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彪;张龙城;全超坤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移植术在鼻中隔穿孔修补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3 ~2011年采用夹层法治疗16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移植术,术后定期鼻腔清洁和换药.结果 15例穿孔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随访1~3年,无穿孔复发及不良反应,有效率100%.结论 鼻内镜下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移植术在鼻中隔穿孔修补中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作者:林文彪;张龙城;全超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慢性鼻前庭炎是发生在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是鼻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往往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笔者对2010年5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的100例慢性鼻前庭炎患者外用氧化锌软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慢性鼻前庭炎病例共100例,其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9 ~63岁,平均3 3岁;病程20 d至5年.所有患者均参照并符合慢性鼻前庭炎的诊断标准:患者感觉鼻前庭痒、烧灼、干燥及有异物感,检查见鼻前庭鼻毛稀少,局部皮肤增厚,甚至结痂,揭除痂皮后可有小出血创面[1].
作者:孔德杰;闻克银;刘艳;项若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鼻出血临床上较常见,一般由鼻腔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危害较大,处理不当可导致导致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科2006 ~2010年收治的96例鼻出血患者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96例患者中,男72例,女24例;年龄1 8~80岁,平均年龄54岁,均为单侧出血.全部病例均无外伤史.其中左侧鼻出血5 1例,右侧鼻出血45例.出血部位为:出血点位于下鼻道顶部5例,嗅裂鼻中隔9例,中鼻道后上部2例,下鼻道后端6例,鼻中隔前中部28例,鼻中隔中后部4 1例,鼻底部1例,未找到明确出血部位4例.所有病例至少施行过1次规范的前或后鼻孔填塞.20例伴有高血压和(或)心脏病,5例伴有糖尿病.
作者:李宏慧;姚小宝;张少强;白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BMI)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影响.方法 比较非肥胖组与肥胖组在呼吸紊乱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长呼吸事件、平均呼吸事件间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对AHI、LSaO2的综合影响.结果 非肥胖组的AHI小于肥胖组,LSaO2大于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长呼吸事件与平均呼吸事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MI每增加1 kg/m2,女性患者的AHI增加3.058次/h,在BMI相等的情况下,男性患者的AHI比女性患者高10.311次/h.BMI每增加1 kg/m2,女性患者的LSaO2下降1.290%,在BMI相等的情况下,男性患者的LSaO2比女性患者低4.189%.结论 随着BMI的增加OSAHS严重程度也逐渐增加,对男性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作者:姜涛;郭颖;李宪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CO2激光治疗喉癌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110例喉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采用CO2激光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9例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发音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发音功能损害例数及发音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卡氏行为状态(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O2激光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保护发音功能,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作者:卢岭;杨丽萍;梁耕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通过中鼻道或下鼻道完成上颌窦开窗,对上颌窦病灶切除或引流能够促进上颌窦病灶切除和功能的保留,已经逐渐取代caldwell-luc手术和部分鼻侧切开或鼻面翻揭手术;鼻腔外侧壁有下鼻甲和鼻泪管等重要结构,上颌窦的后外侧壁有翼腭窝和颞下窝等结构,经鼻内镜上颌窦后外侧壁进行翼腭窝和颞下窝肿瘤的切除存在明显的优势[1-3].鼻内镜鼻窦外科术后随访过程中,经鼻内镜上颌窦后外侧壁进入翼腭窝和颞下窝的肿瘤术后,或者经泪下窝进入上颌窦霉菌病的处理和鼻乳头状瘤等良性肿瘤切除以后,术后随访均可以通过上颌窦裂孔区域的上颌窦自然口或扩大的自然口进入上颌窦检查和微处理.但是有关鼻内镜鼻窦外科相关的上颌窦裂孔的应用解剖参数的研究不多,我们特进行综述.
