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闻世龙

关键词:洛铂, 顺铂, 氟尿嘧啶, 胃肠道肿瘤肝转移,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肿瘤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4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胃癌43例,其中不染色10例,较均一染色14例,边缘环状染色19例;大肠癌17例,不染色4例,较均一染色6例,边缘环状染色7例.结论:针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使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与分析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00例糖尿病患者,随后按照标准对这5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这500例患者均前往我院眼科进行眼科常规体检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连影术检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DR的分期,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临床前期、非增生期以及增生期.临床前期有患者165例,非增生期有患者196例,增生期有139例,随后观察三个时期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以此来观察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在DR的三个时期,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三个时期的患者的甘油三酯指标的数值均比正常标准高.三个时期的患者的总胆固醇的异常率差异明显(P<0.05),其他指标的数值的异常率差异不明显(P>0.05).且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在不同时期均表现出异常情况,且随着患者的病情的严重性而改变.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候应该注意血脂代谢的变化.

    作者:卓悦;蔡霞;马清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RI技术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与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直肠癌手术前T分期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观察MRI检查在直肠癌手术前T分期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当中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直肠癌患者,MRI检出的有78例患者,诊断符合度为97.5%.N0期、N1期、T1期、T2期、T3期、T4期检出率与病理组织学检出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检出诊断采用MRI检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直肠癌T分期准确度,有利于给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军;张可名;孙世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总结健康教育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设58例于我院接受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样分两组,即对照组29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基础宣教护理,分析组29例则予以术后针对生活质量问题展开健康教育,由术后展开专业量表调查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对比两组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在干预前显示,分析组悲观与抑郁情绪、造口自理能力不足、日常生活影响大、社会活动能力降低、性功能障碍等维度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经干预后可见,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恢复中,早起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促进治疗预后.

    作者:冯婷;吴萍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吞咽训练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吞咽训练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84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结合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结合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结合早期吞咽训练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变化.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WST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结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BMI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且结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吞咽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作者:韦爱华;汪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析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

    目的:探究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老年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借鉴.方法:对72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作检测(细菌培养)试验(药敏)对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获得病原菌164株,被分离出120株(以G-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药敏试验结果为:分离出来的病原菌对青霉素、氨卡青霉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对第三代头孢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等敏感率较高.结论:在老年呼吸道感染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是常见的主要病原菌,其它的病原菌还有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病原菌都有比较广泛的耐药性.

    作者:梁菲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头颅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成人头颅检查中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52例颅脑所描患者为探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应用降低球管mAs方式,将正常剂量扫描作为对照组,将低剂量扫描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具体应用成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扫描图像的质量比对照组稍微低一点,可解剖细部结构和图像信息都满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无明显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吸收剂量指数为33.56mGy,对照组的吸收剂量指数为59.66mGy,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成人颅脑进行检查时,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诊断成效十分明显,使辐射剂量有效减少,并降低辐射的损害程度,保证了扫描图像的质量,并降低不良事故的发生率,值得广泛采纳与推广.

    作者:尚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53例,分别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的单一诊断和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诊断,对两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均可检出腕关节损伤情况,但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的方法可对腕关节损伤患者取得更好诊断效果.

    作者:边澜涛;秦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为推广应用CTA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脑梗死住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CT血管造影诊断,记录造影特征与手术病理结果,判断CT血管造影诊断的效果.结果:在40例患者中,CTA检出颅内动脉瘤32例,其中前大脑动脉20例,中脑动脉6例,后脑动脉4例,前交通动脉2例.CTA显示软斑块20例,混合型斑块10例,硬斑块10例.CTA显示轻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18例,重度狭窄10例.手术病理确诊为颅内动脉瘤30例,为此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80.0%.结论: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也比较好,能很好显示动脉瘤的斑块性质与狭窄率.

