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晓堂;梁凤仙
目的 通过对探视方式的改进,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改进探视方式,并将改进前、后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住院患者及探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新探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改进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采用新的探视方式,患者的满意度为85.11%,探视人员满意度为73.37%.结论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感染,需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
作者:郭亮梅;赵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探讨门诊输液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从微笑服务、沟通语言、沟通行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及技术娴熟等方面进行阐述.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直接面对病人并与其沟通的科室,输液室护士通过恰当的沟通方式可增加与病人的交流,减少护患矛盾,使病人配合治疗.
作者:金蔚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方法 转变观念,进行安全培训,完善护理安全预防机制:改进工作流程,建立明确、醒目的 标识.结果 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夏菱;白建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军人护士大量减员情况下军队医院的护理科研管理.方法 采用激励机制,提高聘用护士学历层次.将护理科研任务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加强护士科研能力培训,提高科研素质.结果 获得基金资助科研项目及护理论文、获奖数量均有所增加.结论 采取激励机制及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
作者:张庆玲;刘玉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模式.方法 对实验室实施开放管理模式,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行实验室开放的班级在职业素质、操作技能、沟通能力方面均优于开放管理前(P<0.05或P<0.01),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能力均有提高.结论 加强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颜琬华;李丽;赵晓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正确实施奖罚机制,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 采用加分与减分的积分法作为评价护士和实施有效奖罚制度的依据,积分的分值不设低分和高分,随时累计得分,年底汇总.结果 护士到课率、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提高.护理质量全院排名由第7名提高到第2名,实现了零投诉.结论 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奖罚,能发挥管理效能,达到管理的目的.
作者:李玲;高振辉;张岚;刘晓彬;徐小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保健护士岗位胜任特征.方法 运用胜任特征核检表对226名保健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专家小组讨论确定初步的胜任特征编码词典.运用行为事件访谈,并根据编码词典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与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访谈时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组和普通组护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责任感、严谨性、应急能力、主动性胜任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或P<0.05).结论 专业知识与技能、责任感、严谨性、应急能力、主动性是区分优秀保健护士与普通保健护士的5项特征.
作者:曲海英;张惠云;丁国锋;方秀新;王立萍;徐娜;徐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现状,比较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的差别.方法 采用分层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9所医院临床护士共772名,采用工作价值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得分排序依次为情感型价值观、工具型价值观、认知型价值观.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在认知型价值观、工具型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提示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护士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重视,运用公平理论,尊重护士,进而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作者:李秋洁;杨玉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护理科研实施情况,探讨科学的科研管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11年护理科研年度分布、课题来源、经费数目、研究内容、承担科室、第一负责人情况及获奖、论文和科技成果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我院11年共开展121项护理科研.科研数目及经费逐渐增加;84.30%为专科护理研究;73.55%来源于重点科室;课题第一负责人以中级职称、大专学历、年龄36~45岁、工作年限11~20年的护理人员为主,74.38%为管理者,30人承担多项科研;科研获奖和发表论文数量逐渐增加;3项科研通过成果鉴定.结论 护理管理者从多方面加强管理可促进护理科研进步,但仍需加强人才的培养,拓宽思路,不断提高护理科研能力.
作者:曹红梅;陈湘玉;谢玮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普通外科护理工作效率,确保临床护理安全.方法 通过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资历安排承担相应的临床工作,观察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提升了普通外科的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结论 合理、有效地运用能级对应原理,可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目标.
作者:沈蓉蓉;毛雅芬;陈静娟;陈菊红;朱建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认识疾病发生、发展和护理工作的规律性.而五官科护理教学具有解剖生理精细复杂、位置隐蔽、病灶不易观察、检查手段特殊、专科护理操作多的特点.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前影响军队医院聘用护士流失的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待遇低于期单值、职业性疲渍、职业价值观模糊,工作环境不良以及聘用护士自身原因等.针对以上因素,提出规范聘用护士招聘制度,提高聘用护士工资待遇,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建立聘用护士应对职业性疲溃的机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强化护理职业安全管理,加强规范化培训等管理对策,实现聘用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作者:李世英;杨晓媛;孙瑛;李洁;王红梅;崔渝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课程改革后专科护生<护理与法>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法 培训授课教师,重新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结果 护生对授课方法等肯定率达到83.34%以上.结论 <法律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为护生学习<护理与法>奠定基础;授课中把<护理与法>和其他课程内容相互交叉可以帮助护生理解卫生法;恰当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增加护生学习兴趣;实践教学能加深护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多种考核形式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邵越英;任志英;郭鸣;李淑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科病人对护士身体暴力伤害情况,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6年全年80名护士(95人次)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受到暴力伤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身体暴力发生率为28.07%,男、女受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作时间不同的护士受到暴力伤害情况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级暴力攻击居多.受伤部位以四肢、躯干部为主.暴力攻击者主要为新入院、受精神症状支配的病人.重症监护室发生率高.结论 精神科护士工作时遭受身体暴力伤害的发生率高,工作危险性大.应制订完善的防范措施,以降低精神科病人对护士的身体暴力伤害.
作者:孙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向护生传授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护生以实证为基础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护理实践打下基础.方法 采取多种现代教学方法,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护生对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表示认同,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结论 实施循证护理教学,有利于护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作者:张美娟;钱美娟;周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应用强化理论,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工作热情及服务质量.方法 合理使用正强化,巧妙运用负强化及惩罚等强化理论对护士进行管理.结果 护士技术操作及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率由88.89%上升到100.00%;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88.18%上升到95.45%.结论 应用强化理论进行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专业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作者:董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军队基层医院聘用制护士长队伍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所军队基层医院聘用制护士长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聘用制护士长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低于军人护士长.结论 军队医院聘用制护士长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建议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科研能力方面加大培养力度.
作者:王秀珉;邹佩珍;陈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通过分析我国护理风险的成因和分类,根据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原则,对我国护理风险管理提出完善各项报告制度,建立护理风险预控体系和预警系统,注重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和效果评价等建议.
作者:穆纳新;燕云;李丽红;魏淑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机器人手术的方法和特点,提高对新技术开展的认识和手术的配合质量.方法 对50例患者行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与同期常规开胸心脏手术50例患者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大小及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和ICU治疗时间.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了全机器人不开胸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相比,手术切口小、气管插管和ICU治疗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机器人的出现将微创技术应用到了复杂的心脏外科手术中,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也使手术护士配合方式和管理理念发生了转变.
作者:赵悦;李丽霞;吴佳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外走的临床特征,加强防范.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外走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名发生外走行为患者中男性20名,占60.61%;女性13名,占39,39%;外走患者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19名,占57.58%;住院时间<1个月者多,占69.70%;外走发生在白班者19人次,占52.78%;常见的外走形式是尾随工作人员身后外走,占27.78%;探视时外走占22.22%.结论 根据对患者外走行为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防止患者发生外走行为.
作者:汪毅;甘明远;赵岩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