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二萜内酯对腔隙性脑梗塞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周林国;尹丽丽;邵泽涛

关键词:银杏二萜内酯, 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 脑血管, 安全性
摘要:目的:分析银杏二萜内酯对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后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行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ADL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栓塞支架植入术后应用银杏二萜内酯后,可减轻脑血管损伤程度,且不会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MRI的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MRI诊断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患者40例,其中30例为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10例为髌骨外侧支持带损伤,均接受MRI扫描,分析变现特点以及诊断价值.结果:30例内侧髌股韧带损伤的患者中2例Ⅰ度损伤,有22例Ⅱ度损伤,有6例Ⅲ度损伤;股骨附着部位出现损伤的患者有10例,出现率为33.33%;髌骨附着部位受损的患者有18例,出现率60%;10例外侧支持带损伤患者中10例患者中没有Ⅰ度损伤,8例为Ⅱ度损伤,2例为Ⅲ度损伤.结论:通过进行MRI检查可以将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的表现特点准确显示出来,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解剖因素是导致髌骨外脱位的重要原因.

    作者:郎岩;王勇;霍丙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乳腺X线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检查与乳腺X线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资料.结果:超声、乳腺X线及二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77.3%和90.7%.结论: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简便、价廉,超声在肿块型乳腺癌诊断准确率较高,乳腺X线对钙化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若两种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作者:丁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延伸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采取的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在腹膜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护理,参照组(25例)患者进行采取腹膜透析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规范洗手率为92.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6.00%,差异明显(P<0.05),参照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00%和44.00%,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00%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每日尿量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徐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疗效及时机选择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5)与参照组(n=45),实验组予以早期手术治疗,参照组予以延期手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24h引流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对病情好转、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还可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杜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康复科护理管理方式及施行价值评定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康复科应用护理管理方式临床实施的疗效评价.方法:我院在2015年10月开始在中医康复科中进行层级管理理念护理,从层级划分、制度落实、培训考核方面进行管理,比较在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后,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制度落实、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文件书写得分上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护理满意度为75.0%,在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1.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中医康复科开展层级护理管理,不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还可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患者康复护理.

    作者:张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分析

    目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48例患者,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开始,2017年1月停止.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实行不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组间数据,计算出相关性χ2、t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清总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总蛋白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田建军;邓龙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学习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依靠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于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使用成效.方法:2016年9月—2017年11月选择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班140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位本科生,其中,实验组本科生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对照组人员选择常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两组人员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利用考试成绩表来评估教学成效.结果:经过评价得知,实验组麻醉前对病症评价、麻醉前用药、气管插入、部位麻醉和椎管内管麻醉评价效果都明显高过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混合式学习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

    作者:王胜;林红;葛明月;殷姜文;李燕;谢丽萍;翟晶雯;邵秀芝;代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价值及结果回顾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方法:选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妊娠期贫血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参考组,对两组受试人员的血常规检验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指标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两组受试人员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要显著低于参考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小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标要明显低于参考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妊娠期贫血患者实施定期血常规检验,能够早期发现患者贫血的程度,能够有效防止不良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韩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以胎儿仰面位为标准体位在超声诊断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以胎儿仰面为标准体位再进行超声诊断时,对胎儿进行心脏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孕妇300例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按照孕妇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50例孕妇.对照组胎儿均为非标准体位,而实验组胎儿均为仰面标准体位,分别对其进行心脏超声图像检查,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统计心脏畸形检出率.结果:实验组胎儿的心脏畸形检出率为12(8.00%),而对照组胎儿的心脏畸形检出率为2(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仰面位为胎儿标准体位进行超声诊断心脏畸形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作者:张先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专科知识对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探索加强社区医师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对提高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分别从通州区两个社区觅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各自的糖尿病管理团队,随机把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对照组,觅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管理组.同时,各社区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200名.对管理组社区团队实行糖尿病规范化培训,形式包括(1)每年四次的培训班(1年),(2)区医疗中心每月派高年主治医师对社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疑难病例诊断治疗方面的指导.(3)管理组社区糖尿病管理团队成员需每年1次,3个月的区医疗中心进修学习.同时每年糖尿病专科知识考核1次.患者随访1年,测试指标包括,每3月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复查血脂,尿AC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规范管理率,综合达标率.结果:管理组患者的达糖化血红蛋白标率从17%提高到53%,综合达标率从12%上升到49%,规范管理率从30%到75%,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管理组社区医疗团队糖尿病专科知识考核(80分以上达标率)从20%到8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区医疗中心对社区医疗团队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团队糖尿病管理水平,更能规范管理社区糖尿病患者,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刘俊英;张红;王旭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总结健康教育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设58例于我院接受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样分两组,即对照组29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基础宣教护理,分析组29例则予以术后针对生活质量问题展开健康教育,由术后展开专业量表调查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对比两组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在干预前显示,分析组悲观与抑郁情绪、造口自理能力不足、日常生活影响大、社会活动能力降低、性功能障碍等维度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经干预后可见,分析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恢复中,早起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促进治疗预后.

