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CT和X线平片在儿科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俊艳;张延红;张延军;王章站

关键词:胸部CT, X线平片, 并发症
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胸部CT与X线平片在儿科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择80例本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疾病患儿,对所有患儿分别采用X线片与CT进行检测,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以及X线片与CT检查的征象表现.结果:80例患儿通过CT检查后,其阳性检出率为97.50%,远高于X线片的81.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与X线平片,胸部CT在儿科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超声产前诊断胎儿三血管(3VV)及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对其心脏大血管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孕妇6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孕妇均接受超声产前诊断,对其3VV与3VT诊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超声诊断得出,64例血管部位异常,32例血管管径大小异常,32例血管数量异常以及56例伴有心外畸形.检出高的为血管管径大小异常(97.0%),血管数量异常为84.2%,血管部位异常为94.4%.结论:在胎儿心脏大血管检查中实施超声3VV及3V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将其作为基本筛查切面,使诊断的检查率得到提高.

    作者:覃仕强;陈康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与于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总数量为68例,本次研究中,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然后将其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就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而言,良性甲状腺瘤诊断准确率为95.23%,恶性甲状腺瘤诊断准确率为96.15%,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差距不明显,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在血流分布、回声、边界钙化、纵横比以及声晕方面,良性甲状腺瘤和恶性甲状腺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的时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与病理检查相近,这就表明,该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因此,该诊断技术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当中.

    作者:蔡彬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办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当中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哇尕朵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究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情况,为临床医学提供诊断经验,帮助患者尽快确诊,接受专业医学治疗.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资料120例,作为此次试验探究的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三组,每组人数均为30例.并对这三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试验,将三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彩色多普勒超声(US)组、MRI组以及US联合MRI组(也称为联合组),US组30例患者采取US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测,而MRI组则采用MRI的检测形式检查患者身体,US联合MRI组患者采取US联合MRI的检测形式.一段时间检测结束之后,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有效结论.结果:对患者进行US联合MRI检查的患者乳腺癌患者其确诊率为93%,明显高于US组以及MRI组的78.9%和88.7%.而且对患者进行MRI的检查形式其奇特异度明显高于进行UD检查的患者,二组的数据结果分别为88.0%和64.0%.而且采用MRI检查的形式其误诊率也明显低于US组,两组数据分别为12.0%和36.0%.而联合治疗组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检测方式的其他两组.联合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7%、88.0%、93.0%,而US组这三者的数据分别为87.0%、64.0%、78.9%,MRI组这三者的数据分别为89.1%、88.0%、88.7%.结论:采用US联合MRI检查的形式对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度性和准确度,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式所带来的准确率更高,有利于帮助乳腺癌患者尽快确诊,进行专业医学治疗,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蒋凯峰;单海燕;王秀坛;杨雪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中西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2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以及肌肉萎缩情况.结果:患者均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康复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弥散张量成像在AIDS弓形虫病和脑内结核的应用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艾滋病(AIDS)弓形虫病和脑内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AIDS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脑内结核组和弓形虫病组,给予所有患者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观察病变特征,比较正常与病变部位周围水肿区、实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结果:两种疾病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水肿区、实质区FA值和ADC值差异明显(P<0.05);比较病灶部位实质区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艾滋病合并弓形虫病及脑内结核患者DTI,可提高诊断效果,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杨文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创伤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机体创伤的影响差异,为临床甲状腺手术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临床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了传统手术组和腔镜手术组,两组患者各44例.传统手术组给予普通外科甲状腺手术治疗,腔镜手术组给予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指标和治疗后的相关机体应激反应指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且组间差异显著;(2)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各项应激反应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腔镜手术能够有效的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是在患者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方面与传统手术较为相似.