作者:冯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非变应性高反应性鼻病是指鼻腔黏膜对某些刺激因子,如变应原、寒冷、饮食、气味、空气污染等反应过强、超出正常生理状态的一类疾病.由于刺激因子不同和发病机制的差异,临床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塞等症状患者,除确诊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还发现不少为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临床将这两种表现相似的疾病,统称为高反应性鼻病[1,2].本文总结了2010年我院收治的非变应性高反应性鼻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非变应性高反应性鼻病的临床分型和治疗进行分析报道.
作者:宋纪军;刘宏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大蒜衣外贴治疗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鼓膜置管后遗留穿孔的疗效.方法 SSHL患者行鼓膜置T型管并完成鼓室注射后,在耳内镜下予以拔除T型管即行耳内镜下大蒜衣外贴修补穿孔.结果 120例患者中1 15例患者(1 21耳)经贴补穿孔一次性愈合,愈合率达96.03% (121/126),5例贴补失败,均为贴补后感染所致,其中1例感染控制后进行第2次贴补,穿孔愈合;3例进行了第3次鼓膜贴补后愈合;1例患者由于2次贴补后均感染,致鼓膜大穿孔,建议行常规鼓膜修补术.结论 耳内镜下大蒜衣外贴治疗突聋置管后鼓膜穿孔,具有方法简单,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立岗;王跃建;赵远新;周晓娓;虞幼军;陈伟雄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上颌窦顶壁下陷对鼻内镜手术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 2011年12月对658例鼻部疾病患者行轴位鼻窦CT扫描,并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在医学数据影像及网络数据格式下观察分析CT图像.结果 658例鼻部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显示,13例患者存在上颌窦顶壁下陷,其中发育异常11例(85%),外伤和肿瘤所致各1例(15%),均为单侧发病且影响上颌窦开口,使上颌窦开口的顶壁下陷.结论 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时,应必须注意下陷的上颌窦顶壁,防止发生眶内并发症.
作者:陈明;曹雅杰;闫伟;徐淑芳;李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8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 7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涕中带血,头痛;病灶位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17例患者中1例放弃治疗,2例行单纯放疗,14例行手术治疗,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和22.2%.患者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临床上尽早确诊.广泛彻底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张运东;乐建新;何纯会;左晶晶;蔡奇山;包剑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40例确诊为OSAHS需手术治疗病例,其中腺样体加扁桃体切除214例,单纯腺样体切除11例,单纯扁桃体切除1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175例(72.91%)痊愈,50例(20.83%)好转,15例(6.25%)无效.其中11例乳牙松动,3例乳牙脱落,8例术后24 h体温超过38℃;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愈合.结论手术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是治疗儿童OSAH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应根据不同的阻塞因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大顺;张睿贞;刘庆鑫;李保平;李德臣;林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观察膜联蛋白A5(annexin A5,ANXA5)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NXA5在喉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53例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与25例癌旁组织标本中ANXA5及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喉癌组织中ANXA5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中ANXA5的水平(P <0.05);ANXA5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无关(P>0.05).结论 ANXA5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锐;李金穗;陈果;邓世山;杨正伟;敬保迁;刘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固着于颈动脉肿瘤的手术成功率,扩大外科治疗范围.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TCD)术前诊断和评估脑血流侧支循环状态,对固着于颈动脉的12例颈动脉体瘤和2例颈部转移癌施行非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结果 全组病例经颈动脉体外压迫训练30 d后,TCD检测显示前、后交通动脉开放良好,患侧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均达到(40 ~ 56) cm/s和(50 ~ 64) cm/s;DSA显示ACA完全显影,MCA大部分显影提示训练达标.术后病理报告显示颈动脉体瘤1 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1例,口底鳞癌转移1例.所有患者随诊4~15年,其中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在术后2年死于肿瘤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无1例手术死亡或脑血管并发症.结论 DSA和(或)TCD在颈动脉切除术的术前诊断和评估脑血流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准确的术前评估,严格操作步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傅向军;黄健男;张学辉;邹苑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2011年经我院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2例,分析其专科检查、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及菌丝.