    作者:冯婷;吴萍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超和经腹部彩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超和经腹部彩超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于所有妇产科急腹症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35例):选择经腹部超声检查方法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疾病诊断;观察组(35例):选择经阴道彩超+经腹部彩超方法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终就两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35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完成疾病诊断后,表现出疾病误诊以及疾病漏诊的患者例数均为1例,诊断符合率为94.29%;对照组35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完成疾病诊断后,表现出疾病误诊以及疾病漏诊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例以及4例,诊断符合率为80.00%;同对照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诊断符合率(80.00%)对比,观察组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诊断符合率(94.29%)提高程度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超+经腹部彩超方法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符合率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提高,从而对急腹症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做出保证.

    作者: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确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分别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阳性率情况.结果: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72.7%,明显高于CT检查诊断阳性率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检查诊断中晚期食管癌的阳性率为100.0%,高于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阳性率94.4%,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钡餐造影检查与CT检查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X线钡餐造影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阳性率相对较高,当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时应联合其他检查方法,以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正确率.

    作者:陈爱敏;丰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对超声鉴别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结果可分为良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并分别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超声检查,出现良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27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96.43%;出现恶性淋巴结的患者共计40例,通过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可达到100%;1例待定.在所选择的68例患有颈部浅表淋巴结的患者之中,出现28例良性淋巴结患者,占比为41.18%;出现40例恶性淋巴结患者,占比58.82%.良性组在边界、大小、L/S<2、淋巴结门以及血流类型等方面均优于恶性组,两组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针对颈部浅表淋巴结患者采用超声鉴别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亚林;梁旭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排螺旋CT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检查与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临床资料,记录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前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食管受侵犯敏感度为94.0%,准确率为90.0%,特异度为86.0%,检查浆膜受侵犯的准确度为94.0%,特异度为84.0%,敏感度为96.0%.进行术前多排螺旋CT检查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单层结构患者为12例,多层结构患者为38例.术前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检出率为96.0%,判断T分期的准确度为84.0%.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可有效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张新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30小时对健康年轻医生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30小时对健康年轻医生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运用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对30名健康的年轻医生在正常的睡眠状态下以及30h的睡眠剥夺之后的磁共振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在睡眠剥夺的前后全脑功能与双侧的海马种子区域的连接变化.比较睡眠剥夺前后工作记忆任务测试结果.结果:同睡眠剥夺之前对比,在30h的睡眠剥夺之后:双侧的海马种子部位主要同右侧的后扣带回呈现正功能的连接;同双侧的中央后回则呈现负功能的连接.结论:对健康的年轻医生实施30小时的睡眠剥夺,实验者的学习以及记忆能力能力受到影响.

    作者:郭玉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系统性康复训练在职业性手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系统性康复对职业性手外伤患者术后的干预疗效,为该疗法在职业性手外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2月—2017年5月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职业性手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人,对照组30人.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的术后护理以及随访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康复训练.观察指标为手功能恢复、心理健康状况、再就业准备.结果:经系统性康复训练后评定,研究组患者肌腱总主动活动度得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得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9项患者健康调查抑郁量表得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林氏就业准备量表得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P<0.05.结论:系统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职业性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

    作者:熊继红;江亚琴;徐国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成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疾病中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MRI诊断方式,研究组采取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准确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中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阙永盛;杨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液科患者化疗粒缺期蚊虫叮咬后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化疗粒缺期蚊虫叮咬后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6例化疗粒缺期蚊虫叮咬患者.对6例患者采取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并严密关注有无并发症.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6例对护理都比较满意,非常满意5例,另有1例一般满意.经过严格的护理措施后,5例患者皮肤软组织感染伤口可见新鲜肉芽长出,都准予出院.另有1例患者患者出院后仍有右下肢疼痛感再次入院,当日行B超检查示右小腿皮下弱回声区,诊断右胫后脓肿,给予经脓肿切开引流术,继续抗生素预防,定时换药.结论:化疗后中性粒缺乏期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如出现合并感染患者应给予严谨的治疗措施和适当的护理措施,应给予隔离性保护措施,密切关注患者T、P、R、BP以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郝美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诊且治疗后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86例,通过数学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在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冠心病误诊和漏诊例数、病情治疗前诊断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水平、冠心病诊断操作时间.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冠心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分别仅为1例和2例,少于对照组的5例和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病情治疗前诊断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水平达到93.0%;高于对照组的67.4%,组间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诊断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可以有效减少病情误诊和漏诊例数,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度,缩短疾病诊断操作时间,为治疗争取等多的有效时间.

    作者:何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