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X线技术在医学应用中的研究概况

王增强

关键词:X线技术, 医学应用, 研究概况
摘要:X线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而且能科学有效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早在20世纪就有将X射线应用到医学诊断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所有与X线有关的影像技术均被大量应用临床医疗,X线技术不仅能有效诊断疾病,还能治疗疾病,目前,DR技术被逐渐开发应用,它不仅可以规避常规X线成像高成本、滞后的缺点,还能有效改善提高疾病的临床诊断率各治疗有效率,本文主要探讨X线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MR动态增强结合DWI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技术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卵巢囊实性肿瘤,扫描采集患者的MR常规平扫、DWI及动态增强图像,分析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测量良、恶性组实性成分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组实性成份平均ADC值为(1.47±0.43)×10-3mm2/s,恶性组实性成分平均ADC值为(0.90±0.31)×10-3mm2/s.良性组与恶性组实性成分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P<0.001),DWI结合MR动态增强扫描,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正确指数0.854、灵敏度92.3%、特异性86.7%、阳性预测值90.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当选取阈值ADC值为1.23×10-3mm2/s,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5%、83.7%.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在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常规用于临床卵巢囊实性肿瘤的术前检查.

    作者:韦进军;林海明;黄欣;黎军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ET和冠脉造影(CAG)对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TE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TET阳性率为71.1%,CAG阳性率为53.3%,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CAG检查结果为对照,TE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性分别为64.4%、57.1%、83.3%.结论:TE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阳性率及灵敏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琼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CT、MRI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诊断确诊率分析

    目的:分析和对比CT和MRI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已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50例,再选取同期收治的脑梗死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和MRI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准确率分别为28%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行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显示基底动脉A型40条、B型3条、C型3条,A型合并B型改变2条、无异常2条.结论:MRI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冬青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彩超诊断急性输尿管结石伴发肾周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急性输尿管结石伴发肾周积液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彩超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接收的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伴发肾周积液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患者的彩超诊断准确率较高,影像学特点鲜明.其中,下极积液所占比例较高;肾积水程度14.36±0.78mm,结石直径8.68±1.3mm;结石部位:上、中、下段分别20例、8例、12例;疼痛指数7.45±1.14分.结论:彩超在急性输尿管结石伴发肾周积液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诊断结石以及肾周积液,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娜;刘永玲;肖春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时视盘周围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改变情况.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NPDR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并将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轻度NDPR患者视盘旁上方、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重度NDPR患者视盘平均、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重度NDPR患者在视盘旁平均、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较轻度NPDR组下降(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NPDR时,视盘旁部分RNFL厚度已经开始变薄,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变薄的趋势更明显.

    作者:杨俊;陆华文;张嘉健;赵海金;赵夏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新生儿颅脑损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临床怀疑颅脑损伤的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以CT诊断结果为标准,对超声提示颅脑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将CT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67%,漏诊新生儿0例,漏诊率为0.00%,误诊新生儿2例,误诊率为1.33%.结论:新生儿颅脑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杨振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超声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52例,对其进行超声造影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将超声造影,CT和MRI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治疗干预三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技术的诊断灵敏度显著优于CT诊断与MRI,(P<0.05).而在特异度方面,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CT诊断和MRI诊断相比,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超声造影诊断的效果更显著,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作者:高明霞;刘学彬;林川;王林;朱林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及指关节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及指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接受超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28例为观察组,另选常规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检测两组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骨侵蚀程度及活动期前后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结果: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骨侵蚀,观察组35.71%的腕关节出现滑膜增厚,32.14%指关节出现滑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中,60.71%可检出低速血流信号,57.14%可见关节腔积液,10.71%可见骨侵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及指关节情况,对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均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董春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健康体检中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筛查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健康体检中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健康体检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8711例,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结节检出率52.88%,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比重为10.27%,检出甲状腺癌22例,发生率0.27%,超声检查甲状腺癌灵敏度100%.甲状腺结节男性检出率42.00%,女性64.5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健康体检中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筛查具有极高的价值,采用Ti-rads分类标准处理,可以大程度的避免漏诊.

