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头颅检查中的应用

尚磊

关键词:低剂量, 64排螺旋CT, 成人头颅检查, 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在成人头颅检查中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52例颅脑所描患者为探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双盲、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应用降低球管mAs方式,将正常剂量扫描作为对照组,将低剂量扫描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具体应用成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扫描图像的质量比对照组稍微低一点,可解剖细部结构和图像信息都满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无明显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吸收剂量指数为33.56mGy,对照组的吸收剂量指数为59.66mGy,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成人颅脑进行检查时,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诊断成效十分明显,使辐射剂量有效减少,并降低辐射的损害程度,保证了扫描图像的质量,并降低不良事故的发生率,值得广泛采纳与推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点穴整复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膝关节点穴整复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膝关节点穴整复法推拿治疗(A组)和常规推拿治疗(B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sual analoguescale,VAS)指数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相比治疗组下降则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点穴整复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吴光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直肠癌肠旁淋巴结CT图像相关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直肠癌肠旁淋巴结CT图像相关影像学量化分析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148例疑似为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CT检查,并和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共计40人.经CT证实淋巴结转移共计22人.病理证实无淋巴转移的108例病患中,经CT证实30人无淋巴结转移.CT在非转移组以及转移组淋巴结检出率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就淋巴结检出率而言,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论何种标准区分两组淋巴结,均能发现转移以及非转移淋巴结,单纯以大小为标准,区分淋巴结情况,证实两者重叠.转移性淋巴结中,密度均匀性不佳.非转移淋巴结中,密度均匀性强.前者密度比后者高,P<0.05.非转移淋巴结异质性为0.2224,明显比转移性淋巴结的0.3036异质性低,P<0.05.转移性淋巴结边缘毛粗糙,分形维为1.1345,非转移性淋巴结边缘光滑度高,分形维为1.0897,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淋巴结有无转移情况虽说存在重叠,但非转移淋巴结以及转移淋巴结在密度、分形维数以及异质性参数钻从存在差别.全面分析CT检查淋巴结分形维数、规格、异质性以及维度,可全面替身个CT直肠癌判断淋巴结转移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曲博;李海明;张翔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患者剖宫产术后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孕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产次分为非瘢痕子宫组与瘢痕子宫组各40例,瘢痕子宫组经为再次行剖宫产术患者,非瘢痕子宫组为初次行剖宫产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6个月上环情况以及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结果: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瘢痕子宫组更高,在剖宫产术后6个月上环率比较,瘢痕子宫组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组与非瘢痕子宫组在新生儿体质量与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非瘢痕子宫患者,瘢痕子宫患者再次行剖宫产分娩时,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子宫恢复速度较为缓慢,相比于首次行剖宫产分娩者而言,上环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吕淑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诊断胸部弥漫性疾病的应用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CT对于胸部弥漫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我院的180例胸部弥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X线检查;观察组给予CT检查.分析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检查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部弥漫性疾病的患者采取CT检查,操作简单,清晰度高,诊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定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院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观察与探讨医院体检中心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体检中心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90例,随后对其进行详尽地分析与研究,且进行总结其安全隐患以及应对的措施,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安全隐患时间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应对措施的实施,观察应对措施实施前后的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对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以及应对措施实施后,体检中心的护理安全隐患时间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总结出应对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罗文萍;秦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用在本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的患者平均分组,即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首选的治疗方案为半髋关节置换术,而研究组则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数值较低(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此法值得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承齐;刘彩霞;吕国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每组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抗生素西药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联合外洗的方式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慢性盆腔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药联合外洗方法进行治疗比采用单纯的西药抗生素治疗副作用更小,大大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俞永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银杏二萜内酯对腔隙性脑梗塞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分析银杏二萜内酯对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后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行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ADL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后应用银杏二萜内酯后,可减轻脑血管损伤程度,且不会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周林国;尹丽丽;邵泽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延伸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采取的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在腹膜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护理,参照组(25例)患者进行采取腹膜透析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规范洗手率为92.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6.00%,差异明显(P<0.05),参照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00%和44.00%,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00%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每日尿量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徐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对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结果可分为良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并分别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出现良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27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96.43%;出现恶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40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100%;1例待定.在所选择的68例患有颈部浅表淋巴结的患者之中,出现28例良性淋巴结患者,占比为41.18%;出现40例恶性淋巴结患者,占比58.82%.良性组在边界、大小、L/S<2、淋巴结门以及血流类型等方面均优于恶性组,两组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针对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采用超声鉴别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亚林;梁旭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肺癌伴发上腔静脉综合征伽玛刀放疗与调强放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患者共46例,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22例,调强放疗24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结果: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都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局部控制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都能够极大的缓解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作者:陈鑫;丁广成;秦德华;李朋朋;时昌立;王一帆;孙艺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高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保证了健康的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金凤;韩瑞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管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各类斑块在颈动脉的分布及及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血管颈动脉斑块分布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以混合斑为主,对照组以软斑为主.观察组硬斑、软斑和混合斑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首选方案.

