器直径大小与介入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心律失常是行VSD堵闭术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我们应该在术前了解VSD的解剖形态、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依据VSD直径来选择适宜的封堵器、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VSD介入堵闭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杜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与比较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彩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活检术诊断与彩超诊断,并将彩超诊断结果与活检诊断结果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比较,穿刺活检诊断敏感性为89.74%(35/39),特异性为95.24%(20/21);彩超诊断的敏感性为87.80%(36/41),特异性为100.0%(19/19);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诊断与活检术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转移判断结果相似,无太大差异,但彩超操作更简单且无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蔡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患者106例,利用超声诊断,深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判断病患的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结果:106例使用超声诊断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患者当中,经过病理诊断证实,有103例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正确率达到97.17%,和病理结果接近.同时,病患的损伤瓣膜主要是主动脉膜(A V),病变位置和主要累及心瓣叶基底部.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方法,可以有效的对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对病变瓣膜和累及位置判断,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诊断方法理想,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帮助患者早期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诊断中螺旋CT扫描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经术后病理诊断却真的额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患者CT表现及超声诊断结果,并将两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能够对患者肿瘤大小、密度、形态及肿瘤与临近脏器、组织的关系进行清晰显示;超声诊断结果与螺旋CT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螺旋CT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胰腺癌效果显著,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与临近组织关系等,可作为胰腺癌术前诊断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推广使用.
作者:张砚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检查诊断价值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4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当作研究对象,对其X线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结果:37.0%阴影为间质浸润型,32.6%阴影为斑片浸润型,19.6%阴影为肺门增浓型,10.9%阴影为叶型或者节段实质浸润型;经3周治疗后,阴影完全吸收率是76.1%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P<0.05).结论:在支原体肺炎中,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需注重鉴别,以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作者:李传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X线钡餐发现胃窦部病变,通过内窥镜检查取活检,对窦部病变的确诊.方法:对本组400例胃窦部病变患者的内窥镜检查结果和X线造影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400例中X线,误诊胃癌为胃窦炎者5例,90%左右为X线阳性,10例窦部粘模正常.结论:X线钡餐是由间接印象构成,对细微组织结构尚有欠缺.目前内窦镜检查具有领先技术,对胃肠道病变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特异性.但要结合临床适应症.不能用于常规检查,还是以X线钡餐为首选.若诊断有困难者,则考虑内窦镜进一步检查.
作者:刘学军;贠新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历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联合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口服治疗,并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早搏和T波低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且有改善心肌供血的可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先晓;张玉飞;陈璐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就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作以探讨.方法:依据手术室内是否采取护理路径干预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T0、T1、T2时间点H R、M A P、血糖、H E、E、皮质醇水平以评估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HR、MAP、血糖、NE、E、皮质醇指标在T1时间点的水平高于T0时间点水平,前述各项指标T2时间点低于T1时间点(P<0.05),前述各项指标水平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通过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能得到有效缓解,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汤纯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