    作者:张菠;冷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β微管蛋白Ⅲ型及微管相关蛋白2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β微管蛋白Ⅲ型(classⅢβ-tubulin)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购买A172,U87,U251,LN229胶质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real-timePCR.结果:在含胎牛血清的完全DMEM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在神经元干细胞培养基中进行3天和3周的培养后,A172,U87,U251,LN229中MAP-2均具有显著较低的表达量(P<0.05);在神经元干细胞培养基中进行3天的培养后,A172,U87,U251,LN229中classⅢβ-tubulin具有显著较低的表达量(P<0.05);在神经元干细胞培养基中进行3周的培养后,A172,U87,U251中classⅢβ-tubulin具有显著较低的表达量(P<0.05),但是LN229中具有显著较高的表达量(P<0.05).在不含胎牛血清的完全DMEM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进行4天的培养后,A172、LN229、U251中MAP-2均具有显著较高的表达量(P<0.05);U87中MAP-2具有显著较低的表达量(P<0.05).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进行3周的培养后,A172、LN229、U251、U87中MAP-2均具有显著较高的表达量(P<0.05).培养后4d和3周后A172、LN229、U251、U87中classⅢβ-tubulin表达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β微管蛋白Ⅲ型及微管相关蛋白2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均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李艳娜;马灵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对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结果可分为良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并分别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出现良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27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96.43%;出现恶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40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100%;1例待定.在所选择的68例患有颈部浅表淋巴结的患者之中,出现28例良性淋巴结患者,占比为41.18%;出现40例恶性淋巴结患者,占比58.82%.良性组在边界、大小、L/S<2、淋巴结门以及血流类型等方面均优于恶性组,两组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针对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采用超声鉴别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亚林;梁旭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疗效及时机选择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5)与参照组(n=45),实验组予以早期手术治疗,参照组予以延期手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24h引流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对病情好转、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还可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杜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关于研究社区手术治疗老年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社区手术在治疗老年阑尾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阑尾炎患者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15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0%低P<0.05.结论:老年阑尾炎患者采用手术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能有效的去除病灶,值得推荐常规使用.

    作者:吴志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肺癌伴发上腔静脉综合征伽玛刀放疗与调强放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患者共46例,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22例,调强放疗24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结果: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都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局部控制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都能够极大的缓解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作者:陈鑫;丁广成;秦德华;李朋朋;时昌立;王一帆;孙艺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疑似胎儿畸形产妇共1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和联合四维超声诊断,每组93例产妇,对两组产妇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筛选佳诊断检查方法.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0.91%,对照组产妇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5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出具有各自的检查优势,建议临床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胎儿畸形诊断检出率.

    作者:胡玉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以胎儿仰面位为标准体位在超声诊断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以胎儿仰面为标准体位再进行超声诊断时,对胎儿进行心脏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孕妇300例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按照孕妇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50例孕妇.对照组胎儿均为非标准体位,而实验组胎儿均为仰面标准体位,分别对其进行心脏超声图像检查,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统计心脏畸形检出率.结果:实验组胎儿的心脏畸形检出率为12(8.00%),而对照组胎儿的心脏畸形检出率为2(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仰面位为胎儿标准体位进行超声诊断心脏畸形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作者:张先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价值及结果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方法:选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妊娠期贫血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参考组,对两组受试人员的血常规检验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指标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两组受试人员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要显著低于参考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小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标要明显低于参考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妊娠期贫血患者实施定期血常规检验,能够早期发现患者贫血的程度,能够有效防止不良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韩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管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各类斑块在颈动脉的分布及及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血管颈动脉斑块分布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以混合斑为主,对照组以软斑为主.观察组硬斑、软斑和混合斑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首选方案.

    作者:翟学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腹部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输卵管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部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输卵管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1例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仪分别经腹部全面扫查后再经阴道进行进一步扫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37%,经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误诊2例,漏诊0例,经腹部超声误诊5例,漏诊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提高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诊断率,误诊漏诊率低.

    作者:谷娜;高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BOLD加压螺丝钉用于足部骨折治疗的效果

    目的:研究BOLD加压螺丝钉用于足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1日—2017年12月28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将4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BOLD加压螺丝钉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足部骨折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足部骨折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5.12±1.38d)、骨折愈合时间(10.08±2.12d)、治疗优良率(85.0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足部骨折患者联合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和BOLD加压螺丝钉的效果优越.

    作者:王卫;徐巧明;马文华;张佳田;赵永林;李浩伟;张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螺旋CT与DWI技术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CT与DWI技术应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50例肺部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在接受病理检查前均接受螺旋CT检查及DWI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影像学技术对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与DW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WI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发现恶性病变患者ADC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及其ADC值用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优于螺旋CT检查,可作为肺部良恶性病变早期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延军;崔阿娜;李连霞;张延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2月—2017年9月间来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患,共有54例,所有病患均于Mast Quadrant通道经椎旁多裂肌入路实施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其中单侧有34例,双侧有20例,分析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患均顺利完成具体的手术操作,且未转为开放手术,单侧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总费用均低于双侧病患,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TLIF无论是单侧治疗法还是双侧治疗法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均可帮助病患改善临床症状,而单侧固定比双侧固定治疗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短,可降低手术费用.

    作者:童自国;刘明亮;蒲世周;张明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