    作者:翟学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泼尼松对骨密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泼尼松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均长期服用小剂量泼尼松,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骨密度检测,对比分析骨密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骨颈、腰椎(L2-4)、股骨的骨密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10年患者股骨颈、腰椎(L2-4)、股骨的骨密度高于病程>10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的服用泼尼松仍然会导致骨密度下降,但相对来说更加安全.

    作者:许南;张荣林;周亚男;胡清洁;郝秋巧;鞠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腹部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输卵管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部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输卵管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1例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仪分别经腹部全面扫查后再经阴道进行进一步扫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37%,经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误诊2例,漏诊0例,经腹部超声误诊5例,漏诊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提高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诊断率,误诊漏诊率低.

    作者:谷娜;高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疑似胎儿畸形产妇共1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和联合四维超声诊断,每组93例产妇,对两组产妇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筛选佳诊断检查方法.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0.91%,对照组产妇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5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出具有各自的检查优势,建议临床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胎儿畸形诊断检出率.

    作者:胡玉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X线在高校学生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X线在高校学生肺结核诊断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某高校体检学生4785名,对所有学生进行综合性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结核有25名,并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分析X线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结果.结果:在24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经X线胸片检查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1.67%,其中原发型肺结核诊断准确率为100%,继发型肺结核诊断准确率为90.91%,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诊断准确率为100%,结核性胸膜炎型诊断准确率为80.00%.结论:应用X线在高校学生肺结核诊断中准确率较高,也会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发生,需联合其他检测手段共同检测,整体而言,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

    作者:刘忠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6月—2017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杜建英;史景卫;范书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MRI)在脑肿瘤术前语言皮质定位以及臂丛损伤后上肢及手对应脑皮质区域功能改变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3例主侧板球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和27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同时选择15例正常人员作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2月—2017年4月间来院诊疗、体检人员.采用R-fMRI对患者进行扫描,比对相关结果.结果:L-fMRI敏感度为42.9%,R-fMRI为57.1%.L-fMRI特异度为68.8%,R-fMRI为93.8%.B组患者右侧手运动区与辅助运动区连接系数为(0.257±0.062),明显低于左侧系数值,且B患者整体系数值均低于对照组人员,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fMRI针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语言皮质功能定位的敏感度较低,但能够对全臂丛根性撕脱患者脑皮质重塑过程进行监测.

    作者:杨晓菲;乔一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6σ质量管理模式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σ质量管理方式在临床实验室血常规检测项目定量分析室内质量控制及检测分析方法的应用与评价.方法:根据质量要求与质量控制数据计算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共4个项目σ值.结果:4个项目中2个项目σ值>5.0,有1个项目4.0<σ值<5.0,1个项目>3.0.结论:临床实验室进行定量分析室内质量控制时,可根据σ值评估分析能力,设计质量控制方案,制定整改措施,有效提高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作者:辛洁;刘轶然;王旭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