    作者:黄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评估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0例胰腺实性占位病变患者给予超声引导经皮粗针穿刺,将穿刺样本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观察此种检测的安全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中,取材满意率92.00%,取材不满意率8.00%;粗针穿刺活检鉴别胰腺病灶良恶性敏感性与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分为90.00%、96.00%,诊断的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结论:针对胰腺占位性病变,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手段,能够为临床终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国秀;田勇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并且选取同时期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平静状态下的尿道倾斜角、膀胱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压力状态下的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下降程度、大压力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以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概率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做出正确诊断,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作者:陈凤玲;叶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思考

    尽管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已经凸显,但是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学面者临诸多的问题.面对现实条件,尝试改变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增强临床专业住院医师学习得主动性和自学能力.

    作者:丁玖乐;张永成;陈杰;邢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诊断肛瘘的临床研究

    肛瘘是一种肉芽肿性的管道,位于肛管周围,由内口、外口及瘘管三部分组成.肛瘘约占肛肠疾病的25%,仅次于痔,多见于青壮年男性[1],可能与体内的雄激素水平相关.大多数的肛瘘由肛周脓肿引起,可以说肛瘘和肛周脓肿是一个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本病容易迁延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准确判断内口的位置、瘘管的走行及分支情况,是治疗肛瘘的关键.MRI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肛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其价格昂贵,且耗时较长,不适合反复检查.腔内超声的出现,为诊断肛瘘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选取经手术证实为肛瘘的患者47例,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国;孙姗姗;田力;冯涛;廖大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5例支气管异物患儿,对全部患儿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低剂量扫描并结合容积重组(VR)、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等,观察分析患儿的异物发生位置.结果:左侧主支气管异物患儿11例,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位置患儿1例,气管隆突处患儿1例,右侧支气管异物患儿22例,其中右侧主支气管患儿9例,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位置患儿1例,右肺中叶开口位置的患儿2例,中间段支气管患儿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采用低剂量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震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

    目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方法:挑选了8例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及PET全身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终进行图像的输出,获得的PET和CT融合图像.结果:CT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之后图像更加清晰.结论:为了能够从医学影像中获得更多的生物信息,需要对医学影像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作者:张宗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增强CT用于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价值分析与随机对照分析

    目的:随机对照分析将增强CT应用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文加入研究的数据来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医院予以诊断及治疗的62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照抽签法开展分组,一组纳入31例,试验组采取增强CT诊断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CT诊断方法,计算及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不良反应总统计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80.65%),P<0.05,显示数据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统计值(0.00%)相比对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3.23%),P>0.05,未显示数据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临床诊断中采取增强CT技术呈现较优诊断效果,展现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张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本院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诊断)和对照组(数字X线摄片诊断),分析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踝间隆突骨折正确诊断率、并腓骨小头骨折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薛川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与分析在临床上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优化扫描结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10月—2018年3月时间段实行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对扫描检查进行优化的患者10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电流毫安的手段进行扫描,而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指数调整电流毫安量以及使用EGG电流对扫描模式进行调节.后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静脉与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的CT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静脉与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的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对扫描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结果的正确率,明显降低发生冠心病等危险事件的机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志华;颜雷;刘英;苏利营;赵媛;岳中华;陈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手及膝关节畸形者X线拍片位置探讨

    探讨手及膝关节畸形者X线佳投照位置.对RA终末期患者行X线后前位双手同照和前后位左右手分别投照、或不同方位投照比较,后者关节间隙得以正确显示.膝关节伸不直者及膝内翻者行前后位投照和后前位左右膝分别投照的图像进行比较,后者优于前者.

    作者:杨本华;闫文涛;胡万鑫;张刘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CBCT在盆腔肿瘤调强放疗首次摆位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CBCT对盆腔肿瘤调强放疗患者首次摆位误差进行研究.方法:对接受强调放疗40例盆腔肿瘤,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获取X轴、Y轴和Z轴的摆位误差共120个,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为(1.8±1.5)mm,Y轴为(1.1±0.8)mm,Z轴为(4.6±2.9)mm.其中Z轴误差大,大值为11mm;Y轴误差小,大值3mm;对误差>5mm给予纠正.结论:应用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CBCT技术可减少盆腔肿瘤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有助于确定CTV(临床靶区)外放边界,减少治疗副反应.

    作者:沈恩龙;时飞跃;陈飞;赵环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