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晓萍;周绍春;张素芹
目的 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住院患者佩带腕式识别带的依从性.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199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99名住院患者中有43.72%在住院期间曾自行取下腕式识别带.原因:松紧不合适、影响输液等治疗、担心别人误解、认为佩带腕式识别带无意义等.结论 强调舒适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取得患者的理解支持,可以提高住院患者佩带腕式识别带的依从性.
作者:刘俐;张艳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护士抢救危重症病人的技能.方法 建立抢救程序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士各100名,实验组护士运用抢救程序模型进行训练,对照组运用常规带教方法训练,训练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 实验组仿真模拟抢救成绩和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抢救程序模型训练护士,可有效提高护士的抢救水平.
作者:穆燕红;赵翠英;张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士长值班监控护理质量的管理模式.方法 护士长轮流值班,对全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出现问题向护理部汇报,再由护理部反馈至相关科室,科室进行自查,自查后反馈护理部,护理部检查改进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论 护士长值班监控护理质量,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认可.
作者:和惠卿;杨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产房护士接受助产专业培训的情况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助产专业培训计划.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助产专业培训情况与培训需求调查表,对4所医院的81名产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29.63%毕业于助产专业,70.37%毕业于护理专业;82.72%的被调查者在独立进行助产工作前接受了助产专业培训;93.83%的护士认为需要接受助产专业培训,主要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助产理论等.全部护士均认为新进入产房工作的护士需培训助产理论与助产技能.结论 助产工作专业性强,产房护士应接受系统的助产专业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培训对象分别制定,助产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作者:倪胜莲;郑修霞;朱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介绍护理文化和护理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护理文化和护理品牌建设的方法,说明优良的护理文化品牌必将提高医院的信誉,同时也会给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适应医疗模式和护理模式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在护理管理中开展护理文化建设,塑造护理品牌势在必行.
作者:范敏;刘永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与体育技能及部分体育项目的 相关性,探讨提高护生护理操作水平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02级194名中专护生<护理学基础>理论与操作成绩以及体育总成绩及部分体育项目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生<护理学基础>操作成绩与体育总成绩问的相关系数为0.752,与部分体育项目成绩问的相关系数为0.320~0.712不等,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结论 在重视护生护理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应同样重视相关体育技能的训练,以提高护生护理操作水平.
作者:翟晓萍;周绍春;张素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强化护士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方法 采用<护士培训管理手册>对培训情况和考核成绩进行登记和管理.结果 使用<护士培训管理手册>后护士参训率、参训合格率、理论考试合格率均较使用前提高.结论 采用<护士培训管理手册>进行培训管理可以增强护士的培训意识,提高培训质量.
作者:孙琳;刘云;诸葛海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调查上海市各医院中心输液室护理工作量,计算该单元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咨询法、现场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 上海市各综合性医院中心输液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是病人数与护士数之比为1:0.08,专科医院病人数与护士数之比为1:0.15.结论 建立适合中心输液室特点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是满足输液病人服务需求的根本保障.
作者:王小兰;叶文琴;杜萍;曹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设立病区专职收费员,解决收费矛盾.方法 对收费员进行选择,建立健全收费制度,组织多渠道学习的方法.结果 收费问题的投诉率由21.43%下降到6.67%,病人满意度由75.51%上升到95.24%.结论 设立专职收费员,可以有效解决收费问题,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赵玉玲;董慧芬;王钦玉;张胜英;吕晓娟;徐俊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有毒化学气体硫酸二甲酯致群体性吸入中毒的救治经验及组织管理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收治的91例硫酸二甲酯吸入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实施紧急救治的措施和组织管理.结果 91例患者经紧急救治,抢救成功率达100.00%.结论 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实施紧急救治的程序化管理是保障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春珍;计敏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64名急诊科护士及256名其他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与其他科室护士相比,在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上得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作者:刘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病人的就医行为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方法 对我院性病门诊的216名病人就医行为、性行为及性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1 d内就诊者仅10名,占4.60%;3 d内就诊者32名,占14.80%.性病相关知识全部回答正确者占8.30%.就诊时继续有性行为者134名,占62.00%,其中使用安全套者占46.00%.结论 性病病人就医行为不够积极主动,需加以引导,多数病人的性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存在着性病传播的潜在危险,应利用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控制性病的传播.
作者:杨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遵医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原因.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15名正在使用普通输液器输液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护理级别、输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速度遵医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遵医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患者的输液相关知识宣教及输液巡视,提高患者静脉输液速度遵医依从性,减少因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遵医依从性问题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护患纠纷或医疗事故.
作者:周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改善门诊就诊病人排队次数多、秩序混乱状况.方法 在病人就诊流程中应用医院分诊排队系统.结果 病人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病人排队等候时间缩短;病人投诉及护理工作缺陷发生率下降.结论 医院分诊排队系统的应用明显减少了病人就诊流程中排队时间长、秩序乱等问题,可以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郭三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实施责任护士竞争上岗,营造竞争氛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理论、操作考核,责任护士竞争上岗,聘任使用.结果 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病人满意度由90.00%上升为97.60%;医生满意度由93.62%上升为98.36%,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结论 责任护士竞争上岗打破了护士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营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作者:罗月英;吴锦梅;饶楚梅;程蔓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社区护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主要存在社区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社区护士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社区护理未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和理解等问题,要求社区护理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素质,争取社会和政策的支持,以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作者:王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将流程管理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的护理配合,以提高抢救质量及效率.方法 制定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护理配合流程,将流程管理应用于25例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结果 缩短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操作时间,节省人力,提高抢救护理质量及效率,提高医护抢救配合满意度.结论 流程管理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护理配合是一种科学、高效、提高抢救质量的管理方法.
作者:刘启华;徐晶;赵蕾;孙雅娜;石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弥补儿科教学受季节性发病的影响,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模拟病案教学法,不仅扩展了理论知识,培养了护生自学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护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模拟病案教学法利于护生学习知识,是一种强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雪洁;柳翠凤;王晓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取随意卧位,对术后产妇的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5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20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在剖宫产术后转入病房即给予低枕平卧位,根据产妇意愿尽早翻身取随意卧位,即平卧位、侧卧位、半侧卧位、低半卧位;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 h后取随意卧位,观察两组产妇在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泌乳量方面的情况.结果 在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泌乳量3个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早期取随意卧位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充足.
作者:庄薇;沈菊娣;侯燕文;余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成立不同护理管理组,探讨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的管理方法.方法 成立6个护理管理组,围绕医院发展总目标制定护理工作目标,在护理部领导和协调下通过6个管理组分解细化目标并组织落实.结果 提高了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率,全员规范化培训合格率及护士长的管理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结论 成立不同护理组分解细化目标的管理方法,可操作性强,培养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目标任务的知晓率和落实率,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刘云;孙琳;胡容;田付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