结论 通畅鼻腔鼻窦引流,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章晓军;周剑勇;谭国鹏;吕洁瑜;严飞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主观及客观性评估方法,对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上颌骨向不同方向移动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将30例需要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前移组1 3例,采用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前移术;非前移组:17例,采用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上抬、后退或下降术.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前鼻镜及鼻声反射检查.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完成NOSE量表的主观性评估,采用SPSS对术前及术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声反射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鼻腔阻力、鼻腔容积及鼻腔小截面积3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但是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NOSE量表的主观性评估结果显示,两研究组于术后6个月时的评估分值即主观症状改善较术前下降,然而仅非前移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骨Le Fort Ⅰ型单块截骨上颌骨向不同方向移动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利用客观性(鼻声反射)及主观性(NOSE量表)检测手段可以有效地对鼻腔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
作者:王钟颖;陈东;刘萍;王珮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指外力经眶骨或眼球的传导对视神经造成间接性损伤,导致急剧而显著的视力下降,可伴或不伴有眼底出血等改变.其发生率在闭合性颅脑外伤中约占0.5% ~5.0%[1].主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伤、坠落伤和击打伤[2].外伤性视神经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有:典型的外伤史;患眼视力急剧下降,伴有患眼的相对性传人功能障碍,即Marcus-Gunn瞳孔;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3];影像学检查如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或蝶、筛窦骨折等[4].迄今为止,外伤性视神经病的损伤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是Walsh的二次损伤学说[5].
作者:于龙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小儿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旦确诊必须及时进行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但是部分多发性气管异物及气管或主支气管伴叶、段支气管异物,而镜下取出较困难.我科近年来采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取多发性气管异物9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近年来我科收治多发性气管异物患者共9例,男6例,女3例;年龄9个月至3岁2个月;病程3h至21d.其中7例有明显异物吸入史,有憋气、咳嗽及喘鸣症状;2例不能提供明确病史,因反复发热、咳喘及咳痰住院.所有患者术前气管三维CT提示多发性气管异物,其中气管伴右肺上叶支气管内异物1例;右主支气管伴右肺上叶支气管内异物4例;左主支气管伴左肺下叶支气管内异物2例;左主支气管伴左肺上叶支气管内异物1例;左主支气管伴左肺上叶、下叶支气管内异物1例.伴有肺气肿7例,肺不张2例.
作者:纪尧峰;张德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3年5月~ 2012年4月收集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100例,其中口腔47例,口咽部16例,下颌骨9例,颌面部20例,颈部6例,项背部2例;所有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101处)修复组织缺损,其中游离前臂皮瓣61处,游离背阔肌皮瓣1 8处,游离腓骨肌皮瓣7处,游离腹肌穿支皮瓣2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0处,游离髂骨肌瓣2处,游离肩胛皮瓣1处;观察游离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处后的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至5年,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正常,101处游离组织瓣术后成活98处,坏死3处,成功率97.03%.受区和供区的并发症12/101(11.8%).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外科修复中应用安全灵活且可供选择的组织瓣多,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朝晖;陈锦;李春华;蔡永聪;李彬;王少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评价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以“分泌性中耳炎”和“盐酸氨溴索”为主题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对照试验研究,同时辅以文献追索法进行检索.提取纳入研究文献原始数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共纳入患耳986耳,其中治疗组521耳,对照组465耳.Meta分析结果显示,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为对照组的3.17倍(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应鼓励临床联合用药.
作者:侯森;杨海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头痛为多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鼻源性头痛则为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疾病而引起,也是耳鼻咽喉科范围内常见的引起头痛的原因[1].有调查结果显示[2],儿童非炎性鼻源性头痛有较高的发病率.鼻科门诊鼻源性头痛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医生与患者的高度重视[3].部分患者鼻部症状不甚明显,常被误诊为偏头痛,误诊率较高[4].有报道称,鼻内镜治疗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疗效好,并发症少[5];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效果较好[6].笔者对我院90例因鼻部解剖异常引起的鼻源性头痛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唐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