    作者:杜沂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B超引导穿刺治疗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B超引导穿刺治疗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9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术治疗,观察组予B超引导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排卵恢复正常时间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月经及排卵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就及排卵率均高于对照组,再手术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B超引导穿刺治疗可有效缩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月经及排卵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崔阿娜;张延军;李连霞;张延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颈椎张口位X线摄影在颈椎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与探讨颈椎张口位X线摄影在颈椎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诊断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40例,将这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而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影像学医师均对这80例患者采取颈椎张口位X线摄影,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颈椎张口位X线摄影检查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X线摄影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张口位X线摄影在颈椎病诊断中应用价值较好,可以有效地检查患者的病情,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化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疑似胎儿畸形产妇共1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和联合四维超声诊断,每组93例产妇,对两组产妇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筛选佳诊断检查方法.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0.91%,对照组产妇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5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出具有各自的检查优势,建议临床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胎儿畸形诊断检出率.

    作者:胡玉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管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各类斑块在颈动脉的分布及及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血管颈动脉斑块分布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以混合斑为主,对照组以软斑为主.观察组硬斑、软斑和混合斑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首选方案.

    作者:翟学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确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分别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阳性率情况.结果: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72.7%,明显高于CT检查诊断阳性率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检查诊断中晚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100.0%,高于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阳性率94.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相对较高,当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时应联合其他检查方法,以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正确率.

    作者:陈爱敏;丰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MRI增强扫描和X线钼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果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接受MRI增强扫描和X线钼靶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7年7月本院早期乳腺癌患者7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和X线钼靶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MRI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7.14%,X线钼靶扫描准确率为81.43%,P<0.05;70例患者联合接受MRI及钼靶X线诊断确诊数准确率为100%.结论:MRI增强扫描和X线钼靶用于诊断早期乳腺癌均有良好价值,联合两种方法一起诊断能够明显提升诊断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勇;郎岩;霍丙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术后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产次分为非瘢痕子宫组与瘢痕子宫组各40例,瘢痕子宫组经为再次行剖宫产术患者,非瘢痕子宫组为初次行剖宫产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6个月上环情况以及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结果: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瘢痕子宫组更高,在剖宫产术后6个月上环率比较,瘢痕子宫组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在新生儿体质量与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非瘢痕子宫患者,瘢痕子宫患者再次行剖宫产分娩时,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子宫恢复速度较为缓慢,相比于首次行剖宫产分娩者而言,上环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吕淑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每组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抗生素西药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联合外洗的方式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慢性盆腔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药联合外洗方法进行治疗比采用单纯的西药抗生素治疗副作用更小,大大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俞永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院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观察与探讨医院体检中心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体检中心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90例,随后对其进行详尽地分析与研究,且进行总结其安全隐患以及应对的措施,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安全隐患时间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应对措施的实施,观察应对措施实施前后的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对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以及应对措施实施后,体检中心的护理安全隐患时间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总结出应对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罗文萍;秦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螺旋形胫骨骨折经X线、CT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关于螺旋形胫骨骨折,应用影像学方法确诊疾病的探讨.方法:选取33例来我院进行骨折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的X线检查,以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CT检查下的所有患者,确诊率较高,较之于x线检查,数据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手段在临床骨折疾病的确诊中,应用价值较高,误漏诊率较低.

    作者:曹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行超声联合C型利钠肽检测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行超声联合C型利钠肽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100例经手术证实为新生儿颅内出血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用单纯超声进行检查(单纯超声组),另外对患儿采用超声联合应用血浆及脑脊液C型利钠肽检测(联合检查组),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检出率,同时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的检测结果.结果:联合检查组的检出率为98.00%,单纯超声组的检出率为82.00%(P<0.05);早产儿的C型利钠肽阳性率高于足月儿(P<0.05).结论: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方面,采用超声联合C型利钠肽检测方法,能够提高其检出率,临床应用意义大,值得推广.

    作者:吕丽娜;王淑兰;闫学爽;孟国英;唐建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彩超、CT平扫与增强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彩超、CT平扫以及增强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分别采取彩超、CT平扫与增强CT检查,观察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和重症胰腺炎的检出率.结果:CT平扫检查、增强CT扫描检查急性胰腺炎阳性率(94.74%、97.37%)均高于彩超检查(84.21%)(P<0.05),CT平扫、增强CT扫描检查急性胰腺炎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增强CT扫描检查的检出率(42.32%)高于CT平扫(26.32%)、彩超检查11.84%,CT平扫检查率高于彩超检查,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诊断应用彩超、CT平扫与增强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联合应用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